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菊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三中学,甘肃 白银)
德育作为学生在政治、思想、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其属于中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中学时期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需加强德育,并从各个渠道对中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从而保证班主任德育的顺利开展,确保学生的人格健全。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中愈来愈注重中学生的德育,确保班主任能够将德育当作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班主任德育中,需注重与学生自身的认知习惯相联系,立足学生角度,依据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而不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以促使学生能投入全部的精力进行德育学习,并通过师生、生生彼此沟通桥梁的构建,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理解学生自身的心理动态,改变过去直接批评的方式。因此,班主任德育管理中,需依据学生自身的偏好与个性及其能力,通过多种措施调动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道德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实现人格的健全。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贪玩、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大部分班主任都感到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特别是班级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就无法实现面面俱到,不仅会造成集体风气的混乱,而且课堂秩序也无法保证,班级的整体凝聚力比较弱,这就会影响到德育开展质量的提高[1]。因此,想要使该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就需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德不仅是一个人具备的重要品质,而且还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发展,同时,应将立德树人当作学校开展教育的根本标准,特别是新时期下,德育工作开展是必要的,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时期和其接触最密切、时间最长的人,因此,需注重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同时,学生具备良好道德不仅能调动学生对道德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集体环境当中形成相应的自我驱动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具备健全的人格,从而培养出国家、社会所需的优质人才。
目前,班主任的在岗时间通常比较长,且在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了丰富的岗位经验,但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通常会频繁强调相关硬性制度,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在该管理模式下,中学生的个性就会受到刻板定义,并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2]。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需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自身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保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同时,班主任在德育的管理中,需时刻关注“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真实情感,通过爱温暖每个学生,而不能由于成绩的高低对学生有所偏见。除此之外,班主任需注重和学生构建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关系,缩短和学生的距离,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在班会上,指导学生为班级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使班级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
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学生通常思维较为活跃,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班主任在该基础上组织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发言场所。在德育活动当中,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言,对自己的思想、看法等进行表达,并产生欣赏与借鉴的作用。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落实相关德育工作,而且还能丰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如主题班会“什么是德育”活动,促进班主任德育思想在班级中的落实[3]。首先,班主任需依据学生的相关表现选出道德榜样,让道德榜样在班级上分享自己的相关故事,以促使其他学生也能够了解到好人好事。在学生充分了解到相关道德实践后,班主任可引导身边的学生学习相关道德榜样的事迹,学习道德榜样的价值观与乐于助人与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其次,班主任需注重长期观察,在班会开完后,对表现变化比较大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嘉奖与鼓励,提高学生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及其道德感。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需积极发现班级当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将其树立为班级的道德榜样,引导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在形成道德意识的同时,更好地完成班级的德育工作。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相应的行动能力,其对外界事物已经有了客观且全面的认知,因此,班主任需注重将德育落实于日常生活,确保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有效落实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道德认识的提高。日常生活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生活场景,班主任需从思想上将德育落实至实践生活当中,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相关道德概念的学习与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具体行为中真实体会到道德的作用。通过相应的道德实践,学生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完善,充分体会德育工作的开展初衷,并体会德育开展的良苦用心[4]。比如,班主任可将德育工作布置成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放学后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德育工作。首先,学生在放学后,遵循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有序放学;其次,在过马路的时候,学生可帮助老、弱、病、残等相关弱势人群过马路,帮助其保护生命财产;再次,走到小区的楼下,在看到提重物的老奶奶时,学生要主动帮忙;最后,学生回到家里,看到妈妈在做饭,学生需主动向妈妈说感恩。这些小事通常能呈现在现实生活,并促使学生明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开展德育工作,基于此,班主任需注重德育工作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落实,并提供给学生认识德育的实践场所。同时,学生还能在实践当中体会到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经过长期练习,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实现班级德育的建设。
中学生在步入校园学习之后,其在学校与教师、同学相处的时间明显超越了在家的时间,但家庭和父母对于学生的影响仍旧是巨大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不仅需做好班级管理,而且还需注重和学生家长配合,组织开展家校共育。对于德育开展而言,其任重道远,因此,仅依靠班主任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当前的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父母宠爱,因此,其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此时,班主任需让学生家长明确了解到“溺爱”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把德育渗透至学生的家庭中,从而为学生创设具体化、全面化、生活化的德育环境。比如,班主任可通过微信群的建立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具体表现状况,并在学校中定期开展相应的亲子活动,构建父母、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在父亲节、母亲节等相关特定节日的时候,可引导学生通过拍视频、写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意,并懂得感恩,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最终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的教育影响力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无法相比的,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想要有效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就要从自身做起,做到严于律己。教师要在行为、谈吐、品行上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每天早自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到守时,这样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学生才会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更加配合。
学生性格的形成与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性,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个性张扬,而有的学生比较保守,有的学生乐意表现自己,而有的学生缺乏自信。班主任教育的对象是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面对所有的学生必须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搞区别对待。学生在班级中产生归属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平等的班级环境中,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感到信任,才会更加愿意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但是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制定相关的教育策略,既要一视同仁,又要秉持因材施教的态度展开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班级管理的重要责任,而且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义务。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注重以身作则,立足于细微的地方渗透德育,开展相关德育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其具备优秀品质通常对其人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班主任需在学生自身发展不健全时进行培养与教育,以促使学生形成相应道德习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品德操行发展,从而使学生发展成善良、完整、有态度的一个人,并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