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数学文化 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

2022-03-02 03:28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绿地商务城分校
新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套圈轮子数学知识

□ 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绿地商务城分校 孙 勇

一、植入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习效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知识内容,除了理论性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之外,还包含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且这部分多为趣味故事或活动,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使数学课堂富有趣味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将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套圈带入教学课堂。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你有没有参加过套圈比赛?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探讨的热情,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发表着自己对套圈活动的看法。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动向,创设学习情境:实验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进行套圈比赛,每班不定人数参加,每人有7次套圈机会。教师通过列表将比赛结果展示给大家,同时让学生观察表格,提问:哪个班级发挥得更好?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认真观察表格并思考,提出:可以将10个人的套圈结果加在一起,哪个班套中的最多,哪个班就获胜。教师反问道: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结果是否合理?学生想到,每人有7次机会参加套圈,但每班参赛的人数是变化的,因此算总数是不公平的。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展开平均数的教学。

教学中,教师借助传统数学游戏“套圈”活动展开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未知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跟随老师的脚步前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感知数学美

简约、对称、奇异都是数学美的一部分,小学数学中有着许多“美”的内容,简洁的文字、对称的图形、奇异的几何形式无不彰显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富含美的数学文化,将之植入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文化的同时,感知和领悟数学知识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少数民族妇女美丽的服饰,让学生观察她们的头饰、银袍等,同时提问:这些服饰中包含着很多数学知识,你能发现是什么吗?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服饰,不论是衣服还是头饰,都以衣襟为中心分为两部分,且这两部分的图形看起来是一样的。教师总结:像这些服饰上的图案一样,左右、上下是相同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对称”。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存在着对称现象?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交流,并将交流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对“对称”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学生在对事物观察、回想和探讨中,感知了事物的对称美。

可见,教师从生活中的对称事物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知了这些事物的对称美,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审美能力。

三、植入数学文化,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数学知识是数学家经过长期努力研究出来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体现出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家的事迹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知学者风范,用科学家的高尚品质涵养学生道德情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坚持不懈、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主题阅读。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圆周率的由来》等,借助这些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他花费毕生的经历钻研自然科学,将圆周率的计算位数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即3.1415926。只要在人们解决与圆相关的知识时,都会用到圆周率。因此,圆周率在圆的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伟大成就,是祖冲之仅凭脑力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的条件下计算出来的,所以整个过程耗时比较长。祖冲之一路坚持,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为数学领域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名人故事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养成了良好的道德情操。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教材中的人物故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了伟人的精神力量,学习他们身上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

四、植入数学文化,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学以致用。数学文化中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协调发展,让学生在互动中将他人思维、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中感知合作文化,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协同发展,养成合作共赢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与直径的关系》时,教师可从人民对“轮子”的使用展开教学。轮子最早出现于六千多年前,由苏美尔人制造。首次利用是出现在陶器的制作当中,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轮子被人们用于交通运输中。这就是我们抽象意义上的“圆”。随着轮子的广泛利用,人们对轮子的关注逐步加深,发现轮子越大,那么它转动一周后的长度越长。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生思考:转动轮子的长度与轮子的哪部分有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转动轮子;有的同学负责记录转动后的距离测量;有的同学负责对不同的轮子进行对比、测量,最后学生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发现轮子转动一周与轮子直径的商是固定的,得出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与圆相关的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活动,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自行发现圆与直径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植入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文化,可以感知数学内涵,了解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及数学家探求真理过程的思维变化,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对于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提升应用能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强化数学文化的植入过程,通过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和方法,感知数学之美,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可从古代的趣题入手,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思考、讨论:一山兔子,一山鸡,两山动物并一起,数数脑袋36,数数腿共88,共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猜测、列表、假设等不同方法展开讨论,尝试着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孙子算经》中的“砍足法”,如果将兔子都变成“双脚”,即“砍”去兔子的两只脚,结果头和脚的关系就会固定。学生自然会想到,这时一个头下固定有两只脚,那么少的那部分脚就是兔子的,即88-36×2=16只脚,一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所以兔子的数目为16÷2=8只,除了这8只兔子,其他的头就是鸡的,也就是有36-8=28只鸡。如此,学生便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孙子算经》中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新颖而又奇特的解决途径,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让他们体会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化繁为简的魅力,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植入数学文化,运用数学文化熏陶学生思想,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美”,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提升数学素养,构建熠熠生辉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套圈轮子数学知识
套圈也疯狂
玩“套圈”游戏
两个轮子“走路”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没有轮子的挖挖
读北岛:一只轮子,寻找另一只轮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大象套圈游戏
快乐的节日
香喷喷的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