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2022-03-01 08:22:16苗兆帆
关键词:氨氯地平缬沙坦肾功能

苗兆帆

(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北京 100024)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类内分泌系统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该病是由于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从而导致血糖升高,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目前无根治手段,若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易引发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等并发症。氨氯地平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扩张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对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部分患者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眼花、头疼、面色潮红、下肢浮肿,由卧位转为坐位时,可出现低血压、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1]。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包括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成分,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降压的作用,氨氯地平在临床当中使用非常广泛,有助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用于心衰患者的钙通道阻滞剂,同时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作为一种复合降压制剂,比单一的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强[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9、17例;年龄61~70岁,平均(65.38±4.11)岁;体质量指数20~31 kg/m2,平均(25.09±5.01) kg/m2;病程 3~11 年,平均(7.83±3.01)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0、16例;年龄61~71岁,平均(66.12±4.28)岁;体质量指数20~30 kg/m2,平均(25.11±4.88) kg/m2;病程 3~11 年,平均(7.74±2.9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性肾病的基础与临床》[3]中相关诊断标准者,24 h尿蛋白在50~300 mg者;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140/90 mmHg(1 mmHg =0.133 kPa)等。排除标准:具有严重躯体性疾病者;合并先天性的肾脏解剖结构畸形者;半年内服用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者;有精神系统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本研究已通过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常规降糖、降脂治疗,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并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规格:5 mg/片)治疗,5 mg/次,1次/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Novartis Farmaceutica S.A.,注册证号J20150135,规格: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治疗,1片/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所有患者多食、乏力、困倦、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眼花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肾功能指标水平稳定;有效:经治疗所有患者多食、乏力、困倦、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眼花等临床症状改善,血压和心率稳定,肾功能指标水平稳定;无效:经治疗所有患者多食、乏力、困倦、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眼花等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和心率稳定性较差,肾功能指标水平异常[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压情况。于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的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 平均舒张压(24 h DBP)水平。③肾功能。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3 000 r/min转速,时间15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Cr、BUN水平。于治疗前后留取两组患者24 h尿液,从留尿当天早晨7点排出晨尿后,至第2天早晨7点,将每一次尿液都收集于一个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充分混合均匀测量24 h尿量,取约50 mL采用浊度法检测24 h尿蛋白水平。④不良反应。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痛、面部潮红、足部水肿、头晕)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 例(%)]、(±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压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dSBP、dDBP、nSBP、nDBP、24 h SBP、24 h 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mmHg)

注:与治疗前比,*P<0.05。dSBP:日间收缩压;dDBP:日间舒张压;nSBP:夜间收缩压;nDBP:夜间舒张压;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1 mmHg = 0.133 kPa。

dSBP dDBP nS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151.35±16.65 130.35±15.64* 101.35±14.19 84.35±9.28* 143.36±15.77 121.35±13.35*观察组 46 152.86±19.87 120.34±13.24* 102.06±12.25 78.47±8.63* 144.12±15.85 114.62±16.05*t值 0.395 3.313 0.257 3.147 0.231 2.18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nDBP 24 h SBP 24 h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91.25±10.95 79.31±11.10* 147.24±19.14 125.91±16.37* 96.41±13.50 81.35±11.39*观察组 46 92.03±11.96 73.22±8.79* 148.07±17.77 117.03±12.87* 97.01±10.67 76.35±9.16*t值 0.326 2.917 0.216 2.892 0.236 2.3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肾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r、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SCr:血肌酐;BUN:尿素氮。

组别 例数 SCr(μmol/L) BUN(mmol/L) 24 h尿蛋白(m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68.36±7.52 63.27±7.59* 5.29±0.58 4.25±0.47* 225.57±12.91 200.75±13.77*观察组 46 69.12±9.68 54.28±8.14* 5.33±0.69 3.35±0.47* 227.19±15.44 176.74±12.97*t值 0.421 5.478 0.301 9.184 0.546 8.60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的风险较高,特别是老年人群,其身体机能出现较为明显的降低,器官与系统的代偿能力不足,疾病诱发的身体失代偿风险较高,该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控制病情,治疗期间要定时测量血糖,饮食上要避免吃含糖分过高的食物,也要适当的参加户外运动,控制自身体质量。氨氯地平通过阻滞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进而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扩张外周出球小动脉,恢复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并降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从而降低肾脏损伤,达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5-6]。

缬沙坦氨氯地平含有两种降压活性成分,其中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拮抗剂类药物,而氨氯地平则属于钙通道阻滞剂药物,这两种成分在控制血压方面又起到了作用机制互补的效果,所以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相对于普通的单药治疗而言,在治疗高血压时所取得的疗效更加显著[7]。同时研究显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用药患者血压恢复后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8]。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SBP、dDBP、nSBP、nDBP、24 h SBP、24 h 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疗效显著。

Scr水平在健康人群机体内较低,水平升高可表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BUN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通过肾小球过滤可排出体外;肾脏疾病和某些生理情况如剧烈运动等,尿蛋白含量可显著增加[9-10]。高血压会导致肾脏血管的压力增高,因为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可以互为因果,并相互促进。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是体内肾脏独有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其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和水钠潴留,最终使血压升高,而缬沙坦氨氯地平属于口服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阻断Ang Ⅱ和AT1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患者的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最终可使血压下降[11-12]。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且安全性高。

综上,与单独服用氨氯地平治疗相比,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调节肾功能,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缬沙坦肾功能
分清氨氯地平和左氨氯地平
家庭医药(2023年12期)2023-12-18 02:16:19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左旋”是否更好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