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 黄愉娟
复习课知识内容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如果单纯的知识再现,学生感觉像是炒冷饭,课堂效率往往不高,如果采用讲解习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知识的完整性。从教以来,一直困惑于如何上好章节复习课。经过多年的听课学习和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了关于科学章节复习课有效性的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初中科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广泛,理论抽象复杂,很多教师都喜欢依照课本、课件进行讲解,将其成为“纯理论教学”,学生对论点感兴趣,但由于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没有兴趣。而复习课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记住题材,将来在考试中能够从容应对,如若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最后只会让学生对学科学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加入复习教学中,用兴趣激发兴趣,用游戏激发学生复习动力,创新了教学,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复习游戏时,要选对方法,游戏形式应以复习课程为主,不能一味地将心思放在游戏上,从而忘记了复习的本质,融入得有度,在游戏设计基础上,用游戏引导复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复习内容完成游戏,类似于学习闯关。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酸和碱》一课时,对于酸、碱相关的化学式,教师要避免反复书写这种死记硬背的记忆形式,这种记忆形式只会让学生困倦科学,因此,“排排坐”小游戏,游戏规则:教师将所有的化学式拆开,再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教师开始敲桌子,学生就开始传递花(这里花可以用黑板擦代替),当教师停止敲桌子,拿到花的同学就要上台将弄乱的元素符号卡片进行整理,如Ca、N、H2、OH、CO、H,一些被拆分的化学元素,教师可以说氢氧化钙,学生就要从元素符号卡片中,找出氢氧化钙化学式组装Ca(OH)2,学生答对后,便由这位学生进行击鼓,排排坐游戏融入了击鼓传花,其随机性很高,保障了公平公正,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化学式复习中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简单地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知识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所以学习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在一个章节或主题内容学习后,有必要组织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进行自主的积极建构。可以根据章节内容的多少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点整理,将所学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知识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找到知识主线搭建框架,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而且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框架中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准确程度。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到概念图、提纲、表格形式比较多,形式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现将在教学中积累的几组师生合作完成的有代表性的知识框架分别举例介绍。
众所周知,知识的构建是从应用已有的概念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开始的,是将已有概念初步整合起来并在原有概念网络上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的过程。概念图反映了知识元素(概念)的组织,它能避免冗杂的概念堆砌,以网络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还可以通过概念图直观快速地把握一个概念体系,甚至是一个学科体系。所以概念图的构建一方面使非常枯燥、无聊的学习更有意义,另一方面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通常情况下概念图的制作一般分为下面几个步骤:①选取一个大家熟悉的知识领域。②确定好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⑤可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写在概念旁。总之,这些事例对我们澄清一些给定的概念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地修改并完善,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例1初中各类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图
提纲式概括的知识一般特点是:有一定的逻辑性、方向性,将各个知识点按一定的逻辑串连成一条线,使之条理清晰。
例2生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系统→个体→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例3恒星的演变
表格可以系统的概括知识,易于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于形成知识点之间的对照。
例4简单的功与机械章节内容概括
(注:↑表示费,↓表示省,→表示不变)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也就会存在差异。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建构的知识完整,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建构的不完整且还存在一定的错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后开始师友互助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师”,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为“友”。)在此“师”检查“友”的知识框架是否准确,先将存在的知识错误指出,“友”应多向“师”问清错误的原因并落实基础知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完善知识,同时可以锻炼科学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会存在些许学生讲空话等不利于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此应适时监控,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合地及时性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在师友互助学习后,学生的知识框架基本合格。在此可以请同学介绍他们的知识框架,可以借用投影仪,阐述建构的思路,给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教师恰当地点评,师生共同找出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在引导过程中注重挖掘科学的本质性知识。认识科学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作为科学的终身学习者,认识科学本质有助于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本质认识科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达到减负的目的。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发掘科学本质。
例5鸟类的结构特点的描述
鸟类有很多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的特征,如纺锤形,体表有羽毛,恒温,前肢变为翼,骨骼中空,没有牙齿,没有直肠,肌肉发达,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在此有很多碎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鸟类的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的特点相联系,找出鸟类这些特点的本质原因:为了减轻自身重力,适合高空气温低、含氧量低的环境。始终将生物的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贯穿于学习生物教学中。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素养包含的内容为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多收集学生生活经验中与所复习科学知识有关的内容,为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科学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来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科学就在身边。
实践活动是最好的复习课程,在传统科学复习课上,教师更偏向知识理论教育,将教学范围和内容局限在课堂和课本习题册上,只做到了口头教育,未落实实践教育,使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拓展培养。为此在科学复习课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复习积极性。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盐》一课时中,有一个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可以设置专项考察内容,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来到实验室,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先让每个小组做一个实验猜想,如“二氧化碳能和水产生反应”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合作,去验证小组的猜想,最后小组选择一人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初中生动手实践能力强,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就像这个实验,学生在制取到二氧化碳之后,会联想二氧化碳可以跟哪些因素进行反应,开拓了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复习效果。
教学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建构知识,复习课也一样,要尽量避免教师自行罗列知识和学生被动识记的局面,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通过不断地自主建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应用于生活实际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真实魅力。
综上所述,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对一学期所有学过知识的回忆和训练,很多科学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会常用刷题来代替讲课,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刷题复习模式已经被淘汰,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的个性需求,为此,科学教师要采用理实结合教学,拓展教学,因科学课程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多,理论内容较多,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复习课程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打造趣味课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趣味营造上,忘了教学初心,应进一步丰富复习内容和形式,用兴趣激发兴趣,使枯燥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提高学生复习参与度,最大程度上提高复习指导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