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 刘绍晨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但二者是共存并行的关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在准确把握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有序推进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对实现二者联动优势、促进高校育人工作创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去,并充分调动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共同开展育人工作。通识教育是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受教育者拥有健康的心智,明辨是非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它涵盖的学科门类特别多,知识面特别广,同时能促进专业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以高校通识教育课为载体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有利于在课改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促进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将通识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是目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是高校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优势,促进大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知识架构,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从通识课程教材中挖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适时补充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拓宽视野,对相关知识的发展过程、人类文明以及客观世界的发展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例如,上海大学在其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推出了通识课程“植物与人类文明”。这门课程主要以植物为线索,介绍了人类在栽培利用植物过程中,人类和植物之间的相互磨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有利于学生根据植物的发展过程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通过多个角度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一课程中,教师通过挖掘作物背后的文明元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的,多样的文明促进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比如,通过小麦引出了西方文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明间如何共存交流,共同促进世界发展。在给学生讲述完小麦和水稻的发展历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扩展知识范围,寻找更多来往于古丝绸之路上的植物,并了解这些植物的发展历程和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植物引出我国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贡献,了解我国对各国文明的重视程度,体会到文明在各国发展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课程内容中,教师还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内容,挖掘知识背后涉及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时,必须深刻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全方位育人就是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立德树人内容,使立德树人教育无处不在。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提升通识教育课的育人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除了讲解教学内容外,还可以利用提问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步深入思考所学内容。
第二,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开展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可以上传优质的简短教学视频,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视频进行观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然后利用翻转课堂形式开展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观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扩大知识范围。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升通识教育的效果。课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收集学生的答案,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是开放性问题,不设置标准答案,使学生通过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通识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还要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为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协调统一,第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作用,组织他们开展讨论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将更多优秀文化传播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二,充分发挥校园社团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各种主题的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参考访问红色基地等。第三,结合通识教育课程、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方力量,共同开展育人工作,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仔细思考分析。高校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育人工作,还要在方方面面渗透育人,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必须拥有一支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扎实的通识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具体而言,第一,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通力合作,共同构成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师共同体,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第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比如,通过建立通识教师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师提升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升通识教师培训的成效。此外,建立针对教师培训和提升的评估机制,反馈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后的提升情况,客观评价教师的提升情况,不断提升高校通识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目前,高校积极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在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应当通过深入挖掘通识教育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以多样化的形式将其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