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温州市发布加强教师礼遇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教师引育奖励、待遇保障、关心关爱等20 项举措,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
温州提出,各地出台公务员普遍发放的奖励性补贴政策时,要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标准,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平均工资收入力争达到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
设立卓越校长培养、乡村教师筑梦成才、模范班主任培育基金,提高瓯越领军教师年度贡献奖,在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实施。鼓励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取得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给予1万元奖励,取得博士学位给予3 万元奖励。
加大乡村教师参加中、高级职称评聘倾斜力度。专业技术职务上一级别岗位空缺的,可用于下一级别最低等级岗位评聘。在乡村学校任教满15 年或30 年、表现优秀且仍在乡村任教的教师,申报晋升中级、高级教师职称,可不占所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提供优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市第二层次及以上教师凭“教师礼遇优待卡”,可免费乘坐市域内公共交通、游览市域内国有各大重点景点、享受机场和火车站贵宾通道服务。全市教师可在医院优先窗口享受优先服务,需要住院的提供相关证明后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乡村教师可优先在属地基层医疗机构享受下沉专家号源。
温州还专门提出,要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心关爱工作。通过保障课后服务课时待遇、合理安排教师作息时间、解决教师实际生活困难等举措,缓解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负担。
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禁止性事项负面清单,明确规定严禁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
河北本次梳理公布的负面清单包括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培训时间、培训对象、教师聘用、培训内容、培训收费、资金管理、广告宣传等方面共45 个禁止性事项(即“二十五不得,二十严禁”),是今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重要依据。
河北强调,各地要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严禁组织异地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严禁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严禁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公共场所发布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日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集成共享的新机制,凝聚合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悉,包头市青山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紧密联系,通过成立“五级家委会”、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家长学校等措施,持续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推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机制,2021 年青山区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系统化、制度化形成育人合力。
为推动协同育人机制能落地、见行动、有实效,青山区将出台“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考核评估方案”,明确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重点。同时,还将大力整合校外教育资源,打造“科技+教育+文化+研学”一体式校外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实践的舞台。为促进协同育人机制专业化发展,青山区与包头师范学院合作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专家指导组,发挥高校专业优势。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是青山区打开围墙办教育的一次新探索。”青山区教育局局长吴生强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教育的支撑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日,北京市召开《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现场考试两部分,总分值70分,其中体育健康知识考核是首次增加。
根据《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要求,过程性考核40 分,包括学生体质健康考核(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 分钟跳绳、1 分钟仰卧起坐等)、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现场考试30 分,包括4 类22 项考试内容,新增乒乓球、体操、武术、游泳等14个项目,每名学生可从不同类别中挑选4 项。
李奕介绍,无体育不教育。此次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增加过程性的考核积累,适当增加分值,并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权重,重在培育过程。强调个性,弱化选拔性;强化过程,鼓励重在参与。鼓励学生更加自主快乐地坚持体育锻炼。着眼于义务教育阶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李奕表示,通过这样的设计,带动家庭乃至全社会重视健康、重视并参与体育锻炼,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构建关注孩子健康生活、健康成长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让增加的项目、分数成为孩子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和健康体魄形成的助推器。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对学校、供餐企业、各地教育和市场监管部门等多方提出严格要求,并提出要吸纳部分师生和学生家长参与招投标,加强对招标程序和过程的实际监督。明年3 月底前所有供餐单位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并接入“舌尖安全网”,确保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河南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是辖区中小学校外供餐的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职责,杜绝“以供代管”“以托代管”。要指导学校严格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具备相应供餐能力、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的供餐单位,并与其签订严格的供餐合同。
学校要实行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要将校领导陪餐制度严格落实到位,确保每一餐都有一名校领导陪餐,及时将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反馈给供餐单位并上报有关部门;选择供餐单位时,要把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作为遴选的主要参考依据;坚持就近、便利、安全供餐,原则上选择学校所在省辖市辖区内的供餐单位;要吸纳专业管理人员及部分师生和学生家长参与招投标,加强对招标程序和过程的实际监督。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重点任务和分工方案,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和美育工作,明确提出艺术类科目考核将纳入中考,逐步提高体育分值占比。
山东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比例,逐步增加体育课时。2022 年,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 节体育课;将体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开设研究生体育公共课程,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使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 项运动技能。改进初中、高中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推行“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确定体育科目成绩。从2022 年起,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科目考试分值占比,并探索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山东要求美育课小学每周不少于4 节,初中每周不少于2节,普通高中累计不少于108 节,中职学校必修课程累计不少于72 节,高校学生修满2 个学分方能毕业。同时,深化艺术科目考试改革,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2022 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确定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作为考生录取限制条件使用。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格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确保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在2019 年基础上减少50%以上。
徐州要求,建立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清单,除教育业务性质的资质评定、等级评定、技术考核外,未纳入清单管理的上述事项,无论以前是否有文件依据,一律不得开展。一个工作年度内,同一事项原则上只能开展1 次。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把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的庆典、招商、拆迁等事项强制摊派给中小学校,不得随意让学校停课出人出场地开展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徐州明确,要严控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行为。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抽调借用常态化清理机制,严格限制和规范有关部门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坚持定期清理、限期清退。
徐州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督导、视导、检查、考核及区域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控制总量、规模、频次,能合并的尽量合并,不得多头重复开展同类事项,不得干扰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双减”工作深入开展,辽宁省辽阳市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得到全面压减。但仍有一些培训机构心存侥幸,违规私下开展培训。对此,辽阳市教育局重点谋划,适时研判,综合施策,对证照不全“黑机构”展开全面打击。
辽阳市教育局全面拓宽监管视野,延伸监管手臂,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以制度促联动。先后出台《辽阳市校外培训机构落实疫情下“双减”政策的八项公告》《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工作“十步操作法”》《辽阳市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等,划定“双减”政策红线。在此基础上,确立“周例会、周通报、日研判、日办结”制度。建立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动态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黑机构名单。
自“双减”以来,辽阳市教育局找准时间节点进行专项整治“四步走”,依次是:成立“双减”工作专班;开展秋季开学专项治理行动;国庆期间开展地毯式排查;常态化开展查处变相违规培训专项治理。截至目前,辽阳市累计排查机构595 址,182 址学科类培训机构,暂停102 址,注销80 址,压减率100%,累计取缔黑机构116 址。
何以成就品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最终指向哪里?近日,天津市召开品牌高中建设项目培育学校建设启动会,并为天津市品牌高中建设项目研究中心授牌。品牌高中建设项目是天津市普通高中教育在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特色高中建设基础上创设的引领性发展项目,是顺应高中教育改革趋势、助推高中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项目,是回应人民教育关切、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在完成50 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推进54 个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实施了品牌高中建设项目。在学校自主申报、区级遴选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市级专家组网络评审、校长现场答辩、入校评估等环节,最终确定了30 所品牌高中建设项目培育学校。
“品牌高中建设不是要重点打造几所优质普通高中,而是要通过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实现全市普通高中整体质量提升。”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十四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天津市将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独特办学文化、鲜明办学特色、一流办学队伍、丰富办学成果、卓越办学品质、育人评价机制科学、品牌价值突出的品牌高中。
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河南省遴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作为牵头建设单位,成立13 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覆盖全省所有省辖市和直管县(市),发挥区域协同作用,推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宣传、指导工作。
根据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指导、咨询、督查、评估等工作,坚持“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相结合,在更新教育理念、建强师资队伍、开展交流研讨、建立评价体系等方面重点推进,打破思政课条块分割、学段分割的壁垒,使大中小各个学段知识相互联系和贯通。
同时,全省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办学条件和成效较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3 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交互授课、交流研讨、专题论坛、听课评课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发挥区域协同作用,推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宣传、指导工作。
全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