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虹
(甘肃省临夏市第三中学,甘肃 临夏)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应具有的品质,关系到学生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学生是否可以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初中语文中的优美文章和古诗词均具有涉及德育内容,为此,教师应注重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导入质量直接关系到之后的教学质量,而德育的渗透应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但由于语文课程存在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兴趣不大,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赏析活动创新教学导入形式,一方面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增加德育渗透途径,提高德育质量。开展教学导入工作时,教师应在注重语文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明确德育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向善的方向发展,积累良好品德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莲说》为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爱莲说》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通过莲花的生长特性来表达作者不会与官场的贪污腐败同流合污的决心。所以,开展《爱莲说》教学活动时,可以将这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作为教学导入,一方面落实《爱莲说》的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提高知识吸引力,并让学生精准掌握文章的关键内容,从而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种下正直、廉洁的种子,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浇灌养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非是简单相加,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二者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同中有异,相同之处是都致力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教育侧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德育侧重学生优良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在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工作时,应掌握二者的异同,结合语文文章挖掘教育衔接点,使德育内容以一种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方式覆盖整个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老山界》为例,这篇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的画面,所以可以将红军克服困难、不怕艰险的精神作为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剖析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并做好老山界的背景介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初中生很难通过一篇课文体会到当时抗战的艰难以及红军长征付出的代价和彰显的精神意志,所以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熟读文章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总结红军翻山越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和处境难,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分析过程中领略红军顽强对抗的意志力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此外,在以精神意志作为教育衔接点时,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军精神的理解,还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节选过的课外读物,如《土地的誓言》《黄河颂》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练就良好心态。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辅助工具,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新媒体技术平台创新语文德育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模式的调整对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将德育评价纳入其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使用音视频播放器营造课堂氛围,将桃花源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或以《木兰诗》为例,在学生认识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果断、勇敢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电影和动画的片段,一方面贴合初中生的喜好,另一方面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懂得孝顺父母、团结同学。此外,在时间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从而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最后,根据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调整,重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增加组内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家庭评价,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和心态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推动学生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德育是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教育工作。在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找准教育衔接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