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立 胡华伟 张勐
这顶草帽,饱饮晨露,满蓄月光;这顶草帽,带着淡淡麦秸清香,散发微微泥土气息;这顶草帽,属于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陈兴义。
多年来,陈兴义主动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长期致力于以专业设计“智援”乡村脱贫、传承乡风文明、扮靓乡村风貌,以乡村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和特色产品包装设计、文旅策划等为主要服务项目,走出了一条从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到发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从开展设计扶贫到参与乡村振兴的扶贫新路。因为经常带着一顶草帽在各个村子风里来、雨里去,村民们亲切地送给他一个“草帽教授”的称呼。
“保护+活化”,解锁乡村活力密码
豫北地区保存有大量传统村落。这些村落,除了以建筑为主体的物质形态,还包括农耕文明所积淀的民风、民俗、民情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与社会价值。如何既保护好传统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带来的实惠,是乡村振兴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
陈兴义作为河南理工大学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出版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豫北篇)等学术著作,为村落活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他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并担任首席专家。近年,陈兴义带领师生团队,走遍了焦作市的乡间小道,考察了一个又一个古村落,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村落保护与活化设计方案,先后协助地方政府成功申报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9个省级传统村落,争取到数千万元保护资金。在九渡村,他帶领团队吃住在深山,以文化挖掘、文化提升、文化植入、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为切入点,在对古村落的保护中用活、用好文化资源,使这个省级贫困村不但顺利“摘帽”,而且给脱贫攻坚装上了“防滑链”。他参与策划并成功举办各类乡村文化节30余场,其中“长岭农民丰收节”被列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强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活化措施,10余个即将消失的传统村落得到了有效的复苏与活化。
河南“7·20”暴雨过去不久,他不顾道路泥泞与山洪风险,马上参与到寨卜昌村、杨河村等10余个受灾传统村落的灾情勘查与灾后修复重建工作中。他积极参与由古村之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文保社会组织联盟等共同开展的“河南受灾文物联合救援行动”,主动与焦作市、鹤壁市等文物部门联系,为古村落灾后修缮募集资金。
“专业+公益”,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2014年,陈兴义作为拥有建筑与设计两大学科的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依托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学雷锋志愿活动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发起“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着眼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专业化设计扶贫及综合提升乡村建设的志愿服务路子,先后组织开展了“焦作沁阳九渡行动计划”“中站区龙翔街道行动计划”“修武土岭行动计划”“温县烈士村西南王行动计划”等系列项目,为40余个村庄制订发展规划,设计文创产品,积极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他提出的“一园、三馆、一中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美丽乡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获得社会广泛认同。陈兴义作为苏家作乡的乡村振兴专家顾问,提出了“项链式乡村全域旅游模式”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振兴模式”,打造党建综合体、龙凤广场、小游园、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路线等,增加群众参观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在他的助力下,该乡2021年被评为“中国文化之乡”。
他带领团队八年如一日,足迹遍及省内外百余个村庄,先后起草制订百余份美丽乡村设计规划,始终坚守志愿服务的公益本色。近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先后获得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2018年,陈兴义带领的服务团队获得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全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红色+扶贫”,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陈兴义注重挖掘革命老区乡村中的红色资源,并将红色资源的整理挖掘与开发利用,和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红色引擎”释放新动能。
结合工作实践和脱贫攻坚工作需要,陈兴义提出了“设计是创造性扶贫的协调人”的设计理念,并在国家级杂志《设计》上发表相关文章,引起学者共鸣。他主持完成的“以设计扶贫三大推手,助力建设大美淅川”工作案例被写入省校地结对帮扶优秀案例。在十二会村,他依托村里的红色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出“做好红色文章—带动绿色旅游—启动生态采摘”的发展“三部曲”,用红色基因“塑形”革命老区,激活乡村经济。现在十二会村已成为焦作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省旅游特色村。在寨卜昌村,他做大“红色+”模式,与干部群众苦战数月,将无人问津的古村落打造成为省红色教育基地,让这些在中原大地上的革命文物“活”起来。在北西尚村,他积极发掘党建文化、乡愁文化、旅游文化,打造党建综合体,创建乡愁文化体验区,提出“滨水之乡”文旅理念,擦亮了旅游品牌。目前,该村党建综合体已成为焦作党建示范点的亮点工程之一,乡愁文化体验区已列为焦作首批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2021年该村被评为国家3A景区。在苏家作村,他指导打造的苏家作村党建综合体,构建了3分钟党建便民综合服务圈,在2021年焦作市党建拉练观摩中受到广泛好评。在后岳村,他打造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广场,结合乡村语境、融入乡村生活,提升乡土感染力,用身边的事教化身边的人,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乡村样板。
“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陈兴义始终把育人工作放在心头、落在实处。自2014年以来,河南理工大学以“草帽教授”团队为技术指导,依托“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实践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先后打造了专业扎实、素质过硬、精神饱满的36支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把课堂延伸到乡村,把设计做在大地上,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近年,陈兴义及其团队带领青年大学生先后完成调查报告36篇、建筑手绘速写长卷26.6米、墙绘58幅、文创产品设计方案57套、乡村规划设计方案19套、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图100余套;获团中央表彰11次,获省级荣誉20余次;受到国家级媒体网站报道50余次,省、市、校级媒体网站报道100余次。他亲自指导的“井冈情·中国梦”“星火燎原·传承红色文化”“情绘白山·筑梦匠心”等专题行动获团中央表彰。陈兴义也成为青年学子的偶像,其始终坚持的“不被利益左右、乐于公益,不被定式约束、敢于创新,不被专业限制、勇于突破”的工作精神,被青年学子广泛认可。学校以其事迹为主题拍摄的专题片《传承》获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我心中的思政课”三等奖。陈兴义的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海外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介绍其事迹的《草帽教授的红色情怀——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续写育人新篇章》在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全省高校“读懂中国”活动中获微视频组特等奖。由河南电视台拍摄的《草帽教授陈兴义》专题片被推送至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陈兴义既心怀绵延不尽的大山大河,又不忘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山河草木饱含乡村情、家国情。正是怀着这份真情,虽已年过花甲,陈兴义仍带领团队深耕于乡村的广袤空间,努力绘就美丽乡村精彩蓝图,这顶草帽也成为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的一抹动人风景。
责编:泰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