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阳晔
“三读阶进”是指在单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读,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每次读文(识字)目标明晰,方法多元,在朗读时进行识字,识字反过来又促进读文,学习过程螺旋上升,认知过程循序渐进,力求形成高效的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流程,丰富教学模式,便于教师课堂实施,促进学生的成长。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第一课时教学为例,阐述有关教学路径。
一阶读文,聚焦难句多元识字,读正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学段的课文随文识字教学,除了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同样重要。《树和喜鹊》一课,根据年段目标及文本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聚焦于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的能力,教师要唤起、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导入之后,先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正确,并提醒学生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完之后,教师出示课文中几个难读的句子进行检测、指导读,在指导读难读的句子时,融入生字教学,这一环节始终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难读的句子”主要指学生读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如生字多的句子、较长的句子、有特殊读法的句子等。在此文中,笔者选择了这三个句子:
第一句: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第二句: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第三句: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第一个句子生字多,第二个句子含有语言训练点,第三个句子是长句。每个句子的着力点有所不同。第一句中有三个教学点,一是生字词“窝”“孤单”,二是多音字“只”,三是“一”的变调。第二句话除了识记生字“都”“种”,还需抓语言训练点“好多好多树”,拓展思维。第三句话是个长句子,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并积累AABB的词语。根据这些教学点,指导学生在反復朗读句子的同时进行识字,把字音和句子读正确,攻克“难句关”。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寻找最合适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识字,学会识字。教师要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二阶读文,立足轮读多元检测,读流利
一阶读文之后,把难句放回文中,让学生再次读文,读书要求也由一阶的“读正确”到二阶的“读流利”。本课一共六个自然段,请六位学生进行课文轮读,这一次学生轮读,既是对学生朗读提升的一次指导,又是对学生朗读识字情况的检测。教师除了要关注字音、语句外,还需留意藏在文中还没学习的生字词。轮读检测之后,集中本课生字词,以开火车、点名读的形式再次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检测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学段的语文课堂,经常能听到学生齐读课文,齐整的声音很难听出谁读错了或是没有读。齐读可以有,但一定不能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个性朗读,注重检测其学习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关于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的检测,可采取放入课文句子中读、放入课文段落中读、放入新的语境中读、字词集中读等方式。至于读的形式则有指名读、赛读、开火车读、自读、互读、分节读等多种。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生成,做到课堂即时检测评价与集中检测评价相结合。
三阶读文,依托文本多元造境,读出语感
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和语境的创设,不仅能让汉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提升汉字学习的质量。笔者充分利用课文语境,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自身已有感悟的基础上,再聚焦几个点造境。如聚焦生字“静”,由“静”拓展相同部件的字“请”“情”“睛”“晴”,建立个与类的联结;由“静”走入生活,理解字义,建立字与生活的联结。通过造境学习理解后,再让学生来读这一段,学生的感悟就会有所不同,多读几遍,语感就出来了。除了课文语境,笔者又拓展了相似的新文本语境:“一棵树,一个窝,一只喜鹊孤单单。许多树,许多窝,互做邻居真快乐。天一亮,一起飞,叽叽喳喳打招呼。天一黑,一起回,安安静静回窝睡。”学习的目的是迁移,学会的标准是运用。新文本语境中包含了本课所学生字,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生字,完成新文本的朗读,这对学生来说又是新的一次提升,语感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培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