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的鲜明指向与价值意蕴

2022-03-02 13:39张赛玉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攻坚精准精神

张赛玉

(1.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108)

一、引言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伟大民族,其百年发展进步史就是一部接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史。中国脱贫攻坚创造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崇尚奋斗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1]脱贫攻坚精神高度凝练又蕴含丰富。其中,“开拓创新”体现了尊重减贫规律,大胆探索有效脱贫模式,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理论,这种奋斗精神是赢得斗争的源泉动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压茬推进脱贫攻坚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激励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共同奋斗、接续奋斗,坚持奋斗的实践脉络始终清晰,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随之产生,其内涵不断丰富,蕴含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坚定的人民导向、科学的决策导向以及大胆的创新导向,是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遵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赓续推进的强大动力。

二、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的鲜明指向

任何一种精神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存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也是如此。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中反复发出“奋斗”最强音:“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崇尚奋斗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最美姿态。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离不开脱贫攻坚奋斗精神的强力支撑,是其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生动演绎。

(一)高瞻远瞩绘蓝图的目标导向

明确的奋斗指向是脱贫攻坚顺利推进的前提,脱贫攻坚每一阶段取得的显著进展都离不开中共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路上稳步前进,作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的鲜明导向[2]。为此,我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强化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的针对性与战略性。

在顶层设计上,中共中央适时调整脱贫攻坚目标。2015年明确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2015年底,立足于社会贫困现状与发展环境,树立“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奋斗目标。2018年,未来三年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00万左右,其中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居高不降,党中央指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五个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消除绝对贫困”的奋斗方向。2020年2月在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次月中下旬,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狠抓落实,定下“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着力防止返贫致贫”的奋斗指向。

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上,党中央还强化了奋斗目标的具体性、靶向性、可操作性[3]。在攻克重点群体上,印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努力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由于贫困重度残疾人依然普遍存在照护服务困难,必须抓紧抓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工作,确保广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区域层面,对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革命老区脱贫作出针对性的奋斗指向。此外,还在产业、生态、教育、就业、消费、网络、旅游、健康、光伏等领域的扶贫脱贫指明具体的努力方向。

(二)矢志为民谋幸福的人民导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在马克思供职于《莱茵报》时就强调报刊应该“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4]。始终同人民并肩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底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它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断增进百姓获得感与幸福感,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立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习近平在梁家河当知青时,农村积贫积弱的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志要为民办实事。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可能治理好中国[5]。从河北正定到福建宁德到浙江再到中央,习近平心里始终牵挂着百姓的疾苦。他走访过中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摸实情、看真贫,“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问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有这样的为民情怀,这是脱贫攻坚奋斗者最基本的态度。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了艰巨性与挑战性,如果缺乏坚定的人民立场和奋战到底的拼劲,就难以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奋斗目标。因而,党中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调研,真正走进群众家门,打开群众心门,倾听群众心声,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以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精准发力,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实。2020年突遇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强调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既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又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时不我待的干劲、蚂蚁啃骨的韧劲、滚石上山的拼劲,为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奋斗。

(三)精准滴灌务实效的决策导向

科学的决策具有战略性、创造性、择优性以及指导性。为了提高脱贫攻坚实效,在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中,党中央特别重视开展理性科学的脱贫攻坚决策。在领导体制决策上,强化中央、省、市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保持奋力攻坚的态势,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苦干实干,善作善成。在脱贫机制决策上,引入参与式理念与模式,积极探索贫困农户全程参与机制,激发农户的奋斗激情,确保脱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转变传统“碎片、分散、多元”的资金项目配置状况,探索建立基于满足贫困人口个性化需求的脱贫资源整合机制;鉴于单个贫困农户能力的有限性,发挥非贫困户与先脱贫户的示范带贫效应,健全合作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大事,调动多元力量,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协同脱贫机制。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遏止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接续奋斗使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脱贫攻坚高效推进并取得伟大胜利的高端决策。习近平在脱贫攻坚推进中多次强调,精准是要义,成败在于精准;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与标准,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切实贯彻精准扶贫方略,这是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制胜法宝。首先,要精准把握每一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多年来,我国贫困人口总数是国家统计局在抽样调查基础上推算而得,这种传统粗放式识别模式,大大影响脱贫成效,必须进行改革。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防止机械化和盲目化,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完善动态监测系统,实现扶持对象精准[6]。除了要锚定脱贫攻坚对象,我国还靶准脱贫攻坚区域,明确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其中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等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要将改善这些地区的人民生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奋力加快他们的脱贫步伐。

(四)群策群力寻出路的创新导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7]。习近平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反复指出,坚持创新是做脱贫攻坚奋斗者至关重要的品格。坚持问题导向,冲破传统思维牢笼,科学分析、理性把握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以敢于创新的勇气摸索脱贫攻坚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是新形势下脱贫攻坚顺利推进的原因所在。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需要各级扶贫主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新脱贫思路,找准突破口。因而要使贫困地区稳步扎根自身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生态则生态,这是实现高效脱贫的好思路。

脱贫攻坚需要共同奋斗,推动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更需要群策群力、再接再厉、共同助力。习近平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8]脱贫攻坚战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决定性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精准扶贫方略为主的一系列脱贫攻坚制度设计和实践策略,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谋发展、开拓创新寻出路的宝贵结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创新性、发展性、指导性[9]。

整体而言,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清晰刻画了脱贫攻坚奋力创新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湖南十八洞村首次作出“精准扶贫”指示,为扶贫工作指明新方向;2015年创新性地提出了“六个精准”;在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强调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脱贫攻坚到了决胜阶段,又将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中央部署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管齐下,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将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推向深入和具体化,充分彰显了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的强烈问题意识和齐心协力敢于创新的精神力量。

三、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在伟大的脱贫攻坚实践中,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蕴含四大导向的脱贫攻坚奋斗精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攻克相对贫困问题、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延续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精神的蕴含

一百年薪火相传逐梦行,一百年栉风沐雨创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列强侵略、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中诞生,从此党领导人民冲破万道险关夺取革命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摆脱被压迫的境地,进入了站起来的时代;1978年贯彻改革开放决策,引领人民进入富起来的时代;2017年党带领各族人民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使中华民族实现“三大飞跃”,极大地改变中国的面貌,靠的是不畏牺牲的敢于拼搏、永不言弃的不懈奋斗与万众一心的共同奋斗,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强劲根脉,崇尚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

这种标识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党中央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顽强奋斗。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宁肯自己多受累也要让群众快脱贫,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容不得半点松懈与倦怠,攻坚克难破浪前行,确保如期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埋头苦干,力排万难,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绝不收官,这种坚持奋斗的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基因的有力传承。此外,我国还强调根据脱贫攻坚每一阶段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奋斗的姿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强化脱贫攻坚推进的时代性、科学性与高效性,这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注入了新内涵。

(二)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走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劳苦大众,关切百姓疾苦,与无产阶级并肩作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百年奋斗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于革命建设发展之中,始终坚守无产阶级立场,培植为民情怀,形成发展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面对脱贫攻坚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反复强调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并肩作战、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实现如期脱贫,党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能否如期兑现,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党在国际上的声誉,必须稳扎稳打,才能让脱贫成效经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党中央指明了奋斗的具体路径,坚决反对并排除“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强调扶贫干部要深入贫困群众,扑下身子同群众一起奋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忌光坐办公室拍脑袋、瞎指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要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小落细落实,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

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八年奋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0]。国际媒体盛赞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俄罗斯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中国脱贫成就让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有了希望和榜样,巴基斯坦高级研究专家古拉姆·萨马德强调,世界可以积极学习借鉴中国脱贫攻坚经验,尤其是中国领导人矢志奋斗为民谋福祉的决心与行动[11]。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奋斗的终结,而是下一个奋斗目标的开启。2020年后,我国将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脱贫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与边缘易致贫人口返贫致贫机制亟待完善,对脱贫地区产业要继续加大扶持等。“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伟大的成就离不开伟大的奋斗精神。相较于脱贫攻坚而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难度、广度、深度更大。要以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为指引,依靠奋斗、接续奋斗、顽强奋进,这是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创造一个又一个奋斗成就的根本路径。

四、结语

奋斗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因,历史、现在、未来都离不开奋斗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赓续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精神,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和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奋斗定力,自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要坚守初心使命,于彷徨中不迷茫,于挫败中不气馁,于辉煌时不骄傲;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真”上下功夫,在“实”上下猛劲,善做善成。三要坚持创新超越,深入研究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向创新要动力;增强发展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攻坚精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的打铁
拿出精神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