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的六个关键词

2022-03-01 11:36
学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题目

□ 邹 萍

千古文章意为先。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1]58在高考作文命题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文章的立意和写作角度都是由考生确定的。特别是“材料作文”,大都是“三自方针”。在命题的要求和特殊提示中明确提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立意”有四个等级: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题离题。在发展等级的16个小项中,属于“立意”的也有四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见解新颖。

据此,笔者提炼出高考作文立意方面的六个关键词,并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大问题分而论述。

一、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对立意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

1.立意要正确。所谓立意正确,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要健康,立场观点要符合自然发展、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的规律,顺应历史的潮流,绝不能反科学,反人类。

在当前,高考作文的立意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如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I 卷,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题目提供了一段材料:材料的前半部分高度概括了劳动的价值和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语)材料后半部分则列举了当下青年学生不尊重劳动的一些“奇谈怪论”。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考生面对这个题目,无论写立论或驳论,其作文的立意,都要发表主张表明看法,其文章的观点一定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要对青年学生不尊重劳动的言论大胆地进行驳斥、批评和规劝。

当然,高考作文要做到立意正确,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命题者命意的要求,分析、理解并抓住题目或材料的潜台词、关键词和最核心的含义。如2021年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六篇佳作之一《乘时代可为之新风,做今朝有为之青年》就是这方面的范例[2]52。

2.立意要鲜明。所谓立意鲜明,就是文章的作者应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揭露什么,呵护什么,一定要爱憎分明,旗帜鲜明,绝不吞吞吐吐,模棱两可,糊涂不清。

一般说来,议论文的观点,最好定在题目上,即文章题目就是一个鲜明的观点。2021年高考作文全国甲卷,是供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材料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所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一些典型的闪光点。如满分作文《生逢可为之时代,拼搏有为于祖国》《知其可为,奋发有为》《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等,文章的题目,观点就十分鲜明。当然,这样的满分作文每年都有一些,如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 卷满分作文《我为管仲点赞》等。

高考作文立意的鲜明,还表现在内容清晰透彻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的思想观点。高考阅卷时间紧张,阅卷教师很难细细品味你的作文。特别是叙事类文章,如小小说、散文、寓言故事、杂文、故事新编等,这类考场作文的构思不能过于拐弯,表达不能过分含蓄,立意不能晦涩,最好能在文章的结尾处,卒章显志,点一下题意。学会将自己的文章表达方式转换到考场作文上来,让读者能够快速把握主旨,以适应阅卷老师快速阅卷的需要。

3.立意要集中。所谓立意集中,就是高考作文在立意上,只能选准一个角度,一个点,把这一点说深、说透、说明白。而不能贪大求全,这也想说,那也想讲,结果什么也没讲清楚。

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 字,由于时间的限制,最多也就是1000字左右。要在千字文里,把一个点说深、说透也很不容易。所以,高考作文在立意上要努力找准一个点,确立一个有材料可写的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把这个点“歼灭”。如2021年高考作文新高考II卷,是一篇漫画作文。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幅漫画的内容十分丰富,画面的提示语也很多,比如“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等等。那么考生立意的角度也就很多,在具体写作中,只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这方面,重庆市第一中学中级教师的下水作文,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书法启人生,红为底色》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立意,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把“红”当成做人的底色。学书法,要描红,做人要以“红”做底色。由于作者找准这个点,其文章的立意,就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艺术效果。

二、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对立意的要求:深刻、新颖、时代性

1.立意要深刻。所谓立意深刻,就是要求文章立意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是“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即能深刻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提供三段言论。第一部分是墨子和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第二、三部分是抗疫援外物质上的几句话。题目要求考生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材料有多种写作角度:如果单从“爱心”“奉献”“责任担当”等老路来立意,拿个基础等级分并不难。如果想立意深刻,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运用递进、转折、对比等思维方式深入挖掘材料所蕴含的逻辑关联,揭示出事物内在“大”与“小”,“多”与“少”,“个人”与“集体”,“人与人”的辩证关系。满分作文《一箭易断,十箭难折》的立意就达到了这个哲学高度,表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这也是题目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命题,如墨子所说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面对全球日益肆虐的新冠疫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共克时艰。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高考作文立意的深刻性呢!笔者认为巧用联想来托物寄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比喻性较强的题目,既有词语的表面意思,也有内在的比喻义、引申义。要想立意深刻,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如《网》《窗口》《十字路口》《在自然中生活》《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其中“网”除了实指“渔网”“铁丝网”“蜘蛛网”等,还可虚指“法网”“关系网”“互联网”等,还有一种影响人们行为的世俗观念,称之为“潜网”。“剩男”“剩女”的根本原因就是“潜网”在起作用。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I,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材料作文,如果仅从体育来谈体育,大谈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好处,就太表面化了,有些偏题离题。实际上,关于《体育之研究》的材料,只是一个作文的“由头”,是启发考生联想与之相通的存于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和“强与弱”互变的辩证法。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要想高考作文立意深刻,就要在审题立意时抓关键词,找诗眼,从哲学的高度思考立意。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中出现了10 余万考生偏题离题的现象,就是因为很多考生只看到诗的前两句“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和谐的田园生活。所以很多考生就写“和谐社会”的主题。实际上后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才是诗眼。这则材料作文还有一句特殊的提示,“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可惜这句特殊提示也被考生忽略了。

2.立意要新颖。所谓“立意新颖”,就是文章的思想性、主旨,要“与时俱进”。考生能站在时代高度,发前人所未发,写出“人人胸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文章。

具体说来,要想立意新颖,考生要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就是现代存在,现代生活条件,现代社会关系在人们头脑中反应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具体化,是现代人具有一种站在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高度来思考历史、社会、人生、大自然以及人自身关系的一种进步意识。”[3]79考生有了现代意识就能及时捕捉到现代人生存状态下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问题,甚至还处在萌芽状态的各种潜伏的危机。如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 卷,以全国抗疫斗争为命题材料,要求考生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材料本身就是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问题,新的灾难,毫无疑问,要想考场作文得高分,必须立意新颖。考生要善于捕捉在抗议斗争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观念。那种过去在几十年市场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切向“钱”看,邻里之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观念,已大大不能适应如今抗疫斗争的需要,必须改变观念,调整心态,人与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风雨同舟,齐心抗疫。满分作文《距离与联系之下是责任》就是一篇立意新颖的佳作。另外“反弹琵琶”也是使立意新颖的一种好方法,即对已有定论的思想观点、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名人、名事,作者站在现代人、现代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从反面立意。如《南郭先生也有自知之明》《坚持到底未必胜利》《弄斧必到班门》《学会放弃》等。

要想立意新颖,还要学会“排除第一构思”。在考场上,当你拿到题目立即想到的立意,绝大多数考生也都能想到。这时你不妨进行深入思考,进行第二构思,第三构思,找到新颖的写作角度。如“责任”这个话题,一般的考生都会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角度立意,或者从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立意。但有位考生却从“善待自己也是一种责任”的角度立意,对带病坚持工作的老师提出规劝,这就很新颖,非常符合“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正如元代学者戴师初所言:“凡作文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4]102

3.立意要有时代性。所谓“立意的时代性”,就是古人所讲的“文章合为时而著”。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人、新事、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当然也有潜伏的危机。文章立意要顺应历史潮流,为时代的前进、发展、进步而呐喊、助力,为时代的新生事物而鼓与呼,并揭露和批判阻挡历史前进的逆流和暗礁险滩。

如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第二题: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这个题目的本身就有鲜明的时代性。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信息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乐于接受和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一条信息可能把你带上天堂,一条信息可能把你带进地狱,一条信息也可能让你起死回生,一切皆有可能。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俱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独特美,是写好这个题目的关键。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虽不像文革前的十七年那样直奔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但也暗扣时代的脉搏。如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II 卷和北京卷,都以“五四运动”百年为内容命题;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以“抗击新冠疫情”为内容命题;2021高考作文全国甲卷,以“建党百年历史”为内容命题。暗扣时代脉搏,将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发展趋势。

文如其人。考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立意具有时代性,就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相反,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平时要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关心全人类的生存状态,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和家国情怀。鲁迅说:“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先生特别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写文章的制约作用。

总之,考生在高考作文的备考中,如能认真研读历年高考作文的真题及满分作文,深入理解和感悟以上所述六个关键词,掌握高考作文的立意技巧,就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命题题目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追根求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