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绽放

2022-03-01 11:22张艳红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德育语文

张艳红

(赣州市章贡区第二小学东校区 江西 赣州 341000)

引言

自古我国就非常注重道德品质的教育,随着这些年“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提及,在为学生讲述基础知识时,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创新教育手段,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1]。所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秉承德育教学的目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有效活动,以便学生在提高学习语文知识效率的同时,可以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素养的发展。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1.1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直接影响了未来国家国民的综合素质[2]。而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2 有助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创新和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深入思考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中,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3]。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重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也会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有效增强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1 结合教材,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

小学阶段所设置的语文教材内容主要是依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成长特点去设计的,在教材当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些生动有趣或者富有情感的故事,因此,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丰富而且有意思,每一章节所设置的故事都不同,运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不同,透过文章所挖掘到的思想情感、文化精神也不同[4]。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化以及英雄人物章节的故事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的不仅是让小学生去了解历史当中的优秀人物,带领他们去感悟和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而且还能够让他们体会在危急情况下英雄人物所做出的牺牲,从那些富有爱国主义思想、无畏一切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当中,帮助学生对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些故事和主人公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英雄主义,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铿锵有力的爱国歌曲,有效地渲染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情况的恶劣,让学生在故事当中受到这些英雄高尚的爱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这样才能够有效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课堂当中。

2.2 营造课堂氛围

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既要从二者的融合角度出发积极进行课堂设计的优化,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以良好、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从师生的关系出发营造课堂氛围。在和谐师生关系引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思考与分析,既对学生的思维加以活跃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5]。小学生天性纯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引导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小学生往往对世界有着一定的认知与看法,虽然其思考并不成熟,但有着个体独特的意见,因此教师在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对于个体的道德看法加以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主人翁的教学体验,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6]。具体来说,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重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而在良好道德氛围下,教师要注意打造宽松趣味性的课堂,既使学生有着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个体的思维表达过程中,以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2.3 在词句剖析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本着人文性等原则进行,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自主构建的过程中,将有内涵性及思想性的语句,与对应人事物的描述建立起联系,在脑中构建出具体化与可视化的内容,实现文本中内在思想的充分挖掘,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中的人物精神与文章主旨,切实发挥德育内容的教育功能。因此,在词句剖析的教学中,需围绕关键词充分挖掘其中的道德内涵。

如在《画家与牧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浓墨涂抹”与“轻笔细描”关键词的内涵,可以趁机讲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即用笔讲求粗细与急徐及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处需精彩而不滞,淡处需灵秀而不晦。引入“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由笔墨而成也”等经典语录。借鉴《画语录》云:“古人作画,用心于无笔墨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利用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内在神韵与形式手法,感受中国画强烈的生命力。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古代文人画家的文化修养及人品才情等相结合,使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强化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认知与品质的引导,让学生感受与学习古代人文画家的思想情感及精益求精的创作品质,更好地帮助学生懂得传播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4 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通过引入生活案例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更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小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与发展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价值观与情感发展的引导,将教材作为德育的载体,加强语文知识与学生实际的整合,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更深的感性认知。

如在《称赞》的教学中,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画出关于称赞的句子,引入各种因被赞美而成功的事例,如作曲家史提夫·摩利斯在少年时,因视力不好而自卑,一次在实验课上,实验室的老鼠从笼里逃了出来,学生们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这时史提夫·摩利斯提议大家安静,再认真听细微的动静,便给老师指出了老鼠藏躲的地方。实验课的老师发现他敏锐的听力与音觉后大加赞赏,并鼓励他发挥独特的优势,主攻歌唱。这位老师对史提夫的认可与赞美,给了他莫大的自信与勇气,并为他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向学生分享在学习或工作中因被称赞而心情愉悦的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分享因被赞美而获得勇气与自信的故事经历,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情境中。再让学生之间互相赞美,使其意识到赞美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怀着一种真诚待人的心态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自身在社交中与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经过情境教学后,学生对称赞带给我们勇气与自信,带给我们进步,带给我们成功与喜悦等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小刺猬的心情能够感同身受,同时能够深入感受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要先学会称赞别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丰富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引入相关的德育教育素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触与深思,让德育素材打动学生的内心,以尽快实现预期的情境教学目标。

2.5 利用媒体创建情境,深入体会德育思想

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强行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讲述道德品质的内涵,那么对学生而言也犹如“东风吹马耳”,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具有表现力丰富的特点,能够基于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直观的学习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德育场景,促使学生透过冷冰冰的文字,对道德品质内涵有一个深入地认识。

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中,作者将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与如今的破败景象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惋惜,以及对侵略者的仇视,然而,当教师直接按照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解读时,很难让学生有所感悟。对此,教师可以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圆明园的还原视频,让学生在赞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感受到圆明园景色的辉煌灿烂。随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如今圆明园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以便学生更能与作者“感同身受”,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可以看出,现代媒体技术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便学生主动激起内心的愤慨,在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时,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主动地投身到振兴中华的行为中。

2.6 组织多样德育活动,真正实现品德内化

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述道德品质的理论,而不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那么德育教育很难落到实处,真正地促进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发展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来深化自己的认识,真正地将德育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整合,从而在做到知行合一中,实现品德内化。

例如,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热爱之意,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理解作者想法和作者的道德素养,很难促进学生形成同样的思想。对此,教师可以延伸教育的空间,为学生设定“帮帮我们的父母,并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的父母,并在写下自己的心得中,加深对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等高尚品德的认识,逐步完成道德素养的内化。透过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为学生设定实践性质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便学生真正地完成对高尚品德的内化,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绚丽绽放,教师应当主动地寻找德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并以该结合点为媒介,推动语文课程与德育活动的整合,以便学生在发展文学素养的同时,可以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真正落实德育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奇”的代价
乐于助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