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虎山镇中心完小 慕菊香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在理解数学知识方面较为吃力,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字和图示。运用颜色和图形绘制思维导图,把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直观性知识,方便学生理解。此外,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能构建起知识体系,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促使学生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得到明显提升,逻辑思维也获得锻炼,数学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由此一来,如何更加高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图形直观表达某一观点,使学生在解题时保持明确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思维导图也可以称作脑图、心智图,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此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助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图形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保持理想的逻辑分析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每位教师在教学时都希望可以始终保持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探究,在黑板上实践填写,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烈。以《认识钟表》教学为例,教师先介绍认识钟表的技巧,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运用思维导图画出认识时间的整个过程。学生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认真思考,完成任务后,教师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轮流到黑板上完成布置的任务,让其他学生一起来进行检查。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评价。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与合作,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其顺利掌握数学知识点。
兴趣是学生能主动积极开展数学学习的动力。教师采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识图、看图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学生通过插图了解所学知识,体会到不同的感受,自觉地进入角色中,跟着教师的脚步探索世界,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显著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以《认识图形》教学为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先联系实际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例子,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鼓励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最后,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教师给出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图形,提问学生经过学习获取了哪些知识,一环扣一环,逐步地进行引导,发展学生的认知力,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归纳与整理数学教学内容,凸显数学重难点知识,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呈现出数学具体的概念与原理,简明地表现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概念之间的地位与相关性,便于学生了解概念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提高概念教学效率。学习与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学习中的第一步,是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也是展开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小学数学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很多,这些概念是未来他们掌握数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学生就能更顺利、更轻松地学习后续的数学知识。然而在具体的数学概念教学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如学生不重视基础概念,无法构建起数学概念知识的体系,无法深入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学习数学概念,学生能明确所学概念的位置,在原本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主动地探究知识,使数学概念之间进行融合,让脑海当中形成条理性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数学问题能重点考核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数学知识的程度。大部分学生在碰到数学问题时,很可能被题目当中的内容所干扰,出现恐慌,很难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答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主动运用思维导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的数学图形。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教师带着学生快速分析题目当中的含义,找到题干当中的变量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直观呈现出这些关系与可能涉及的知识点。
例如,数学应用题:甲、乙两个地方分别有出租车若干辆,如果要从甲地的出租车当中调出45辆给乙地,那么甲、乙两个地方的出租车的数量相等;可如果把乙地的45辆出租车调到甲地,那么甲地的出租车的数量就是乙地的两倍,那么甲、乙两地原本有多少辆出租车呢?学生在解决这一应用题时,可能会受到题目的干扰,混淆数量关系,出现思维错误,影响解题正确率。这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对题目内容实施断句,之后利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每一个分句当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助力,学生能快速建立起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也能找到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快速找到解题方法。因此,在解决这一类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题目当中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题速度要比学生单纯思考数学题目更快。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总体认知。整理与复习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虽然大部分数学知识看似无关联,可是利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却能让这些看似无关联的数学知识变得紧密联系。针对数学学科来讲,整理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所以具备一定的难度。每一本数学教材当中都包含非常多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分散到各个课时中开展学习。当学完每一个单元时,学生会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杂乱无章,很难记忆,难以深入理解,所以需要采用思维导入的方式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整理复习时,采用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点,还能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控,从而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学习有关圆的知识点时,首先要知道圆的定义以及圆的面积和周长,生活当中哪部分物体是圆形的,圆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圆的学习,若是单纯机械化记忆,容易出现遗漏知识点的问题,需要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与巩固。将“圆”作为中心词,展开知识点,进行四周辐射,对比圆的周长与面积,结合板块一级级连接数学知识点,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在记忆这部分知识点时,不会再次出现遗漏知识点的问题。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发展人的大脑的有效思维工具,虽然简单却很有效,属于高效的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记忆。思维导图采用图文两部分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呈现知识点,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点。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设计出简洁易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导图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自主学习,为将来学生自我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