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端 田彩英 邵春燕 郝佳祺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给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指导意见,并于2021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系列专题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该纲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同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政理论内化为隐性因素,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化自觉。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标志着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因此,《财务管理》的思政教学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思政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不仅为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而且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对财务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人才的主要供给站,高校必须满足党和国家的需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因此,财务管理思政教学的实施,对培养财务管理人才、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和优化教学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课程是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目前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存在知识点被动输送、思想道德培养缺失等问题。而思政教学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使教师主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引导力,从而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思政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高校对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置的奖惩措施、监督激励和考核制度,也调动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督促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助力打造具备较高思政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
传统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财务管理思政教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载体,强调专业课程隐形教育的理念,使思政与专业“水乳交融”,形成新兴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日后更为全面的思政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要想更好的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就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但目前财务管理课堂仍存在教学内容“纯专业化”和思政元素“碎片化”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学科体系复杂,紧密契合企业的日常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聚焦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进而忽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学重心的偏离易形成“纯专业化”教学内容。此外,独白式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的体验感和探索欲,使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降。
由于思政理念和专业知识之间存在壁垒,二者融合不好易形成思政元素“碎片化”的问题。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堂上强制性嵌入思政理念,单纯拔高思想政治高度,难以实现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最佳结合。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挖掘适合课程教学的思政育人元素,导致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校财务管理的思政课程大多存在“孤岛”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专业学科的认知不明确,结构支离,难以将“立德树人”思想贯彻落实到课程的每个阶段。
无论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还是《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都表明德育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便是将德育和知识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教育体系。本文通过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定位,为后续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奠定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是一项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框架,使“碎片化”思政过渡到“系统化”思政,力争做到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完美契合,达到在无形中教书育人的有形效果,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因此,要重构财务管理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重新修订财务管理大纲,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等元素嵌入知识点,最终实现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以及养成批判思维与专业精神等多重目标,真正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育人。
传统高校教学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前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后者包含综合素养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属于专业教育的隐性课程范畴,之前缺乏思政育人元素,教学内容曾呈现短暂的“纯专业化”。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在知识传授中引领主流价值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显性育人与财务管理课程隐形育人相结合,发挥专业课程深化与拓展思政教育的作用。
以《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外化于行,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进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针对上述高校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纯专业化”和思政元素“碎片化”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财务管理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根本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大致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围绕该教学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整体框架按照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和利润分配安排教学内容,围绕财务管理课程的具体章节教学目标,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表1所示。
表1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思政教育和课程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借助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自然地接受思政,像“吃盐”一样,要把“盐”溶解到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知识教育要紧密相融,形成“协同效应”。其中教学方法分为探讨类、互动类和扩展类。如表2所示。
表2 思政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功能,聚焦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减少学生碎片化的知识获取。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在完成《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为党和国家提供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