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培养目标
——探讨其坚守与变革

2022-03-02 13:39迪,江慧,卫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培养目标人工智能

吴 迪,江 慧,卫 星

(1.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2.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不仅对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场全新变革。尤其是针对教师教育培养,需要积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潮流,一方面坚守本心,保持教师教育培养良好的部分。另一方面,还应敢于进行变革,在教师教育培训上有所突破,未来才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更好发展。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技术领域众多,比如机器学习领域、自然语言识别处理领域、图像识别领域等。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人工智能技术即是人们尝试现有的相关技术,尝试进行人脑运转原理的模仿,从而让技术实践更加智能化,机器行为实践更加人性化,让机器能够思考,综合各种情况,自主做出最优选择。而不是仅仅只会在既有的程序指导下,机械化执行操作过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具体应用上,还凸显记忆性特征,它可以通过存储记忆信息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存储到权值中,在需要应用时,能提取对这些信息特征,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实现自我学习进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工作。在教师教育培养领域,人工智能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价值,推动教师培养教育实现更好发展。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培养目标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成熟的人工智能环境,彰显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教育培养目标适应性与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前瞻性相统一[1]。在现代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而对社会本身来说,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特点,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这注定了教育也应具有适应性与前瞻性。所谓教育适应性,即是要求当下在人才教育培养目标上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适合发展需求。而所谓的教育前瞻性,则是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方面,应适当超出社会发展的速度,使得教育具有一定超前性,从而借助教育更好地带动人类社会发展。之所以强调教师教育培养目标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统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教师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本身具有一定滞后性,社会发展的脚步不会去等待人才培养的形成,而培养一个优质的人才,至少需要十年普通教育与四年高等教育,此时社会发展早已经历种种变化,甚至出现人才在培养完成后,进入社会“毫无用武之地”的现象。二是若只关注教育适应性,势必不利于人才未来发展意识的培养,导致培养的人才目光短浅,缺乏应对不可知未来的能力。

从人才智能的视角出发,探索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构建,同样会面临上述问题。在一些学者看来,当下人工智能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影响依然相对比较浅薄,仍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此现在讨论人工智能对教育培养目标构建带来哪些影响,依然存在很多变数与风险,而正是我们以往在进行培养目标适应性与前瞻性平衡时,过于注重前者,忽略后者,才导致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建立上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比如教师培养教育目标修订的更新速度比较慢,且在修订更新时,受惯性思维影响比较严重,很多内容制定依然沿用以往的标准,存在“想当然”现象,导致内容僵化,缺乏新颖性,没有紧紧贴合当下社会发展实际,没有敏锐察觉到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对教育变革需要带来的新变化与新影响。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为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制定了行动纲要和目标,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提升教师人工智能为依托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围绕行动计划和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兼顾传承与变革,坚守师德、育人为先和提升自我的基本宗旨,积极提升终生学习的理念、实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估进行创新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培养的坚守

(一)坚守师德

毫无疑问,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一种全方位的改变,比如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键打车,随叫随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观看直播课程,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2]。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的方式,借助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均能够随时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受网络无序性的影响,意味着在这海量信息之中,必然会夹杂着很多“垃圾信息”,中小学生思想较为稚嫩,很容易受到误导,思想容易受到污染,严重时,三观都有可能因此“扭曲”。不仅学生会受到上述影响,一些教师也会受到影响,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教育收益,不再崇尚“无私奉献”。基于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能够坚守师德,加强自我学习,避免自身价值观遭受相应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应有意识全面地展现这种高尚的师德品质,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并且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机交互更加深入,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得以进一步缩短,再加上中小学生本身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坚守师德,发挥模仿引领作用,能够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道德与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小学生未来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育人为先

人工智能时代下,需要教师始终坚守育人为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转变自己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即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这是教师坚守育人为先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究其原因在于,在传统教育中,如果将知识比作利于量化的水,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首先要至少有一桶水,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向的“供需”关系。而如今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这种单向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学生在学习时,想要“一滴水”,教师不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可以上网进行学习,获得的不仅是一桶水,甚至还是一条河,此时教师的知识权威性被一再弱化,这促使教师不得不做出改变,坚持教育为先,并主动从以往权威性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今天,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坚守教育为先的过程中,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之上,利用人工智能时代下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阔学生视野,创新知识传递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也能够得以将教育与学生放在首位,真正达到教育为先的目的。

(三)提升自我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在教育领域内部掀起了一场全新的变革,尤其是各种先进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涌现,让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开教学,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直播进行教学,甚至一些教师开始尝试运用“5G+ VR”进行教学,上述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对于传统教学教育方式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教师教育教学主流。基于此,关于教师教育培养的坚守,还需要教师注重提升自我,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坚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能够主动接受并积极尝试新鲜教学事物,学会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信息化水平[3]。唯有如此,教师在未来才能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提高育人质量水平。

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培养的变革

(一)终身学习的培养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在教师教育培养方面,带来的重要变革之一,便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注重终身学习的培养。究其原因在于,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学习进度会越来越快,相应的人工智能技术更新速度必然也会越来越大,教育智能发展同样会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各种先进的智能教育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以往教师教育教学“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在教师教育培养方面,必须要注重终身学习的培养,树立真实发展的意识,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教育技术手段,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智能化时代,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的要求,最终为学生带来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模式丰富化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教育模式将会越来越丰富,在教学技术手段选择方面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整体将会越来越灵活,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都能够享受到最佳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若需要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应用“5G+ VR”教学技术,为学生塑造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生动情境,带来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微课,录制好相关的重难点知识讲解视频,由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时,也能够通过观看微课,享受到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又如在疫情来临之际,学校停课,无法来到教师上课,教师可以利用直播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家,也能够得到教师的教学指导。而上述这些丰富的教育教学模式,正是得益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各种丰富的信息技术的帮助,才得以应用实现。

(三)教师教育环境智能化

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教育培养带来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教学模式上,还体现在教学环境上。在如今,教师教育环境也越来越智能化,尤其是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VR/AR的兴起,能够为教师培训学习创造出更加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能够基于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符合所处情境的学习内容,不仅如此,还能够为教师学习多种学习方式,且不同学习方式之间能够无缝衔接;比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与分析课堂师生教学行为数据,为教学反思与改进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又如还可以利用AI技术,分析教师线上学习的习惯,以此为依据,实现智能学习资源的精准化推送,促使教师在线学习智能化获得的更进一步的增强,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教育培养环境;再如通过应用VR/AR虚拟技术,构建虚拟教学场景,如此一来,师范生/在职教师便能够在该虚拟场景中,实现教学技能练习与提升,打破教师教育培训时间空间限制,让师范生/在职教师随时随地接受培训教育学习,提高培训教育效果。

(四)教师教育资源多样化

在以往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仰仗的最大的教学资源便是手中的教材,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后续虽然教学资源也得到了一定的丰富,比如教辅资料、图书资料等,但这些资源仍停留在纸质层面,谈不上教学资源的丰富。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所应有的教育资源日益多样化,依靠人工智能终端设备以及强大的信息网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搜索到各种自己想要的资源,这种教育资源形式多样,可以是文本形式,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形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素材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教育测评精准化

当前在教师教育培养方面,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问题。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实施教师教育精准测评,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实现问题解决。在具体实践方面,首先,应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机制,并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师教育云档案系统,将师范生学习的相关数据统一存储至云端平台,再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师范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知识薄弱点,以此作为职后培训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弥补师范生在学习时存在的不足,实现职前职后无缝紧密衔接。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教师职后培训学习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对教师实施画像,提高教师职后培训的精准性,促进教师职前职后紧密衔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随着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方法的改变,针对教师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了解教师教育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明确教师需要坚守的教育品质内容,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培养的带来的变革,从而有效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水平,发挥教师作用价值,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培养目标人工智能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