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返岗,如何跟孩子说分离

2022-03-02 10:13:43李则宣黄任之
大众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离家负性爸爸妈妈

李则宣 黄任之

过完春节,不少农村的家长又要像候鸟一样,飞回城市的各个工作场所。在出发前一两天,许多家长都很头疼该如何与孩子告别。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幼,无法忍受分离,最好是趁着孩子没起床,偷偷地走掉。有的家长则表示,这招不管用,孩子醒来找不到父母,哭得肝肠寸断,搞得自己一整年脑子里都回响着孩子的哭声,着实不好受。

对于打工的父母来说,如何与孩子进行较为平和的分离,确实是一道难题。返乡后,打工的父母一般都忙着和孩子在春节里弥补亲情。给孩子送礼物、发红包,带孩子吃宴席、走亲戚,这些家庭团聚活动让被时空阻隔的亲子关系得到了一定的修复,亲子双方在心里都产生了希望这种幸福和快乐延续下去的想法。因此,家长在这个时候都很难开口跟孩子谈论不久就要离家的事情,甚至会刻意回避。當孩子们撒娇要他们不再离家时,他们也会敷衍附和,或支支吾吾地转移话题。其实,与孩子的分离工作,并不是要等到即将出发才进行,而是要从回家的那一天就开始。

跟孩子做好分离工作,以下的步骤可供参考:

家长如果有外出打工的计划,不要因为担心孩子无法承受这个事实而故意隐瞒,而是要慢慢地从侧面将这个计划告诉孩子,让孩子能够一点一点地了解这个事实,直到最后能够完全接受。比如,看新闻时,爸爸可以指着电视里的火车,对孩子说:“我和你二叔就是坐这个火车回来的,回去也要坐火车。”吃饭的时候,也可以不经意地说:“在家乡才能吃到这个菜,再隔两周,我到工地上就不一定有这个菜了。”孩子做完功课后,家长也可以告诉他:“过完年,你就要上学了,我也需要出去打工。”

一点一点的信息碎片,能让孩子逐渐形成一个意识——爸爸妈妈的出行计划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个重大的家庭计划。即使孩子内心不情愿,他们也能感受到这种必然性的存在。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就不会因为父母离家而不知所措,甚至情绪崩溃了。

孩子舍不得父母,最大的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感和亲密感,觉得没有人庇护和照顾,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 孤儿” 一样的无助感。家长要细心地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各种想法,看看他们在生活上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麻烦、学习上有没有困难、人际关系上有没有被人排斥和欺负等。家长可以联合其他亲友、老师, 一起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困难,然后告诉孩子:“不要紧,你的烦恼都说出来,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会帮你一起解决。”

父母帮助孩子处理难题,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可以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同时也为孩子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举动,打下了较好的情感基础。

没有家长的长期陪伴,孩子必然要学会独自面对一些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同时也伴随着受挫后的各种负性情绪,如伤心、委屈、担心、害怕、孤独、无助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掌握几种化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感到孤独,想念爸爸妈妈时,家长可以教孩子通过看家庭合照,给爸爸妈妈发信息、写日记、打电话等方法来排解。然后通过演练,让孩子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当然,家长需要提前与孩子拍一些照片(最好每年都拍照,可以记录下孩子的成长),买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当孩子思念父母时,可以通过观看、抚摸这些物品,获得精神抚慰。家长也要时不时与孩子打电话、发信息,交流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而不仅仅是追问身体好不好、在家是否听话、有没有好好学习。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照料、自我调节负性情绪的能力时,会更加容易面对与父母的分离。

除了看管孩子的老人,家长外出打工前,还要为孩子找一个或几个“替代家长”。“替代家长”应由有养育经验,有爱心的人担任,可以是热心的亲戚、朋友或友善的邻居。“替代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指导,或是在精神层面给予孩子关爱,让孩子有一个心理依靠。这种“替代家长”,可以一定程度地补偿孩子对亲情的渴求,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各种困难,促进其健康成长。

为了促进孩子与“替代家长”的融洽相处,在外出前,家长要将“替代家长”郑重地引见给众人,多让孩子与“替代家长”亲近。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向他人求助,学会将自己的问题和要求清晰地表达出来。只要家长认真地做好补救措施,孩子就能从更多的关爱中得到力量支持。

猜你喜欢
离家负性爸爸妈妈
离家的叹号
寻找离家最近的THX认证影院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离家的路
人大建设(2019年3期)2019-07-13 05:41:54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5:20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我的爸爸妈妈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