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宇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阵地,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平台。郑州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33所院校之一,近年来紧密围绕专业培养方案,以服务学生成人、成长、成才为主线,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项工作品牌化、系统化,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搭建良好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分类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本科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以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本科生导师制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导心”,以“导学”为主。导师对待学生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通过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立、自强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全员实施导师制。学院成立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系主任、辅导员和教师代表任成员,团委书记或学工办主任兼任小组秘书。领导小组按照一定程序选择政治立场坚定、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背景、熟悉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状况、熟知全国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招生政策、热心负责的教师任导师,并负责聘任和按班级分派本科生导师,开展对导师的培训,监督导师保质保量指导学生。导师和班主任负责为本科生提供咨询和指导,尤其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订每学期选课计划。
根据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际情况,每位导师分配5—10名本科生,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同时,导师综合考虑学生特长、求职意向和社会需要,指导学生选择主修方向和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学习拔尖的优秀学生提出特殊培养方案。导师和班主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就业态度,协助其做好毕业就业工作;负责被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开题、参加学院组织的毕业生论文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工作,全程负责被指导学生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及连带责任。导师由学院负责考核,评定等级,加强管理。导师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有问必答”,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在指导学生日常学习、考研等方面,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72.2%,2019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68%。
挖掘红色资源,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特别是“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根脉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独特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对革命事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四个年级中选拔理论基础好、文化素养高、对红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青年学生组成红色文化传承班,依托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围绕当今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情感的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热点话题,采用主题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专家教学等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与河南红色文化相结合,使学生们更好地体会红色精神的内涵,重点开展对“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红色精神的学习与传承,培养大学生的党性修养、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丰富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素养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积极探索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与日常教育第二课堂的融入机制,紧紧围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以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目标,深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创新计划,在关心学生成长、掌握思想动态、搭建成长平台等方面谋篇布局,在学生读书、思考、表达、写作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打造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课堂十大平台。
一是以“聆听专家教诲,提升学术素养”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讲堂。迄今已举办26期,先后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教授、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侯惠勤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朱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美国道尔顿州立大学保刚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术修养。
二是以“开展理论研究,筑牢理想信念”为宗旨的马列主义研究会。该研究会以“关注社会百态,唤醒青年意识”为宗旨,举办模拟“两会”,连续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团日等一系列精品活动,是全国较早成立的理论性学生社团,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百优理论社团”。
三是以“立足师生需求,注重网络疏导”为宗旨的“郑大马院”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致力于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全院师生需求,注重网络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迄今已推送七百余篇文章。
四是以“品味红色经典,浸润革命信念”为宗旨的“经典放映·专家点评”活动。该活动始终致力于用经典电影作品浸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先后邀请多位相关专家、教授分享观影体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以“领略社科魅力,激发创新思维”为宗旨的学生社科论坛。该论坛迄今已举办十三期,共收到论文800余篇,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学术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果的涌现。
六是以“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学术研究”为宗旨的学生社科基金。迄今已投入资金二十余万元,助力学生突破自我,鼓励青年实践创新。
七是以“鼓励朋辈教育,凝聚青年共识”为宗旨的学生宣讲团。该宣讲团创新学生理论学习载体,发扬朋辈教育优势,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宣讲会,宣讲团学生自导自演的话剧《初心》、微电影《梦回兰考》获评省级一等奖。通过该宣讲团,学生学“大政策”、讲“小道理”,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八是以“荟萃青年思想,关注学术前沿”为宗旨的《思想者》学生刊物。该刊物始终秉持创造一个平台、锻炼一种能力、办出一种特色、营造一种氛围的“四个一”理念,荟萃青年思想,传递学术信息。迄今已发行九期。
九是以“创新教育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为宗旨的思辨会。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在语言上的表达能力和思维上的敏锐度。迄今已举办十一期。
十是以“书香润泽心灵的雅言启迪人生”为宗旨的读书会。该读书会秉承“多读书,读好书”宗旨,鼓励学生读原著、品经典,采用小组学习、交流分享、读书摘记的形式,使学生在读书交流中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学术视野。 迄今已经举办五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