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及发展思想

2022-03-02 19:23刘征汇
中国商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小康社会现代化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立场的精准把握,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立场,考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溯源与进展、现实步骤和远景目标及其政治经济学意义,不仅能有力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还将进一步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

本文索引:刘征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4):-164.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2(b)--0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国家领导人庄严宣告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这是世界减贫史上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溯源与进展

小康一词是我国文化的原生态,首次出现在《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寄托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温饱和殷实生活的向往。与小康相对应的是大同,首次出现在《礼记·礼运》,寄托了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愿望。

1.1 新中国成立后对小康及小康社会理解的发展历程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提出新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毛泽东在1949年6月指出,“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根据毛泽东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谈及的“四个现代化”,在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阐述中国未来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2002年召开党的十六大,标志着我国从总体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的转变,小康在量的积累上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

李春根(2018)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监测角度,选取正指标、逆指标、区间指标等监测方法,选取数据质量评估,综合与单项监测,东、中、西部地区横向监测,全国、省级、地市级及县级层面纵向监测,滚动动态监测等监测成果,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五位一体”的关键短板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的评价较好的借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数据显示,从民生指标国际比较、社会发展、居民收支等数据观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接近完成。2020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GDP在2019年1.06万美元的基础上达到1.1万美元,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大关,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关口,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正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类发展指数逐年提高,迈向“高人类发展水平”行列;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基础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中上水平;贫困发生率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从2002年的31.7%下降到2019年的0.6%。

2 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步骤和远景目标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已经从短期目标、中长期远景和组织路线保障三方面擘画好蓝图,从而保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如期实现。

2.1 短期目標:三大攻坚战基本完成

按照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是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已基本完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频共振。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其中首要的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在推进金融开放进程中,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局势走向,审慎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安全。同时,保持国内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吸取近年来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深刻教训,让广大投资者认识杠杆、畏惧杠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到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明显提高贫困治理能力。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打好蓝天净水保卫战,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切忌一刀切,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 中长期远景:新的“两步走”战略

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实现现代化目标制定了新的“两步走”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新的百年目标的战略安排,目标直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要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主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凸显更加安全的发展理念。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氛围,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使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核心变量。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空间布局,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对外开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围绕实体经济这个中心和关键,处理好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三者之间的平衡,动态调整制造业的比重,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构建“亲”“清”营商环境,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外延。

2.3 组织路线保障: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人民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远景、规划、蓝图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一层次,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保护生产力,促使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环节踊跃起来,极大地全方位丰富全体人民的消费对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然要把富裕惠及全体人民。第二层次,从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来讲,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五位一体”美好生活需求,要求依靠全体人民,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人民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归宿。第三层次,实现新的“两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坚持中华儿女的集体意志和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人民性与党性高度统一,相得益彰。

3 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孜孜追求,凝结着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

3.1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日益恶化的两极分化为背景,站在数量日益增加的无产阶级立场上,开展政治经济学研究,逐渐创立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人阶级立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心在他们青年时期的著作中已经清晰地呈现。马克思在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旗帜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宣告现存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随着对工人运动实践的参与和深入,青年马克思在1848年《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指出,“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只要更有效地运用资本,就可以消除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对抗,……恰恰相反,这只能使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更显著”。恩格斯在1845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指出,“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你们的劳动产品能卖出去的时候就靠你们的劳动发财,而一旦这种间接的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你们饿死”。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解放无产阶级的初心,为后来的各国共产党人指明方向、坚定立场。随着机器大生产的推进,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贫困的积累使得无产阶级成为人民中的绝大多数。

3.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端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这个时期仿照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并不是照抄照搬,大量考虑了中国国情。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协调发展”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起家,中共八大作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一方面必须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战略,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在人均寿命、人口增长、文盲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凸显了新中国在“站起来”过程中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3.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情、世情、国情均有很大变化,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严重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进入新时代。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交织出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因此需要新的经济思想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从全面小康到相对富裕再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随着中国日益走进舞台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应运而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集中表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从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再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新的理论范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體系和话语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经验、彰显中国道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有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内有改革开放深化倒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疫情阻击战。对比全球疫情阻击战效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洋溢着中国深厚的制度自信。制度自信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在经济学框架里加入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生变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巩固全面小康成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李春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分析、进度监测与政策优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1-9.

習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0-01-01(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

姜涛.从“四个统一”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N].学习时报,2018-11-30(A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0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74.

魏后凯.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6):18-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Interpretation of the Long-term Goal and Development Thought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Party School of CPC Nanchang Municipal Committee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LIU Zhenghui

Abstract: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in a down-to-earth manner are th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people’s position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y generalize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of the economic though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From the fundamental standpoint of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it exams the origin and progress, realistic progress, long-term goals and political economy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which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guide the practi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will also further open up a new realm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Keywords: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common prosperity; people’s position;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小康社会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
自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