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献英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路乘风破浪,不断在磨难中铸就辉煌、在困境中实现突破、在曲折中持续前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有极其强大的固本培元、补钙塑魂的能力,有敢于刀刃向内革除自身毒瘤、持之以恒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探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历史和实践生成,是新时代弘扬自我革命精神的逻辑必然。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智慧的凝结和升华,自我革命精神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和领导力,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独特精神标识。
从政党的发展方式看,西方政党理论认为政党仅仅是选举和投票的工具,只有三权分立和政党轮替制度才是政党发展的有效方式。爱泼斯坦提出:“任何群体,无论它的组织多么松散,只要它在一个特定的标签下参加竞选政府公职,就可以被称作政党。”[2]西方政党选举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竞争,由此形成了将竞争选举与民主监督绑定的价值理念。对此,亨廷顿认为:“民主的第一个标准是两个政党之间公平而公开地竞争选票。”[3]即使政党恶性竞争带来负面效果也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反映。按照上述西方政党理论,一党制既不民主也无法实现政党自我监督,被认为是不可能持久存在的。不过,被西方诬陷为实行“一党制”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探索出了能有效自我监督、自我净化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和先进性。这些成就,不仅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而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为解决执政党如何实现自我监督的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从执政地位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突破了西方党政分离的实践逻辑。在西方政党理论中,相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政党处于次级地位,政党要么是“社会中的党”(群众型政党),要么是“国家中的党”(卡特尔型政党)。这样的政党,即使具备一定的革命性和能动性,往往也会被“体制”消磨殆尽。同时,西方“选举党”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仅仅是为实现国家和社会互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组织化工具,其地位只能居于国家和社会之下。与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凭借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强大的适应性和引领力,在全面提升对国家、社会的渗透力和塑造力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从而与处于次级地位、工具性的西方政党区别开来。因而,西方政党理论界刻薄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和执政方略与其自我革命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带有浓厚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政党理论,根本无法准确解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
中国共产党高扬自我革命精神,凭借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及坚持真理以反躬内省的理性自觉、敢于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魄力,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奋发蹈厉以探求政党执政规律,走出了一条通过自我革命强党的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从弱到强、从嘉兴的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从最初50多人的小党到世界第一大党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不是为了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不过,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并且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4],否则实现革命理想的动力就会减弱,思想就容易僵化,甚至会不思进取,丧失革命动力、领导力和号召力,使远大理想最终成为空想。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无论是东欧剧变还是苏共垮台,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进行自我革命,从而造成执政党革命理想丧失、国家体制僵化,最终丢掉了来之不易的执政地位,使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付诸东流。
历史多次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理想的政治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同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在关键时刻实现了自我挽救并将革命引回正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推进各项建设事业,持续进行自我革命,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不仅坚定了党员的理想信念,而且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有效巩固了新生政权。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及时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摆脱僵化思想的束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世纪之交,我们党一方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一方面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贯彻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消灭“四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永葆自己的初心使命,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由上可见,我们党之所以能多次在危难关头化险为夷,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与我们党具有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自我革命意识是“以批判、革命的思维取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品格”[5]。这种品格赋予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个性,即始终坚持真理、经常反躬自省。追溯我们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自身力量弱小难以独立发展,不得不依靠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这时中国共产党更多地扮演的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的角色,由此导致我们党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策神圣化的错误思想。因而,无论是大革命时期还是土地革命时期发生的“左”“右”倾错误,都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意识上还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从遵义会议开始,这种状态开始改变,遵义会议上通过的决议指出:“党勇敢的揭发了这种错误,从错误中教育了自己,学习了如何更好的领导革命战斗到彻底的胜利。党在揭发了这种错误之后,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6]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高度的政治自觉,敢于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开始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比如,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在抗日战争前期的右倾投降路线,同时号召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反对教条主义”[7]523。1942年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整风运动,彻底地清算了党内存在的“左”“右”倾错误,成为“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7]621-62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在全党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一系列整风运动,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了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问题,纠正了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等思想错误,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通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摆脱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重新恢复和确立,思想上的大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高扬自我革命精神,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用初心和使命砥砺广大党员品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自我革命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勇气和担当,当它遇到影响党的事业发展的阻碍和挑战时,就表现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魄力。权力的背后是利益,利益固化的根本原因是公权力的滥用,手中有权的党员一旦被利益集团围猎,便容易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保护伞和护身符,同时在党内会形成政治利益集团,导致政党产生腐败。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对腐败问题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不断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进行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对党内腐败问题保持高度警觉,1926年8月党中央发出《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坚决清除党内贪污腐化分子,制止腐化现象在党内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党通过“三反”运动、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方式坚决推进反腐败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把制度反腐提到新的高度,把惩治腐败贯穿改革开放的始终。江泽民强调从严管党治党,通过教育党员、完善法制、强化监督等多种手段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胡锦涛注重预防与惩治腐败同步推进,努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习近平对反腐败问题高度重视,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通过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开展巡视反腐,“打虎”“拍蝇”“猎狐”同步推进,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清除了一批啃食执政根基的蝼蚁蛀虫,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8]。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拥有不断自我革命的魄力。
自我革命的意识和魄力,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奋发蹈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必须保持自我革命的行动力。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之后,并不会因此终结上层建筑的内在矛盾,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所述:“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9]因此,必须保持对“政治革命”话语的警觉,防止祸起萧墙。此外,在和平环境里,党员革命性容易弱化,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进而导致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0]第二,要不断总结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任何一种能够有效地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地位的模式,背后总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东西作支撑”[11]。中国共产党把管党治党上升到自我革命的高度来认识,背后透射出的是探索长期执政规律的历史自信。“历史周期率”问题是一个事关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谈起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意在强调要善于总结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他看来,“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的成功秘诀”[12]。这就是说,只有长期保持严的管党治党主基调,不断增强党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能力,才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巍巍巨轮行稳致远,使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
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外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成为扫除前进道路上一切障碍的重要武器。因此,在新的“赶考”路上,只有继续高扬自我革命精神,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斗争的持续性。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暴力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团结—批评—团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斗争形式,它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应对“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不断提升长期执政能力,赢得发展优势的斗争。作为推进伟大斗争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需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增强自我斗争意识,以勇于自我革命的魄力增强斗争的底气,消除党内存在的意志消退、骄傲自满、慵懒散漫等不良情绪,摒弃无所作为、贪图享乐等颓废思想,在防范化解风险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的胜利。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是高谈论阔、自吹自擂,而是在不断自我提升中干出新成绩、展现新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在自我革命中磨砺政党韧性,通过自我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推进伟大工程。政党的政治韧性是其在复杂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能够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并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以不断延续自身生命的政治能力与特质”[13]。从政治韧性的内在构成看,刚性是韧性生成的根基,同时也是韧性最基本的特性,是积极抵抗各种侵蚀力量的能力。支撑刚性的是坚定的政治信仰,“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14]。因此,我们党要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在提升理论修养中坚定党员政治信仰,为其韧性生成提供扎实的根基。弹性作为韧性的另一个基本特性,反映了主体根据条件变化进行自我调适、吸纳积极因素以获得恢复和进步的能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弹性集中体现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上。韧性高的政党能够依靠自身优势适应环境变化和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执政考验和风险,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靠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从历史维度看,始终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成功经验。依靠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保持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现代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新的高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百年党史表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众多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新时代要推进伟大事业的发展,会比以往遇到更多的困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15]自我革命精神,是我们党不断走向强大的动力源泉。新时代唯有始终高扬自我革命的旗帜,才能保证我们党紧跟时代步伐,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破除阻碍伟大事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从近代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上下求索,无数党员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华夏儿女逐梦的壮丽诗篇,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正在加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细化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呈现在中国人民面前。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极大地坚定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不过,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没有解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动能不足,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仍需加强;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地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和斗争依旧复杂尖锐;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社会文明建设仍有提高的空间。现实表明,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党只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不断攻坚克难,才能展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矢志不渝。回望过去,中国共产党培育自我革命精神的百年历史表明,只有始终坚持革命党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身,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创造更多新的辉煌。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17],只要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上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就能一直“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