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临床儿科疾病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为小叶性肺炎,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1,2]。该疾病发病速度较慢,通常存在2~3 周潜伏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发热等,随着病情发展,患儿会出现咽喉疼痛、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婴幼儿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喘鸣音与呼吸困难症状[3,4]。由于该疾病在早期时发病较为隐蔽,很容易发生误诊、漏诊事件,故而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展开诊断与救治,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预后治疗起着重要意义[5,6]。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时,主要采取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原则,常用药物为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具有疗效显著、针对性强等特点,但长期应用易导致患儿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影响到临床疗效[7,8]。鉴于此,本研究以10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例,探讨在其治疗中分别以阿奇霉素与联合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疗效,现进行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50 例。常规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14 岁,平均年龄(6.58±2.62)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4.01±1.44)d。实验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7 个月~13 岁,平均年龄(6.12±2.54)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4.11±1.52)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满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内有关支气管肺炎疾病诊断标准;②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患有支气管肺炎病症者;③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咳嗽、发热、少痰、气喘等症状;④无感染病史者;⑤入组前为使用免疫制剂类药物治疗者;⑥经临床医师详细讲解研究内容后,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加入研究,签署相关知情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者,或者有过敏史者;②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其他器官功能存在障碍者;④依从性不高者;⑤意识、精神方面存在障碍者;⑥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
1.3 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之后,对其展开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纠正体内电解质、化痰、止咳等。
1.3.1 常规组 以阿奇霉素展开治疗,每次以10 mg/kg阿奇霉素与浓度为5%的200 ml 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充分混合后,经静脉滴注方式治疗,1 次/d,连续用药干预时间为5 d。
1.3.2 实验组 以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实施序贯疗法:①红霉素序贯疗法:按照患儿体质量,将25 mg/kg乳糖酸红霉素注射液加入浓度为0.9%的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静脉滴注方式,滴注1次/d。在第5天后,结合患儿体质量,以25 mg/kg 给予患儿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连续给予患儿服用15 d。②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以110 mg/kg 剂量将阿奇霉素注射液加入到浓度为0.9%的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静脉滴注方式,滴注1 次/d。在用药治疗5 d 后,结合患儿体质量,以110 mg/kg 给予患儿服用阿奇霉素片,连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分析两组疗效,结合临床症状与X 线片检查结果来判定,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并无任何改善,少数病情加重,判定为无效;相较于治疗前,各项临床症状在1 周内得到改善,胸部X 线片结果显示炎症吸收<50%,为有效;患儿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体温复常,且胸片X 线片显示基本恢复症状,炎症吸收≥50%,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析两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主要包括肺部啰音、咳嗽、发热等症状。③分析用药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呕吐、恶心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n(%)]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实验组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肺部啰音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有4 例注射部位疼痛,3 例呕吐,3 例恶心;实验组有1 例注射部位疼痛,1 例恶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50),低于常规组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5)。
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常发生在儿童群体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干咳等,少数患儿会出现喘息症状[9,10]。但是对于婴幼儿而言,其容易出现明显喘息且肺部特征较为突出,甚至会有消化道症状出现,故而需及时对患儿实施治疗干预[11,12]。既往临床上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时,主要采取阿奇霉素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起到良好抗菌作用,同时抑制支气管呼吸分泌物形成[13]。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患儿在服用后,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若长期服用该药物,还会导致患儿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到患儿身体发育[14,15]。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单一以阿奇霉素治疗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肺部啰音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39±0.53)、(4.19±0.85)、(4.34±0.92)d,均短于常规组的(3.57±0.78)、(5.28±1.32)、(5.72±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50),低于常规组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阿奇霉素药物具有耐酸、肾毒性小等特点,经口服用药易被吸收,且该药物半衰期较长,可在体内缓慢进行代谢,故而即便是间断性给予患儿用药,其血液中药物浓度可维持较高水平,而且还能避免患儿出现抗药性。另外,在患儿病情逐渐稳定之后,将给药途径更改为口服,可有效降低静脉滴注对于患儿机体所造成的影响,在确保理想血液浓度的同时,还能够加快患儿恢复速度,故而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以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取得确切疗效,既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安全性较高,适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