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整合习作教学

2022-03-02 22:05:46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清照小学李文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纳米技术习作知识点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清照小学 李文学

单元整合要求围绕教材单元主题或者语文要素,将整个单元视作一个整体,在确定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后再针对性地处理教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所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实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能满足未来语文教学要求,值得关注。

一、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习作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从课程教学角度来看,小学语文在落实习作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并不具有良好的语文基础,习作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困难,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会因为丧失学习兴趣而无法参与课堂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掌控课堂节奏,忽视了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反思,这种教学理念明显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并没有向学生介绍文章写作技巧,不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师在单元整合习作教学中并没有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新教育理念的运用不积极,需要进行改进。

二、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单元整合习作教学实施

(一)关注知识点的关联,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在单元整合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书本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在掌握教材要点的基础上,能站在教材全局角度认真考量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相互关联以及编排特征等,最终通过教材中课程的关联性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习作教学目的。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课程内容包括《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暮江吟》)、《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从课程安排来看,本单元课程强调了连续、细致观察。在《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中作者将自己眼中所看、脑中所想的内容表述出来。如在《爬山虎的脚》中,作者详细交代了爬山虎生长的背景——爬山虎生长在学校的操场上;再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如“长在茎上”“六七根细丝”“嫩红的”等等,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教师能让学生掌握描写事物的方法,之后在《习作:写观察日记》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仿照课本内容进行创作。以《观察花朵》为例,可以按照《爬山虎的脚》的写作方法,观察花朵干、茎、叶的特点(宽厚的叶子、花茎上有刺等),再观察各个形态花的颜色、姿态等,还可以闻一闻花朵是否有香味等。

同时在本单元课文中,作者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所写事物进行联想或者进行人格化的描写。如《暮江吟》中“露似真珠月似弓”表述了作者对情境的想象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暮江吟》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强化教学效果。同样以《习作:写观察日记》的《观察花朵》为例,按照《暮江吟》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对花朵进行想象,如“花朵上的花瓣一瓣挨着一瓣,围绕在黄色的花蕊周围,风吹过,花朵随风飘荡,就像一个小灯笼”等。这样学生能更加生动地描写花朵,提高作文的质量。

(二)锻炼学生写作技巧,做到以读促写

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以读促写是加深学生理解的有效方法。著名教育家丁有宽曾说过:读与写相互独立又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读”与“写”中产生的反馈,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点内容形成正确的反馈,产生认识,这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收录了多篇神话故事,分别为《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在这些课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按照“故事起因”“故事经过”“故事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这样才能将故事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再回顾本单元的《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通过初读课文,帮助学生扫除课文学习中的障碍,感知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按照上文介绍的方法对文章进行拓展,强化写作能力。这样在《习作:我和XX过一天》中,学生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描述故事情节,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精卫填海》的故事时,会被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所感染。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会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精卫的精神,在写作中会有更多的感悟,强化作文的情感。

(三)统筹资源,优化教学路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变化,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为满足这一要求,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统筹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板块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整合教学资源。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以及《颐和园》中,这些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出门游玩的场景,在粗读导入中,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统筹网上的教育资源,将网络资源与课本教学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如通过播放网络上游客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情境中游览双龙洞,并且跟随着视频内容的变化,观察双龙洞内的场景,由此产生想象,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认知。教师在统筹资源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从最初的“粗读”引入“精读”过程,因为在“粗读”中学生已经了解双龙洞的基本内容,此时教师提供关于天山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七月的天山》的写作方法以及视频中对天山的介绍,写一篇与天山有关的作文。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写作能力,锻炼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四)尊重学生主体,把握习作要点

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适当引导、启迪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新的认知与看法,这样再通过多次练习来强化其自身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成长,最终增强自身素质。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以及《新奇的纳米技术》等课文以科技为主题,在介绍新技术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对新技术的美好愿景。在《新奇的纳米技术》一课中,课文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特点,如纳米技术的运用、物理性能等,在学生了解纳米技术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纳米技术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有哪些应用呢?”这个问题提出之后会立即引起学生的讨论,有学生认为纳米技术可以用来制作飞机翅膀,让恐龙能顺利地飞起来;也有学生认为纳米技术可以用来制作巨大的飞船,带领恐龙飞向宇宙等。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纳米技术有了新的看法,并且关于新技术的思路也逐渐被打开。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教师可以直接引入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使学生能打开脑洞,想象纳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或者那个飞向蓝天的恐龙会如何使用纳米技术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单元整合,明确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并通过单元整合让学生对新知识点产生认知与感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习作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必须主动转变思维理念,可以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写作中有源源不竭的思维,增强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纳米技术习作知识点
大自然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懂纳米技术的变色龙
科学大众(2021年9期)2021-07-16 07:02:44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体系构建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0
纳米技术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