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新路径

2022-03-01 15:06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紫石中学陈玉斌
学苑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茴香豆孔乙己文本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紫石中学 陈玉斌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部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瓶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左手抓阅读,右手抓写作,左右手同时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补白是统编教材中新增设的一门语文技能,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在客观上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在预习中“补白”,在写中激活阅读的兴趣

对于阅读来说,预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大多学生都忽略了这一环节,因此在课上学习时没有目标及针对性,这对他们阅读素养的培养不利。因此教师应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进入文本的情境,提前思考相关的问题,进而在教师解读文本时,可针对学生的预习难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设置的预习作业可以与补白相关。

1.文题“补白”。

就是让学生对原来的题目做一个补充,以让读者更明白文本的大致意思。当然,通过对文题的补白也能看出学生是怎样理解原来的题目的。在写作中如何给习作创设一个题目也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好的题目能抓住文本的主题,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以统编教材《孔乙己》为例,教师让学生在预习时候,给原文本加一个副标题。学生就在想副标题要突出人物的什么呢,他们展开了讨论,也展示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学生说,如果抓住人物的肖像,可以加上这样的副标题:一个指甲很长的男人;一个穿长衫的读书人;一个胡子乱蓬蓬的老人。学生解释说,指甲长说明孔乙己不是一个爱劳动的人,或者就是一个不劳动的人,长指甲至少表明他的三个特点:一是不爱劳动,二是不讲卫生,三是迂腐之极。如果从个性来说,可以加上这样的标题: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一个爱吃茴香豆的人,一个逗乐孩子的人。学生说,孔乙己的个性是多重的,在本性上是一个爱孩子的人,是一个爱生活的人,也是在某种程度上豁达的人。如果从命运角度来说,可以加上这样的标题:一个下落不明的人,一个因窃被毒打的人。学生说,孔乙己的命运是不可违的,好像一切都在安排之中。即,酒没人劝,醉了没人管的落魄状态。如果站在社会背景的角度来说,可以这样加:一个可怜的知识分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学生说,孔乙己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学生就预习中呈现的副标题,进行了分类,也简单阐明了观点。教师追问:哪一个副标题更好呢?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学生在预习中对相关的情节有了认识,另外一方面学生提炼题目的能力也增强了。

2.背景“补白”。

所谓背景就是文本的写作年代,事情发生的时代,以及相关人物的介绍等。一般来说,作者在行文的时候,都没有直接介绍相关的背景,学生只有在解读文本之后,才能感悟其中的背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就孔乙己这一人物做一个背景介绍;也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对文本涉及的时代背景做一个简介。一学生就做了这样的历史背景简述:19世纪末期,民不聊生,从文本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孔乙己喝酒的钱都没有,一群小孩吃饱饭都成问题,就等孔乙己的几个茴香豆。孔乙己所处的时代是科举制度仍在盛行的时代,所以,他偷书,也想参加科举考试,以能爬上统治地位。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介绍,也是教师一直提倡的,要将找来的资料的内容与文本的实际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教师要能看出学生借助查阅资料是不是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另外一方面也能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需要学生将材料进行杂糅,进而形成自己的表述。一学生补白的是人物背景介绍,它一方面能反馈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状况,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出学生归纳文字的能力。他对孔乙己的背景做了这样的表述:外貌特征为,身材很高大,面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语言特征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性格行为特征:自命清高,好喝懒做,不会营生,偶尔偷窃,善良;职业及工作单位为,无固定职业,有时替人抄书。明显地看出来,学生做的背景介绍准确地从文本中选择了表现孔乙己特征的信息,同时也对背景做了不同的分类,这也是学生所要掌握的按照一定的次序表达的技巧。

二、在互学中“补白”,在写中感知文本的人与事

互学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就是让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教师设置“补白”的要求,学生可分享别人的思维,质疑他人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进而让“补白”展示自己的特色,又体现集体的智慧。在自学部分学生补白的是题目与背景,教师想让他们从大的方面入手,逐步感知阅读。在互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人与事,通过补白能让人物轮廓清晰,能让事情的叙述多一种可能存在。

1.人物心理“补白”。

一般来说,在描写人物的文本中学生会看到相关人物的心理描写,这能帮助他们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明了文本的主题。人物的心理描写必须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当时的情节发展,文学大家基本都是心理描写的高手。同样,心理描写也是学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有助于作者情感的流露与主题的呈现。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学生在描述一件事或者人物的时候,他们用的最多的是外貌描写,不怎么用的就是心理描写。有的时候,他们的外貌描写又是冗长的,多余的,与情节毫无关联的。比如学生经常说,他有一双大眼睛,小嘴巴,一副眼镜等;这样写没错,但外貌的描写要与事情的发展相关联,要对接上下文的表述,要能将情与理融合进去。其实成功的外貌描写是与心理描写相融的,不是分割的。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描写辅导。

《孔乙己》这篇文章中,可以补白的心理描写很多。“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这是文本里的一段话,是酒店里的一伙人取笑孔乙己的对话。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孔乙己被吊着打,补写一段他的心理描写。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出学生对人物理解的深浅度。一学生这样写道:我听到棍子抽打我身子的声音,我也听到他们骂我的声音。我在心里想,只要这次我不被打死,我还是会有出人头地的那天,我还是会把那本偷来的《大学》读完。我在想,他们只要不打死我这根老骨头,我明天还会来咸亨酒店,还会来一碗茴香豆。我在想打我的这帮人一定是一群粗鲁的人,君子是动口不动手的,这些都是假君子,我要与他们分清界限。我在想我要看清这些人的嘴脸,等我中举了,我就会在大堂上审讯这帮大老粗。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是以孔乙己的口吻描述心理活动的,能看出孔乙己的大脑已经被封建礼教毒害,能看出他还热衷于功名,他已经习惯于在酒精的麻痹下生活。学生的心理描写“补白”是他们对文本人物的深度解读,只是这次解读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与文本的人物进行对话,让他们走进人物,进而发现更多精彩。

2.事情细节“补白”。

文章贵取舍,一篇经典的文本总是详略得当,略写的部分有时候能给人无穷的回味。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可以让他们就略写的部分补白事情的细节,将隐藏的事例表述出来,也将隐藏的情感挖掘出来。就事情细节“补白”来说,从写作的层面它侧重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将一件事讲述清楚的能力,这是学生写记叙文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二是将人物的特点延续下去的能力,既然是补白,人物的基本性格还要与原文相似。换言之,这是要求学生从一件新发生的事情上,表现人物原先的性格。三是将主题深化下去的能力。换言之,学生要重新写出一个事例,表述与文本一脉相承的主题。

《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话: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教师让学生讨论如补白一段一群孩子下次再来的情节。每六个学生围成一个小组,他们讨论着一群孩子为什么会再来,再来了孔乙己会说什么,会做什么。这样的补白,要求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关注人物的细微表现。一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是,一群孩子还会来,因为他们可以听到笑声,孩子最喜欢热闹,只要有人聚在一起,他们就要看究竟;孩子会来,因为他们可以吃到东西,酒店里只有孔乙己才会给孩子茴香豆吃。小组合作将讨论深化下去,一个组员说,孔乙己兴许只会给每个孩子一个茴香豆,因为他的生活每况愈下;兴许孔乙己会说,只怨恨,碧山远千重万重,万千重。怎能知何时才能与铜钱相逢;等忘却,花凋谢,万枝千枝,千万枝。方晓得此生与孔方兄聚散已匆匆。毫无疑问,学生是以白话文的语言体系补白了孔乙己可能会说的话。学生写不出文言文,这不能责怪他们,但是这个补白同样精彩。首先这段话中出现“铜钱”与“孔方兄”,就如出现“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一样,人物的性格还是一样的。其次这段话有点绕,乍一看是不怎么能懂的,这与原文孔乙己说着人们不懂的话也是一致的。再次,这段话还表明孔乙己已经不再阔绰,多次含蓄地说钱不多了。大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出现细节不生动的现象,会出现描写不细腻的现象,这些都与学生不关注细节有关。因此在阅读中,将学生的视线引入到细节的“补白”中,会促进学生读写素养的齐生长。

三、在展学中“补白”,在写中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展学的过程对于阅读来说,就是指导学生拓展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过程。展学中的“补白”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升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1.相关环境补白。

鲁迅先生看似不经意的几笔环境描写就能渲染当时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来,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孔乙己》这篇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也是随处可见。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教师可让学生对一些没有环境描写的段落,补上几句描写,以与上下文呼应。“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这是文本中的一句,教师可让学生在原文“中秋前的两三天”补上几句环境描写。一学生这样写道,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门前的杨柳像往常一样扫拂着地面;柜台上方的香炉也像往常一样,升腾屡屡香气,仿佛要保佑着酒店要永远。学生的这个补白主要起的作用就是能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为下文掌柜无意提到孔乙己做铺垫。从学生的这段补白来看,它表明学生能理清文本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主要地,它也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精致化的写作能力。

2.事情结局补白。

一般来说,大多好的文学作品在结尾的时候都是非常地讲究,往往能给人欲言又止,回味无穷的感觉。《孔乙己》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的空间,这也为他们补白一个结尾创设了更多的可能。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其实可以在结尾补白一个寻人启事,以这样的方式结尾,一方面是说明当时的世间还是有一点温情的,起码还有人要去找寻孔乙己;另外一方面这个寻人启事同样能延续原文的风格,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读者会想孔乙己是不是能够找到,是不是有人会去留意这个寻人启事,孔乙己假如也看到这个启事会不会回家。补白一个寻人启事能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学生是这样写的,如果你见过一个不能正常走路的老人,脸上还有一些伤疤,身上还有一股的酒味,他可能就是孔乙己。这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不会伤害到你;这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会抄书,会之乎者也。如果你见到他,那么请与他的家人联系,你会得到重赏。教师没有去拘泥于学生写的形式,单就内容来看,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启事展现孔乙己的基本特征,也展现出寻人的需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不同形式的补白,以让学生获得读与写的深度发展。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传统的只抓单一能力的做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需要读与写齐头并进,补白就是阐述读与写的有效方式。补白是“写”的艺术,也是对“读”的一次领悟。可见“补白”是在学生透彻理解文本之后的一次微写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现“留白”,进而进行“补白”,以让脉络更“明白”。

猜你喜欢
茴香豆孔乙己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的茴香豆和酒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孔乙己吃的茴香豆到底是哪样?
绍兴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