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质量砝码:立意

2022-03-01 11:36
学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文题中考文章

□ 杨 艳

夏季,荷叶飘香的季节,充满激情的岁月。每年都有备考时,人说“考场如战场”,“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中考写作备考,需要信心和努力更需要智慧和策略……有的放矢,方能百发百中、百战不殆。俗话说得好: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王夫之《姜斋诗话》云:“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文章有了深刻、别致的立意,就如灵魂之炬被点燃。我们在对2020届初三年级41位教师和389位学生的作文问卷调查中不难发现,有高达76%的师生认为目前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立意,而中考是验收和选拔的综合考试,作文如何立意至关重要。只有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才能把自己独到的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阅卷老师,从而使阅卷老师得到启发和美感。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新意。因此,要想文章得高分,必须做到立意高明。[1]

一、误区警示

不少学生在作文的立意方面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以偏概全,立意不准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由于忽略对给定题目的整体分析与解读,匆忙在脑海中搜括事例或者名人名言,从而导致确立的观点或者选择的材料不能完全符合命题的要求。如《说说我自己》,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觉得如此简单,不假思索地就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文章的重点都放在别人对自己的如何评价和看法上,这显而易见也是偏离了题目所包含的角度——“自己说自己”。又如芜湖市2020-2021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题“朝着一定的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志气是决定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没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期望他会有杰出的成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艰难的困境往往有利于磨练人的品格,激励人的斗志。”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本题为材料作文。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重点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朝着一定的目标走去是‘志’”说的一定是志向,也就是“理想”的重要性,“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说的是“坚持”的重要性,“没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期望他会有杰出的成就”自然说的是不能“坚持”信念,就不能实现“理想”,“艰难的困境往往有利于磨练人的品格,激励人的斗志”说的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可以锻炼人的品质意志,“坚持”到底,必能实现“理想”。而我们有很多同学考试时把重点全放在“志”上而忽略了“气”,以偏概全,偏题了。可见初中生正是缺乏全面分析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思维,导致在作文立意时不能全面概括与分析材料,更不能精准抓住材料的重点,从而立意偏题。

(二)挖掘不深,立意肤浅

“我们不少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受,不擅长从常见事物中去挖掘本质,局限于对个人成长经历中一人一事的记述,单纯的叙事,简单的表达感受。”[2]如写人只会关注到父母、同学、老师,很少关注身边的其他人。写事也只是单纯的记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最多在文章结尾处蜻蜓点水般穿插一两句抒情或议论性文字,主题难以得到升华。如2020湖南湘潭中考作文三则名言都出自教材,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走路,如果我们学生只是单纯的把“路”理解为真实之路,停留在通过走路得到某些感悟那就太肤浅了。综合看来,这三则材料所提到的“路”应由“真实之路”引申到“人生之路”“探索之路”,以此来谈自己在寻路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等等,从而使文章的立意得以深化。又如作文题《记得那一次出发》,有不少学生写自己一次独自出远门的经历,表达自己的勇敢、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等主题。其实,这里的“出发”不只是“动身”“出行”,就立意而言,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是通过叙事赞美亲情、友情的,可以是借写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可以是对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立意文章才会准确而深刻。看来,由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进行作文立意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往往导致作文的立意停于表面。

(三)面面俱到,立意多元

在进行写作时,部分学生对引导材料的关键词、导语不做分析和选择,把自己心里的所有想法都写出来,无一遗漏,于是就会出现多方面立意,出现多个中心的情况。如作文题《在我们这个年龄》,因为可以写的范围广,所以不少学生就把这个年龄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一股脑都写上了,这就造成了作文杂乱无章,主题不鲜明,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俱损。又如,有学生在《生活拨动了我的心弦》一文中,逐段列举了生活中的人、事、物对我心灵的触动,层次分明,但显然文章立意太散,主题不明确,不集中,同样是一篇失败的作文。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出发点是想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高度,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由于语文素养与积累的不足,往往不能做到有效取舍、抓住重点,更不能详略得当地安排行文结构,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作文出现立意的多元化。

二、指点迷津

花开花落自有期,纵观2020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材料作文异军突起,再次成为热点。材料作文有一定的限制,作文立意或话题必须来源于材料,既能借机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有效避免学生宿构。126 道作文题中有21 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有单一型材料如2020 浙江湖州引用《麦田的守望者》:“记住该记住,忘记该忘记,改变能改变,接受不能改变。”结合生活体验,任选一句为题。材料也有组合型的,山东泰安的中考作文题以引用宫崎骏《天空之城》的一句话和史蒂夫·纳什说的一句话为材料,引发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所有这些,有的是名言警句作为材料,有的是新闻事件作为材料,还有设置生活情境等作为材料,而纵观我们安徽省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由传统的命题作文、有条件的半命题作文过渡到材料作文。叙事角度以第一人称为主,提倡考生从自我角度去写作,凸显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思考、表达的能力,力求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写,体现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写真话,抒真情。中考提倡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到作文中来,它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是否能写出一篇立意“新”“深”“变”的作文来,是拉开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

(一)新

新颖的立意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刚冒头的新事物、新信息,表达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感受,别出心裁。立意新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切入角度要有特点,别致新颖,不落俗套。二是主题有新意,有真知灼见。三是抒发感情要有独特的个性思索、联想和想象,能引起读者共鸣。[3]总之,作文的立意,要突破常规,以新取胜。如2020年重庆中考试题: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完成下面的作文。成长类的作文是中考作文永恒的主题,这符合初中生的年龄成长阶段,做到了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因为这是在写考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必须有意识养成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题干中有明确的要求:“经历哪些历练”,写的一定是你自己。即使你亲身经历了,如果感受不深、不细腻、缺乏独特的见解,同样是失败的。“历练”这个词语,通常大家会理解为困难、挫折,正如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写容易与他人千篇一律。除了必须要写一次挫折或失败,难道就不能是一次成功或喜悦?在成功或喜悦之后,可能有一个不良的后果,这样的经历同样可以历练我们的品质,文章的立意才可以出新。又如2018年安徽省中考半命题作文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所给材料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词:成长、奇妙、变化,并且这些关键词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显然这是要求叙写生活经历的,通过这些不经意间的变化,发现自我从而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可选立意的角度非常之多,既可以是从题目的导语中提炼出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变得坚强、谦虚、感恩,也可以选择“自 立”“优 秀”“强 大”“自 信”“执 着”“努 力”“幸 福”“爱古诗词”等具有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词,当然也可以选择“失落”“无奈”“伤感”“胆怯”“失败”等消极意义的词。特别是消极意义的词,如果写得有新意,更容易出彩。再如半命题作文《我的青春里有……》,提示语给了同学们选材方向,大部分同学写“难以忘怀的记忆”“美好的情感”“成长的感悟”“值得追求的梦想”等,因此空白处可以填写“友情”“亲情”“关爱”“偶像”等,只要言之有理,立意正确都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来。有同学就以“我的青春里有浪花朵朵”为题,将三年初中时光中收获的点滴用朵朵浪花串联起来,这些浪花是温暖、是快乐、是坚持,它们是宝贵的青春时光中最珍贵的礼物。青春是理想、信念,它如美丽的浪花所谱写的最美篇章。如此立意,奋发向上,弘扬正能量,自然会使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更胜一筹。

(二)深

立意要深刻,这是写作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中考作文也始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因此学生必须养成对生活有意识的观察、体验、思考。写人就要写活个性,记事就要深挖出现实社会意义,抒情则能表现出细腻的心理体验。总之,要能通过色彩斑斓的生活现象反映出生活的底蕴,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获得真知灼见。202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根据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里的三句话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4]215。此题具有极强的思辨性,材料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美丽与健康”“伟大与庄严”“完满与努力”“永恒与真诚”这四组关键词之间也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渗透和包容的。我们可以多个角度去立意,如:活出最美的自己;奋斗的青春才无悔;做人要大气;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等等。意高文自胜,学生只有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阅卷老师,让老师心头为之一亮。优秀文章的结尾就像一幕精彩的戏剧收幕,既有对主题的升华,又有一定的韵味,能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思。例如《你我走过的日子》,从题目的构成来看,必然在回忆往事中展开写作,这个回忆,要撷取生活的朵朵浪花: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点点心理的变化,等等都可以成为特写镜头。既然是一起“走过”,那么这段日子一定发生过什么,一定让你有着难以忘怀的感触。分享、分担、交流、误会、感激、眷恋、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等等,不管你选择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一定要情真意切,立意深刻。有一位作者回忆了和奶奶一起走过的日子。文章最后写到“门外邻家屋脊上的炊烟又一次升起,而我只能在这里一个人默默地流着泪,我知道,在我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你了。从此我只能一个人回到从前,回到我们那些熟悉的往事中,用回忆来温暖你我走过的日子。恍惚中,阳光四溢,在田野的小路上,我们一起牵手走来……”奶奶对“我”无声的爱和“我”对奶奶的牵挂、感激与愧疚都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如作文——请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同学以《火红的石榴花开了》为题,由火红的石榴花想到奶奶,以花衬人,以花喻人,人也便有了花香花色,文章立意深刻,更加动人。在写法上,小作者仿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将笔墨重点放在石榴花上,既突出了花朵的美艳,又为作品营造了唯美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诗意美和感染力,很有匠心。如作文《岁月静好》,有同学的作文选材不求大,就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真实地记叙了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快乐而又普通的生活:一家人挤住在一个破旧的屋子里,与爸爸妈妈捉迷藏、打羽毛球、散步、冬天在雪地里堆雪人……普普通通的生活,朴素之美溢于言表。文章最后写到“后来我们也搬家了,那座房子也拆掉了,那些静静的美好岁月啊,已化作一片片羽毛,变成了一串串符号,飘进我的心底,何时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再次找回?”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切身体验,表达了对“岁月静好”的深切怀念,也突出了“生活本来的美”。意蕴深刻,让人拍手叫好,使阅卷老师产生深刻的审美感受。所以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绝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联系自身真切的经历和真情实感对材料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对人生和人性进行深刻领悟。

(三)变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会变换角度是学生提升作文水平必须的,如“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化大为小”“小中见大”“一波三折”“巧设悬念”等写作技巧,运用好了能令作文锦上添花。[5]如佳作《捕捉幸福》,构思就别具一格。开篇有一个简短的题记:“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看得见,也摸得着。”紧扣文章的题目。正文有三个小标题:“妈妈的絮叨”“陌生人的‘举手之劳'”“老师的姜粥”,采用短章连缀成文的形式,分别选取了“母亲”“陌生人”“老师”对“我”的关爱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细致入微,情溢满纸。结尾有一个后记:“其实,身边的很多事情都与幸福息息相关,只是它们或许不那么惊天动地,它们就像花儿的芬芳、蝴蝶的翅膀,细微于不经意的角落,美好于善感的心灵。如果你还没发现你的幸福,那肯定是你还没有用心去捕捉与品味。”巧妙地收束了全文,同时让文章的主旨再次得到升华。如佳作《你是我最牵挂的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构思上作者以“棉花”“向日葵”“芝麻花”这三种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来象征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我对妈妈的感激。文章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撷取生活中富有典型的三个画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最后指出“成长途中,有棉花的温暖、向日葵的灿烂、芝麻花的进取陪伴着我,芬芳一路。你是我最感激的人……我从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鸟,逐渐成长为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从中感悟到深刻而形象的人生哲理。中考作文题目中比喻象征类命题渐见其多,作为学生必须学会化虚为实,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如《我最好的朋友》,这里的“朋友”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也可以是“经典书籍”“挫折时给我启迪勇气的小动物、花、草之类”。诸如《美在我身边》《这也是课堂》就要注意对“美”“课堂”的含义进行新的挖掘。又如《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就要善于把虚变实,我就是种子,实写我的成长经历,深刻揭示出由“茁壮成长、成熟”到“最后走向完美”的主题。《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写作此文时,那个人一定是实实在在的人,但是“提灯”我们可以化实为虚,能够由提灯想到“灯”可以指明方向,照亮路途,等等。又如话题作文“生活给了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乱麻”“毛衣”我们都可以化实为虚,此题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具有抽丝剥茧、乱中取胜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自信。如此,选材天地就会更广,立意也必将高人一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想牢牢抓住作文的质量砝码,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生活的同时,学生还要不断地开阔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如此才能勇攀文章思想的最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人生境界!

猜你喜欢
作文题中考文章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