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彬 梁 萌 蔺伟山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6 )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系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1]。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由于霍城县具独特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以薰衣草为原料的薰衣草精油品质极高,远销海外,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截止2020 年,霍城县薰衣草种植面积达3 867 hm2。薰衣草为香草植物,其自身樟脑含量较高,对昆虫有一定的趋避作用[2],因此,薰衣草的虫害发生较少,但随着薰衣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多年连作,导致柳尖胸沫蝉逐渐适应薰衣草气味,并扩散蔓延。
柳尖胸沫蝉[3]Aphrophora costalisMatsumura俗称吹泡虫、唾沫虫。属同翅目、头喙亚目、沫蝉总科、尖胸沫蝉科、尖胸沫蝉属。柳尖胸沫蝉多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宁夏、甘肃、陕西、青海等地[4],以危害柳树为主,其次危害榆树Ulmus pumila、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等乔灌木[5],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野芝麻Lamium barbatum等植株上也均能寄生。目前已在我国新疆伊犁州霍城县的薰衣草上被发现,并已逐渐成为薰衣草的主要害虫。该害虫一年发生1 代,以卵在当年新生枝梢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4 月下旬进入孵化盛期[6]。以若虫取食薰衣草花梗新稍危害,严重时可造成薰衣草花穗大面积枯萎,无法正常抽穗开花,对薰衣草精油、干花产量造成极大损失,从而影响农民收入。
关于柳尖胸沫蝉的研究相对较少,Chang S C[7]等研究表明,沫蝉若虫分泌的泡沫中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对部分真菌有抑制作用。Li Q[8]等人研究表明,沫蝉若虫的分泌物可以抑制土壤中真菌的生长,缓冲pH 条件。在药剂防治方面,李荣胜[9]、伏建增[10]等均提出了柳尖胸沫蝉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化学防治多采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等国家禁用及限用农药或高毒高残留药剂,未针对柳尖胸沫蝉的化学防治进行系统的药剂筛选。王佳武[11]对薰衣草病虫害进行调查,确定柳尖胸沫蝉可危害薰衣草,但未对其具体防治方法进行研究。
经调查发现,当地薰衣草种植户连年使用毒死蜱对柳尖胸沫蝉进行防治,导致其已产生抗药性,且随着农民不断加大用药量,导致薰衣草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影响薰衣草精油的对外销售。因此,筛选出1~2 种对柳尖胸沫蝉防治效果较好且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已成为目前薰衣草柳尖胸沫蝉防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试验地位于伊宁市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 解 忧 公 主 薰 衣 草 园, 坐 标:N:89°81′07″,E:44°27′60″。薰衣草种植品种为法国蓝,株型为圆型,种植年限为3~4 年,行距为80 cm×120 cm,田间管理良好,无杂草丛生现象。
药剂明细见表1。
量筒、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肩背式喷雾器、标识牌、笔记本、记号笔。
选取一块面积为1.2 hm2的薰衣草田做为试验地,将试验地均匀的划分为6 块,每块面积为0.2 hm2,5 种药剂为5 个处理,稀释见表1,每个处理的施药面积为0.067 hm2,重复3 次。另设0.2 hm2为对照,于喷施药剂之前对试验地内柳尖胸沫蝉的发生及危害进行调查,于2020 年5 月6 日采用喷雾法将药剂喷洒于田间,喷药后分别于3、7、30 d 调查柳尖胸沫蝉的虫口密度及危害,每个药剂处理调查薰衣草10 株,每株调查柳尖胸沫蝉20头,将喷药后与喷药前的柳尖胸沫蝉虫口密度及危害进行对比,计算5 种药剂对其的防治效果。
表1 供试药剂、有效成分含量及生产厂家Tab.1 Tested medicaments,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and manufacturers
于6 月6 日薰衣草收花期采集不同处理的薰衣草花穗各1 kg 送往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检测5 种药剂的农药残留量。
数据收集与整理以及图表的绘制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办公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借助SPASS 17.0 分析工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方差分析。
从表2 可见, 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薰衣草的单株受害数由31.77 个/株上升到81.37 个/株,5月上旬的单株受害数是4 月下旬的2.6 倍,可见,4月下旬至5 月上旬为柳尖胸沫蝉若虫孵化高峰期。
表2 喷药前柳尖胸沫蝉田间虫口密度Tab.2 Population density of Aphrophora costalis in field before pesticide application
从表3 可见,施药后3 d,5 种药剂对柳尖胸沫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苏云金杆菌和阿维·噻虫嗪对柳尖胸沫蝉的防治效果较其它药剂来说较好,死亡率分别达到33%和32%,其次为烟碱·苦参碱,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较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P<0.05),20%啶虫脒与阿维菌素、阿维·噻虫嗪、烟碱·苦参碱及苏云金杆菌之间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阿维菌素、阿维·噻虫嗪、烟碱·苦参碱及苏云金杆菌之间差异不显著。此次调查期间,成虫羽化率在11%~18%之间。可见,此次防治效果不理想可能与柳尖胸沫蝉的虫龄有关,经田间调查发现,死亡的柳尖胸沫蝉均为1~2 龄若虫,3~5 龄若虫均未死亡,且多数老龄若虫已化蛹,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表3 施药后3 d 内5 种药剂对柳尖胸沫蝉防治效果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control effects of 5 insecticides on Aphrophora costalis within 3 days after application
从表4 可见,施药后7 d,苏云金杆菌和阿维·噻虫嗪对柳尖胸沫蝉的防治效果仍较好,死亡率分别达到28.5%和21.5%,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逐渐上升,这可能与烟碱·苦参碱为微囊剂,药效期长有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P<0.05),就死亡率而言,阿维菌素、啶虫脒分别与苏云金杆菌、阿维·噻虫嗪、烟碱·苦参碱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苏云金杆菌与阿维·噻虫嗪、烟碱·苦参碱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阿维菌素与啶虫脒之间、阿维·噻虫嗪与烟碱·苦参碱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成虫羽化率可见,成虫羽化率逐渐上升,在17%~19%之间。
表4 施药后7 d 内5 种药剂对柳尖胸沫蝉防治效果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control effects of 5 insecticides on Aphrophora costalis within 7 days after application
从表5 可见,施药后3 d,苏云金杆菌、烟碱·苦参碱的虫口减退率较高,分别为59.2%和59.5%,其次为阿维·噻虫嗪,为54.3%,施药7d 后苏云金杆菌、烟碱·苦参碱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4.4%和76.7%,较3 d 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上升15.2 和17.2 个百分点,可见,苏云金杆菌、烟碱·苦参碱的药效期较长,药效较好。
表5 施药前后虫口减退率对比Tab.5 Comparison of insect population decline rate before and after sprayin
从表6 可见,施药30 d 后,平均受害数下降。经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柳尖胸沫蝉的若虫已羽化为成虫,成虫不再分泌泡沫,导致受害状数量下降;死亡率为0,由此可见,5 种药剂在施药30 d 后的药效下降,无法对柳尖胸沫蝉起到毒杀作用。
表6 施药后30 d 内5 种药剂对柳尖胸沫蝉防治效果对比Tab.6 Comparison of control effects of 5 insecticides on Aphrophora costalis within 30 days after application
从表7 可见,除啶虫脒外,其他药剂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可见,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阿维·噻虫嗪和烟碱·苦参碱喷药30 d 以后已基本代谢完毕。
表7 农药残留汇总Tab.7 Summary of pesticide residues
本研究筛选了2 种对柳尖胸沫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分别为苏云金杆菌和烟碱·苦参碱,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4.4%和76.7%。
马艳芳[13]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3% 高氯·吡虫啉乳油对柳尖胸沫蝉的防治效果可达91%以上。本试验中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仍较好,但啶虫脒的防治效果较差,田间死亡率仅为17.5%。经分析得出以下2 个原因:①此次药剂防治喷药时间较晚,柳尖胸沫蝉若虫的孵化高峰期在4 月下旬至5 月初,已错过柳尖胸沫蝉的最佳防治期,导致防治效果下降。②芦草沟镇四宫村薰衣草种植户常年使用啶虫脒对柳尖胸沫蝉进行防治,导致柳尖胸沫蝉对啶虫脒产生抗药性,因此,啶虫脒防治效果下降。卢山[14]等人研究表明,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对柳尖胸沫蝉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敌敌畏乳油及氧化乐果乳油目前已被列入我国《农业禁用及限用清单》,禁止使用。本研究喷洒的药剂经农药残留检测后发现,除啶虫脒外,其他药剂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