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娇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 213000)
在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仅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持续性优化阅读教学模式,还需真正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获取更多知识。具体来说,教师需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重视阅读内容的选择,多种举措优化阅读过程,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同时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
小学生正处于养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需要来自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在小学阶段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信息提炼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领作用,帮助学生逐渐积累更多地语文知识,逐渐构建出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较快,信息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其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找到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实现其信息分辨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提炼信息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其文字、语言鉴赏能力,还能使其更好的了解当前的自然与社会。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仍旧有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在上课时采用较为单一和落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听众,而这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标准与要求。新课程一再强调,必须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然而,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的核心,知识的讲解占据了课堂中的绝大多数时间。这会导致语文课堂处于机械化状态,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热情,逐渐失去探索的欲望,在离开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将法顺利学习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后发展与成长。
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和感知作者所发生的情感变化,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询问学生是否能理解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的含义,这样的问题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技巧、内容理解、表达形式等方面,并未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只能掌握语文知识,无法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提高,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作文写作。因此,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提问内容和方式,询问学生在阅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谈谈该篇文章所带来的启示。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进而实现其阅读积极性的提高。
教学目标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正确方向,同时也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反思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将会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必须要综合性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更加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1)指向核心素养,明确主体地位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入手,让学生能在正确引导下实现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设计出更具有层次化、更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阅读教学目标,使其能在明确引导下获得良好发展。
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教师可从核心素养角度入手设计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识、书写该节课的生词和生字,准确把握文章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准确理解亡羊补牢的内涵、寓意,能尝试利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②过程与方法。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把握题意,利用设疑探析、角色朗读等方式,在组内展开互动和交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与深意。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再次分析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精心设计目标,确保具体化与针对性
要想真正落实阅读目标,改变当前阅读目标较为空、泛的情况,教师就需要让阅读目标变得更加具体化,能更具有针对性。在过去,教师所设计的目标具有诸多问题,相对粗略,这会让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出现盲目性,无法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阅读内容,制定出更加明确、具体和详细的阅读目标。
例如,在教学《白鹅》时,教师就可设计出更加具体和详细的目标:①第一课时能读通语句、读准字音,能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并准确把握白鹅的特点,感受到作者的喜爱之情;②第二课时能赏析课文的写作技巧,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精准性和形象性,了解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并能掌握观察的方法、描写的技巧。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影响因素,阅读内容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要想最大程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保证阅读内容的合理选择,能进行适当的完善和补充,让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社会、自然以及世界,逐步发展其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在优化阅读内容时,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要求,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为其推荐更多类型的课外书籍,逐步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的教学内容,全面把握学生的阅读喜好,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推荐更多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能“看到”更加有趣、精彩和广阔的世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例如,在完成《鲁滨逊漂流记》教学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整本书籍,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阅读计划,每周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在完成《牛郎与织女》教学后,教师可推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民间故事》等,为学生每天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教师围绕着教学内容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籍,能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使学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课文内涵,综合能力和语言素养也会因此得到明显提高。
(2)阅读联系写作
在语文学科中,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在调整阅读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阅读内容的广度,还需重视其深度,能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挖掘阅读内容,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精神、情感等。因此,教师可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收集素材,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书写下来。同时,教师还可利用阅读内容开展续写、仿写、补写活动,逐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以读促写过程中,学生能更具有针对性地阅读,还能更好地组织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都会得到同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该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类文章。在完成初步阅读后,教师可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提供更多与之类似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去观察身边的某个事物,在组内展开互动和交流,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之后,学生需要利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将自己观察的事物充分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同类型的文本,能准确把握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可大大加深阅读的深度,还能锻炼知识应用能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章,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1]。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和实施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全身心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真正实现高效阅读。
(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面对信息化背景,教师需关注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需求,将其逐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还可活跃课堂氛围,能为高效阅读课堂的打造提供必要帮助。
(2)角色演绎教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角色演绎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教学手段[2]。因此,教师可适当改编课文内容,将其变成剧本,并鼓励学生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在分析和演绎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可大大增加阅读的深度。此外,教师也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去分析课文内容,将其进行适当改编、拓展等,设计出更加有趣、灵动的舞台剧。在完成舞台剧的编写后,教师还需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提供展示的舞台。
(3)合作探究式阅读
教师应当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更加灵动的探究式教学手段。因此,教师需在全面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设置多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在组内展开互动交流,找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巧妙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西沙群岛都拥有哪些物产?每一个物产具有怎样的特点?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西沙群岛有很多水和很多鱼?各小组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从课文、交流中找到正确答案,在思维碰撞中完成深层次阅读。
(1)个性化思考
在过去,教师通常都是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对学生提供的答案做出评价。在这种常规性的互动中,学生无法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无法进行深入思考,阅读认知将会受到极大约束。每个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能会从更加独特的角度获取感受,形成较为独特的体验。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切勿直接否定学生与标准答案不一致的想法,而是要给予足够的鼓励和尊重。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在完成课文内容的阅读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感悟:“同学们,你们是否在秋天遇到过有趣的事情?你对秋天的雨有怎样的想法?你觉得秋雨带来了什么?该篇课文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的经历不同,因而会分享不同的故事,也会分享不同的感悟。教师则需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并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引导。
(2)差异化教学
即使学生处于同一个年级,也会因个性、智力发育、家庭环境等存在一定差异。要想保证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借助日常观察、课堂提问、考试测验、交流互动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案。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阅读目标、教学方法、阅读内容等角度入手,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内容、活动等,保证学生能在正确引导下顺利学习语文知识。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学评价占据着重要地位。借助完善、客观的评价体系,不仅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为教师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提供必要依据,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当前教师所应用的评价体系来看,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基于三维目标调整评价体系。在调整评价体系时,教师不应局限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切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进行全方位评价,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调整学习方法。
第二,基于学生发展优化评价体系。要想保证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脱离原本的批评式评价,而是要运用激励性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采用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他人阅读和学习中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
总而言之,阅读始终都是语文学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阅读教学,还需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阅读教学的目标,让阅读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调整阅读教学的模式与过程,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同时还需打造出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