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22-03-02 17:24:47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第一小学屠见伦
学苑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流效率过程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屠见伦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所在,也要随时跟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近期学习的问题以及想法意见等等,并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真正做到让学生高效学习。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探究

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很容易被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的事物所吸引,就导致在整堂课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十分发散,难以集中在核心,所以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被忽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或者是教师采取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例如整节课都是教师的讲解,而与学生的互动少之又少,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排斥的情绪,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上自然就不会认真听讲,效率自然低下。

2.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上。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教学的重心放在文化知识上,而不是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上,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的课堂就会围绕课本上的知识而展开,忽视了在知识层面背后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以及挖掘的能力。这就会导致学生能力欠缺,兴趣匮乏。而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而易见,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满足这些要求,自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不高。

3.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跟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交流,也就是说,这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对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有看法和意见,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跟上自己的教学思路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就会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会与他们真实的想法背道而驰,导致与预期结果相反的情况出现。所以,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多思考怎么样才能够获取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意见,把自己当作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领导者,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过程才能够真正符合学生们的心理预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最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4.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点的掌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甚至是不懂的如何学习,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就会导致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也不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意识的建立,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学生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一方则完全不知晓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按照自己已有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推进,严重拉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的探究,我们就可以根据原因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科素养和能力。

1.构建师生互动交流模式。

教师与学生相互独立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或者是采取的形式不感兴趣,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教师继续按照原来的形式教学,学生逐步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构建高效的交流模式。一方面,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交流,这样能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及时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对于课本中的知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达,以此为依据判断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刚才学习到的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思路。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及时的交流,这样能够让教师更加直观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抽同学来回答问题的形式获取信息。

在一堂新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新知识,接着教师再给同学们布置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或者是前后桌一起讨论,统一一下彼此的想法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熟悉这部分知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学习如何把自己的观点更清楚自然地表达出来,以及如何跟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最终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这些技巧和能力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得到的,绝对不是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就能够获得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反应以及讨论的结果看出,学生们对于刚才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自己教学的预期效果。如果已经达到了,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如果没有达到,教师就需要分析学生们到底是哪一部分没有掌握,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来检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反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现实状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极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关注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对于其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能力,积累一些常见的技巧,以实现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上述论述过的口语交际能力,或者是阅读理解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到的课文都还比较简单,很多教师都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上,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大重点,但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慢慢地学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刚开始学生能力比较薄弱,教师应该多做引导和示范,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接着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实践和运用。在讲解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磨练学生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节课就能够做到的,教师需要将这样的教学工作放在每一节课上,随时随地让学生运用课内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和概括,让自己的方法更加精细化、普遍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不仅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知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或者说他们根本不会怎么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获取一些自己应该得到的信息,这样就会导致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一些具体内容的时候他们难以跟上教师的脚步,时间一长就会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白他们为什么在课前没有做好预习工作,首先要跟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问问他们在老师上课之前有没有翻过书,在看课本的时候他们看了哪些内容,有没有借助于一些工具书来帮助自己进行学习和理解一部分知识等等。根据以往的调查,很多学生并没有课前预习这一习惯,有些学生尽管在上课之前会自主学习,但是也仅限于翻一翻书而已,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什么东西,同时对于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也不了解,这就说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还严重欠缺。

当然,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直接说明,在上课之前,自己要做到哪些工作。首先是通读课文,把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不认识的词语都标注出来,接着就是用字典进行查阅,把每一个字都弄明白,每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也要查清楚,对于一些没有见过的生字,也要借助于字典等工具进行组词、造句等等。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学习不是为了把书上列出来的生字弄清楚,我们学习的是一种能力,我们要用自己在语文课上学习到的查字典技巧和方法来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在生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接着,在自己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查字典也不了解的字词,那么学生就需要把他们都记录下来,等到明天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如果老师没有涉及到这部分知识,学生就需要抽出课余时间把自己的问题单独向教师请教。教师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要解决学术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励学生这种敢于提问的行为。在刚开始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更多地给予学生引领和帮助,比如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把整篇文章读一遍,看一看有没有自己读不出来的生字,如果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就查字典,实在不认识就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请教”,慢慢地,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这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技巧,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减少引导和协助,更多地让学生自觉地去完成这一项工作和任务。当然,对于课后复习工作也是如此,学生也要自觉地去复习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内容和知识,复盘自己在预习阶段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没有,那就需要再次借助一些外界帮助来真正弄明白。这样一整套流程下来,教师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他们把这种良好的学习行为运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并在实践操作的时候不断改进和优化,根据每一种学科的实际特点来进行调整。同时也要思考自己的学习习惯,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最能够帮助自己高效学习知识点的方式来。当然,小学阶段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家长来帮助孩子们进行,在家里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跟自己的家长请教,教师则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并协助家长解决,真正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做到素质教学。

4.优秀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式应该渗透在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以及课后的巩固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做学生学习的“仆人”,把一切事情都为他们做好,为了节省时间而极大程度缩短他们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的时间,这是完全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不会提升效率,反而让他们有一种严重的依赖性,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依然如此,总想着教师或者是家长帮自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尽可能安排一些思维性比较强,发挥空间比较大的作业,比如习作,让他们仿照自己学过的课文来写一篇作文,看看自己能不能表达出更好的意思来,或者是让学生自由阅读进行积累,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把其中一些好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记录下来,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们写批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比如自己读到了一段很好的句子,里面用到了一种修辞手法,学生就可以把这种修辞手法运用在文章中哪些地方记录下来,并在自己写作文的过程中进行使用。归根究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尝试和亲身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产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不断进行打磨和优化,看看这个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己,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该怎样实施和改进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学生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经验上的交流,更多的应该是他们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的交流,看看他们对这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思路。比如有些学生就会认为重复抄写生字或者是背课文就是没用的行为,教师就应该及时地纠正他们这种错误的思想,让他们看到这样的学习方法带来的极大帮助,并让他们养成沉着耐心的学习态度,不要过于追求即时的效果和回报,任何行为都应该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作为目标,这才是学习过程中应该有的学习态度和想法,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

课堂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做到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以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最终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并思考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及时与学生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求其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交流效率过程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跟踪导练(一)2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