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土情境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为例

2022-03-01 08:35
地理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业区教科书家乡

印 志

(苏州市相城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31)

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必修《地理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解释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内容较为简单、知识碎片化,既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深度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自我构建和综合思维提升。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本文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设计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链,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逻辑化。本文以乡土情境贯穿课堂始终,以问题驱动课堂进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基于课标,挖掘教科书内涵

新课改指出,教学要改变传统“教教材”的现状,从“教材本位”向“课标本位”转型。但教科书是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线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掌握教科书的知识结构,理顺教科书逻辑体系,钻研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内涵,领会教科书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备课活动可以遵循以下的流程(见图1)。

图1 教师备课活动流程图

1.分析课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按照课程体系的设置,该内容属于必修部分,对应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可以拆分为两个课时: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二是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本节课“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属于第二课时。课标的“实施建议”中还指出,要“灵活使用教科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教学”“重视问题式教学”等,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2.研究教科书

(1)教科书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原理

新版教科书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梳理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一节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原理(见表1)。

表1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教科书蕴含的核心素养

教科书通过大量典型案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设计了“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活动,着重分析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时空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及时空综合的思维能力。教科书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案例和活动,将学习基本知识和掌握相关区域特点相结合,提升区域认知能力;通过介绍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渗透人地协调观。

(3)教科书体现的教学理念

教科书内容以“东桑西移”真实的情境开始,设置了与情境内容高度相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大量真实的、典型的、说明性较强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相关原理和基本知识;体现了新课标中有关教科书内容编排方式的要求和理念,即“要创新内容编排方式,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案例等多种思路组织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并且将学生‘放’到情境中,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3.了解学情

学生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特点有了一定了解。但“农业”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相关的前概念储备不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

二、设计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苏州市相城中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身边”的水稻种植发生了极大变化。本节教学设计以“家乡水稻田”这一乡土情境为载体,开展“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的学习。

首先,实施地理实践活动,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家乡水稻田的变迁,初步感知农业生产中的变化。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家乡水稻田的变迁”主题情境设置问题链。问题设计遵循两条路径。一是同一地区,按照时间顺序探究水稻田的变化,过去的鱼米之乡—当下水稻种植的变化—将来水稻种植何去何从;二是同一时间,对比不同地区水稻种植的变化,通过与东北水稻种植变化的对比,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水稻种植的变化。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驱动课堂进程,在学生生成知识的同时提升其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通过知识梳理把课堂内容落到实处(见图2)。

图2 教学设计流程图

1.课前调查,了解家乡水稻田的变迁

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2]但由于各种原因,专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的研学旅行往往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故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条件创设易操作、可行性强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校很多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并不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游离于他们生活常识之外,不过他们的长辈和邻居多数是农民,一般比较了解本地的水稻种植情况。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前调查活动(见表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家乡水稻生产相关的前概念,拉近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距离,为课堂的探究环节做好前期铺垫。

表2 家乡水稻种植情况调查表

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归纳,收集到的信息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过去种植水稻很辛苦,现在有插秧机、收割机,即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提高;②利用水稻发展观光旅游、吸引周边游客,即产业结构多元化;③种植水稻会有国家补贴,即国家政策支持;④以前一户人家大概有2亩左右土地,现在水田都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即统一的种植规模扩大;⑤以前收割水稻后往往会种油菜,现在油菜种植面积减少了,小麦种植面积增多,即轮作作物发生变化;⑥稻鸭、稻鱼、稻蟹的结合,即种植模式发生变化。

2.基于情境,创设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地理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3]依托乡土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体系构建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相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环节一】分析家乡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材料1:水稻喜湿喜热,对温度和水分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雨热同期。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水稻种植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材料2:苏州市年内各月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图略)、长江三角洲地形图(图略)。

学生活动:历史上苏州地区曾是我国稻米重要产区之一,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历史上苏州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区位条件。

【环节二】探寻家乡水稻种植变化原因

材料3:根据某同学的调查数据,近年来苏州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以望亭镇为例,1978年水稻种植面积为37575亩,2000年则减少到25149亩,到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仅为5968亩。

材料4:相城区各乡镇2017年和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对比(见表3)。

表3 相城区各乡镇2017年和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单位:亩)

学生活动1:分析近几十年家乡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原因。

学生活动2:分析表3数据,说说近几年相城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整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学生活动3:根据调查结果,指出苏州地区水稻生产除种植面积发生变化外,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环节三】比较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变化

材料5:受政策影响,虽然近几年我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与几十年前相比,水稻种植面积已大幅减少。种植面积减少使得稻米总产量减少,本地大米不能满足当地需求,需从外地运进。品质较好的东北大米是苏州市场广受欢迎的外地大米之一。东北的三江平原原本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制约无法种植水稻,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三江平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之一。

材料6:我国水稻种植优势区分布图(图略)。

学生活动1:说一说与传统稻米产区苏州相比,三江平原水稻种植区区位条件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2: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学生活动3:在南方水稻传统种植区面积不断减少时,东北大米的种植面积却在迅速扩大,分析三江平原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稻米产区的原因。

【环节四】讨论家乡的水稻田何去何从

材料7:有人说水稻的单位面积产值太低,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地方种植水稻是极不明智的,可以从外地运进大米,把水稻种植转化为其他经济效应更好的经济活动类型。

学生活动1: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2:为使本地水稻种植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请同学们结合调查活动和本节课程内容,为发展家乡水稻种植业提出合理建议。

3.课后梳理,构建知识框架理清原理

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自我建构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知识框架(见图3),让思维可视化,把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图3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示例

三、教学实践和反思

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虽然研学旅行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最佳途径,但往往受诸多条件限制而难以实施,也很难成为地理教学的常用方式。如何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次关于“家乡水稻生产情况的调查”活动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强。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知,为后续以乡土情境设置“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的相关问题分析做了前期铺垫。

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价值观念。本课将其以暗线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苏州要不要保留水稻田问题的讨论,在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水田除了能提供粮食以外,作为一种人工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渗透了人地协调观。

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拓宽思维广度,本节课设计了“近几年家乡水稻田种植面积增加与城市化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整体机械化较低与家乡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水稻田的经济效益低下是否应该被取代”等认知冲突设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猜你喜欢
农业区教科书家乡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田草地螟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浅议“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