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度问题研究

2022-03-02 19:23周凌轲
中国商论 2022年4期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为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提供了大量人才。但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别是应用型高校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出现了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低的问题,这种现象提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要重塑专业机构,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并加快校内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对口度;专业结构重塑

本文索引:周凌轲.<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4):-157.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2(b)--0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肩负着为我国提供国际经贸人才的使命。从专业设计的目的来看,国贸专业毕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进出口企业、商业银行、商业保险与政策保险公司,以及政府外经贸管理服务机构等。虽然我国的贸易量巨大,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旺盛,但部分高校中,特別是应用型高校中的国贸专业毕业生仍然存在就业时专业对口度低的问题。对于此问题的现状考察、问题成因分析,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对于国贸专业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问题

1.1 问题现状

相比其他经济学类专业,国贸专业具有更高的实用性。理论上讲,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应该拥有更高的专业对口度,但现实并非如此。根据本文对江苏省某应用型高校的跟踪调查,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存在以下特点:

第一,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真实专业对口度并不高。从数据看来,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高,专业对口度位于平均值之上。但根据本文的调查,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度存在虚高的问题。虽然国贸专业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但在应用型高校中,国贸专业的学习内容铺开较广,一些本非传统国贸专业的金融类课程、国贸关联的周边课程都被包括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之中,这扩大了国贸专业的学习范围,专业的设置让国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有一定提高,但这种方式下的高专业对口度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果。

第二,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存在“自愿专业不对口”现象。本文观察到一个现象,通过对尚未进入就业期的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国贸专业学生对国贸方向就业本身持否定态度。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国贸专业所学内容难以在学生在校期间实现直接“变现”,且所学内容不易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直接体现。因此,学生存在不愿意将国贸专业所学内容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挂钩的现象。

因此,从本文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应用型高校中国贸专业毕业生虽具有较高就业率,但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存在较低的问题,而且相当数量的国贸专业学生存在“自愿放弃”国贸方向就业的问题。

1.2 问题成因分析

国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的专业对口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不完整。经济学的学术体系来源于西方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国贸专业在西方国家从来没有被单列为一个专业,故而我国高校在最初建立国贸专业体系时缺少参考系,因此国贸专业并不存在较为统一的学术专业体系。我国应用型高校中,为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出口广度认为:扩大国贸专业的学习内容,虽然提高了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便利程度,但是偏离了国际贸易本身的专业课程,也让国贸专业的体系失去中心。

第二,国贸专业学生难以通过建立国贸专业的整体结构。事实上,分科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教育之后进入相应的行业,从而完成社会分工,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要实现分科教育的目的,前提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所学专业的整体结构,并了解每一门专业课程在专业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当前国贸专业各门专业课之间联系缺失,难以建立各门专业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学生不能形成对国贸专业的整体结构认识,结果是学生无法产生对国贸专业的兴趣,从而出现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就放弃国贸专业就业方向的问题。

2 国贸专业就业对口度低的利弊分析

在大部分研究文献中,都认为一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高,则提示该专业教育的高质量。但在少数文献中也提及,在通识教育背景下,专业对口度不应成为可以追求的指标。本文认为,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确实不应该成为可以追求的指标,但如果专业对口度偏低,也会造成以下危害:

第一,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低,提示了专业教育的无效。如上文所述,在高等教育中实行专业教育,本意是通过专业教育实现人才分流,为社会分工提供各行业所需人才,如果在进行专业教育之后,学生在毕业时不能进入所学领域,就意味着之前所实行的专业教育没有起到应有效果。以国贸专业为例,如果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银行、证券,甚至是脱离经济类专业的方向,那么就可以说学生所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起不到任何支撑作用,意味着专业教育完全无效。

第二,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低,降低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从本文调查到的数据来看,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与就业满意度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事实上,国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的低专业对口度,意味着毕业需要进入一个自己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方向,结果会导致国贸专业毕业生在与其他专业毕业生进行相互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换句话说,以扩大国贸专业的教育方向来换取更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实际上牺牲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当前高等教育学术界存在对于“通识教育”“学部教育”的呼吁,这些教育理念对于专业的弱化也不会存在对于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的强调。但从当前国贸专业的现实来看,国贸专业确实存在“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问题,这种现象不能不认为与国贸专业存在的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偏低相关。

3 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的思路与方案

本文认为,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不应成为刻意提高的对象,专业对口度确实能在分科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提示专业教育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得到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提高的成果。

3.1 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的工作思路

本文认为,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国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质量,让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满足当前对外经贸交流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是工作的核心思路,具体应该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确立国贸专业的核心方向。如上文所述,国贸专业不存在所谓统一的标准专业构造,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办学定位制定合适的专业构造。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本文建议,以培养学生在进出口实务中的业务管理能力与风险处理能力为主要目的,可以设定以《国际贸易实务》为核心课程,其他专业课程围绕其展开,即建立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进出口业务中的其他业务能力培养为深入的应用型国贸专业体系。

第二,建设国贸专业强关联校外实践基地。由于国贸专业具有典型的应用型专业特点,特别是在应用型高校中,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相比培养国际贸易政策制定者,更应该以培养能服务于企业进出口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鉴于进出口业务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效率通常不高,通过强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贴近国际贸易第一线的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对国际贸易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第三,建立国贸专业相关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国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对国际贸易现场的理解,这与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理由是一样的。但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的一部分,而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对进出口业务的实践融入相关的专业课程中,从而在理论课程中加深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以达到理实一体化教育的目的。通过对学生實施理实一体化教育,降低国贸专业学生进入本行业的实践门槛。

3.2 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贸专业体系建立

本文认为,为提高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先要重建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虽然国贸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专业,但更多时候国贸专业更像是一个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外语多学科的集合体。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不同学科都是围绕“出口—进口”这一核心展开的。“出口—进口”作为国贸专业区分其他专业的特征,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用型高校的国贸专业应该以培养能满足企业在“出口—进口”管理能力需求的人才为目的。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管理能力,并不是在进出口业务中单纯的单据处理能力,而是具有协调国际贸易各环节的综合管理能力。

国际贸易被定义为“一种营业地(place of business)位于不同关税区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商业交易”。因此,如图1所示,买卖双方的资金与商品(包括货物与服务)之间的交换应该是国际贸易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让学生具有达成这种目的的能力也应该是国贸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可以将国贸专业划分为三个分支领域:第一,以买卖双方之间,以及买卖双方与介入交易的第三方之间所订立的合同为主要学习与研究对象的属于法律问题。第二,以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市场调查、营销、财务等)为主要学习与研究对象的属于管理问题。第三,以影响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为主要学习与研究对象的属于经济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国贸专业整个体系将被划分为法律、管理与经济三个分支,而这三个分支都是服务于“出口—进口”这一核心的。换句话说,国际贸易作为以“出口—进口”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在实施专业教育时也应该以“出口—进口”(国际贸易实务)为整个专业框架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在理解整体框架的基础之上,再深入学习分支环节的实践操作。

本文认为,通过上述专业框架制定国贸专业的专业课程,可以取得以下两点成果:第一,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国贸专业的体系,并能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对国贸专业整体体系的结构框架。第二,学生能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在“出口—进口”的业务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既能便于学生的深入学习,能激起学生对本专业领域就业的动机。综上所述,通过重建应用型高校的国贸专业体系,并建立国贸专业虚拟实验室,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可以充分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并提高其在就业时的专业对口度。

4 结语

国贸专业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为我国对外经贸活动提供了大量人才。但从近年来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国贸专业存在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与就业时专业对口度不足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国贸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与访谈,分析了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不高的原因及其危害,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新构建了国贸专业的专业体系,期待为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王晓燕. 校企深度融合助推“双创”人才的培养:以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中国商论, 2021(14): 179-181.

张秀芳, 张吉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40年: 历程、挑战和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 22(15): 194-196.

OH Wonsuk, PARK Kwangso.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erce 3rd Edition[M]. Seoul: Samyoungsa, 2015: 1.

杨青龙,宣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体系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 2019(1): 61-68.

董桂才.應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定位与人才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6): 45-47.

Research on the Degree of Professional Matching in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 Tak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as an Example

Zhangjiagang Campu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600

Business School, S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600

ZHOU Lingke

Abstract: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is a secondary discipline of applied economics, which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or China in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especiall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he problem of low degree of professional matching when they are employed.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ed to reshape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s, and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virtual laboratories on campu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degree of professional matching; major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