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2022-03-02 15:03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洪丽萍
学苑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三角形核心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 洪丽萍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问题应当直指知识本质,能够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其可以清晰高效的把握学习主线,还能够促使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以及更深层面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才能称之为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设计,应当指向教学的关键点和重难点,应当能够对学生形成引导,由此才能展开一系列的梳理,才能成功地串联新旧知识,把握其间的逻辑结构。核心问题的设计不仅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也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引领,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基于核心知识,设计核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核心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核心问题,才能以此为引导,促使学生对知识展开深入探究。

1.基于知识“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

在每个数学课时中,需要学生着重掌握的知识,也即重难点知识。因此,在解读数学教材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视角出发,准确把握本课时的重难点知识,以此作为确立核心问题的重要依据,这样的核心问题才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能。

以《三角形的分类》为例,教师教学之前需要明确重点知识,即三角形的不同类别及各自不同的典型特征;难点知识在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各类三角形的特点以及观察视角。为了顺利解决这两大问题,可以设计以下核心问题:如何区分三角形的类型?为什么要这样区分三角形的类型?在思考这两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分类、辨析以及总结等数学活动,需要展开动手操作,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其厘清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直击本课的重难点。

2.基于知识“共通点”,设计核心问题。

结合不同的课时要讲解不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并非完全独立,如果将其置于知识体系中,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而这也是设计核心问题的重要依据。以知识的共同点设计核心问题时,能够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知识网络的架构,既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其快速高效地塑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令学生头疼的知识点就是如何在三角形内画高。针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关联起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此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就能够从中提炼出以下两个核心问题:(1)结合平行四边形、梯形高的画法,三角形的高应该怎么画?(2)这三种图形的画高方法存在哪些异同?通过这两个问题,能够立刻聚焦学生的注意,引发其主动尝试自主思考,还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画法和规律。又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求操场跑道长度的问题,学生对于长方形操场是十分熟悉的,因此,他们会通过“长+ 宽+ 长+ 宽”“长×2+ 宽×2”“(长+宽)×2”这三种方法去算,在学生算完以后,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简洁一些,这样,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有了整体的把握。

二、基于学生学情,派生核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好核心问题以后,还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在核心问题的基础上派生出一些引导性问题。

1.派生核心问题,统领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直接以核心问题直击知识本质。这种方式一是能够统领知识要点,强调本课教学主题;二是能够为学生指明探索方向,减少低效或者无效探究的产生。

以《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所呈现的预设目标是梳理、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独特性,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绘图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画图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图方法,知道如何用点是数量,接下来的学习只需要以此为基础,连点成折线,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了解折线统计图意义价值、能够对图中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判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剖析了教学预设目标,认为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紧抓以下两个关键点:一是统计图中的点,即直观的点所代表的是否为数量;二是思考连点成线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了解长短不同的矩形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只需要稍作联系和迁移,就能够顺利理解折线统计图。显然这一问题为学生的学习证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其打开思维的空间,促进知识的迁移,不仅展开了自主思考以及深入探究,还了解了折线统计图中线的规律:一方面是为了呈现不同阶段内数量的增减变化,另一方面也能够以此展现整体的变化趋势。

这样,通过核心问题既能够明确教学中心,也直指知识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方向引领,有助于促进思维的发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呈现清晰的方向,才能具备较强的实效性,使学生的研究和学习少走弯路。

2.派生核心问题,促进知识关联。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新旧知识之间常常保持紧密的联系,所以,及时的梳理和串联极为关键。这也就意味着,核心问题常常不可能只有一个,而应当呈现出具有派生性的问题链。具体而言,就是在提出一个核心主问题之后,需要以此为统领,如树杈一般延伸出二级、三级问题,以此形成更多级别的子问题。在这些子问题中,与核心问题之间保持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子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核心问题的解决。当学生顺利解决这些子问题之后,不仅可以掌握零散的知识点,还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有条理、有逻辑。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核心主问题:如果把一个正方形看成“1”,应该如何在这个正方形中表示出0.3、0.07?在这一问题中所涵盖的知识比较多元,如等分、数形结合等等。在这一核心主问题上,还可以派生二级子问题,并形成问题链:①为什么要用正方形表示1?②如何用正方形表示一份为0.1?每增加0.1,涂色部分应该发生怎样的改变?③在一个正方形中如何表示0.001?想要表示0.037 应该如何涂色?这些问题的派生都源自于主核心问题,目的是为了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而学生也必然会在深入持续的推进过程中,将整数和小数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顺利建构小数概念,最关键的是触及了知识本质,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理解。

在核心主问题的引领下,可以派生出多级别的子问题,形成了一个层层扩大的问题链,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成功的串联新旧知识,还能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也使得零散的知识点更易于形成知识网络。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数学学习,并且,要在主问题下通过问题链的推进,给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支架,这样,就能够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数学思维,运用核心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思维同时又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也是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核心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推进他们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

1.借助核心问题,培养严谨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涉及具有较强推理性的内容,主要体现于规律、性质方面的学习。而推理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外显现形式,教师常用的教学环节就是猜想→验证→结论,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亲历推理过程。表面上看,教学方式、内容丰富,但仔细想来,不管是数学规律、还是性质,其得出必然要经历大量的例证,需要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所以,仅凭课堂中所呈现的几个特殊的教学案例,实际上并不能够做出严谨的说明。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设计以下核心问题: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一问题驱动下,给学生提供8cm、5cm、4cm、2cm 的四根小棒去搭三角形。结合有序选择,学生通过实操发现四种不同的选法中仅有两种可以围成三角形。此时,可以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两种选择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在经历了动手操作之后,学生会发现:8 厘米的小棒太长了,将剩下两根的长度加起来也没有它长,这样在围的过程中,不能做到首尾相接。当学生发现这一问题之后,还可继续提出核心问题:究竟是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顺利完成三角形?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观察、比较,使其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深度思考:当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同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学生结合想象以及课件的直观演示,发现这种方式同样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就能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准确把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经历了严谨的思维过程、验证过程,整堂课都充满了浓郁的科学味和探索味。在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自然是丰富化的,他们在丰富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自然就能够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与数学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2.借助核心问题,培养全面思维。

核心问题是统领知识网络的重要纲目,更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关键动力,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也易于其把握知识本质、架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板块,可以设计核心问题:怎样研究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的边具有怎样的特征?角又是怎样?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能够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能够为后续学习奠定模型特征。在六年级总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平面图形的梳理,以此架构完善的图形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可设计核心问题:在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周长和面积存在怎样的区别?二者又存在怎样的联系?在这两个核心问题的引领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周长、面积的含义,也能够促使其主动回忆每种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核心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有序梳理,既能够发现每一个知识点,还能够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这是对知识关系的宏观掌握。

3.借助核心问题,培养灵活思维。

教师在应用核心问题导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等情况。出现类似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反思是不是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趣味性不够,或是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形式化太强导致学生不想思考,不愿意回答问题,从而设置更加有兴趣的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四边形”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直白的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它的特点是什么?那是什么图形?它的特点有什么……而是设置了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不枯燥乏味,有足够的兴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益于学生学习的小游戏,例如“给四边形家族制作名片”让学生了解各种四边形的名字、特点等特征。

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情境,组织合理的教学游戏活动增加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所学的数学知识。“给四边形家族制作名片”这一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对于不同的四边形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使用合理分类习得不同类别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的奇思妙想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具备一双慧眼,能从众多信息中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而且,学生在听取他人解题方法的同时往往也会获得启发,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能得到发展,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紧抓核心问题,其功能在于直指知识本质、串联新旧知识、整合教学策略等,同时还能够缓解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可以利用问题整合所学、架构网络,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实效。笔者坚信,随着越来越多教学策略的探索和践行,核心问题的运用必然更加广泛,希望可以此抛砖引玉,与一线教师共勉。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三角形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