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玻璃体注射手术针对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2022-02-28 01:53石琼吕伯昌谢红英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增殖性黄斑时段

石琼,吕伯昌,谢红英

甘肃省张掖市石学良眼科医院眼科,甘肃张掖 734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呈逐年增高趋势,导致视网膜病变患者也明显增加。现阶段临床检查该病,多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为主,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又将其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玻璃体切除术、激光以及玻璃体腔注药等方式都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而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逐渐被临床应用,且取得良好疗效[2]。为探究玻璃体注射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价值,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张掖市石学良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组1,4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组2。组1:男23例,女10例;年龄38~70岁,平均(54.36±6.56)岁;病程2~15年,平均(8.56±2.12)年;空腹血糖(9.33±1.23)mmol/L。组 2:男 23例,女 17例;年龄 39~70岁,平均(54.58±5.54)岁;病程3~15年,平均(8.45±2.33)年;平均空腹血糖(8.45±2.33)m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符合临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合并存在黄斑水肿;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无临床配合能力者;眼部感染者;合并存在恶性肿瘤者;由其他原因所致的视网膜病变者;沟通障碍、意识障碍者;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治疗(一次性),以阿柏西普为主(0.05 mL),1次/月,坚持治疗3个月。注射治疗时要求无菌条件,用聚维酮碘对眼睑及周边部位进行消毒,局部麻醉患者眼部,用无菌开睑器进行眼部的杀菌、冲洗等一系列操作,指导患者视线转向别处,后用针头(30号)通过切口插入,深度控制在6 mm左右,确保针尖置于玻璃体腔内,药物缓慢注入。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不同时段最佳矫正视力[3]:根据ETDRS视力表(Eearly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检查并记录。

②两组治疗不同时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通过视网膜相干光断层成像术对患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量[4]。

③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5]:主要观察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 MDA)、总抗氧化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分别在治疗工作实施前后采集患者6 mL外周血并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进行测定。其中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OPP,用总抗氧化力测定TAC。

④两组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观察眼压升高、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升高,与组1相比,组2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最佳矫正视力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组别组 1(n=40)组 2(n=40)t值P值治疗前29.36±2.23 29.52±2.11 0.330>0.05治疗后1个月38.56±3.56 42.36±4.56 4.154<0.05治疗后2个月46.56±4.52 52.56±5.33 5.430<0.05治疗后3个月60.23±5.66 67.12±6.45 5.078<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降低,与组1相比,组2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μ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μm]

组别组 1(n=40)组 2(n=40)t值P值治疗前436.56±5.56 435.56±5.66 0.797>0.05治疗后1个月415.23±4.15 380.23±3.23 42.093<0.001治疗后2个月398.56±3.55 335.23±2.02 98.063<0.001治疗后3个月375.23±2.56 285.11±1.11 204.269<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A及AOPP均降低,TAC水平均升高,与组1相比,组2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组别组 1(n=40)组 2(n=40)t值P值MDA(μmol/L)治疗前13.88±2.23 13.56±2.33 0.628>0.05治疗后8.56±1.02 7.15±0.23 8.529<0.05 AOPP(μmol/L)治疗前28.56±5.56 28.45±5.55 0.089>0.05治疗后15.23±3.55 13.22±1.12 3.415<0.05 TAC(kU/L)治疗前8.56±1.23 8.55±1.22 0.037>0.05治疗后12.23±1.55 15.56±2.33 7.526<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典型的代谢性疾病,多由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随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6]。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而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病由糖尿病疾病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会对视力产生重大影响[7]。供应视网膜营养是正常人视网膜血管的主要任务,而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壁发生病变,促使血管内血液、渗出物跑出血管,若以上症状继续恶化,会导致血液渗出物造成的大量出血,继而造成视网膜细胞的坏死,对眼睛接收光线造成直接影响[8];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新生血管的增殖,最终导致视网膜的剥离,继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临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又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正常、轻微、轻度、中度等7类。重度患者常并发黄斑水肿,且后期治愈尤为困难[9]。阿柏西普是一种优质的抗VEGF药物,适应症较广,所以成为了目前临床治疗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分析作用机理,该药的使用可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继而抑制受体的结合和活化,最终发挥治疗效果。临床上关于阿柏西普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报道较多,且均取得了良好疗效[10]。

临床研究发现,在激光光凝治疗基础上,在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可有效控制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发展,短时间内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且通过长期随访发现,连续多次玻璃体注射阿柏西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1]。与雷珠单抗一样,阿柏西普也是典型的抗 VEGF 药物,两者在减轻患者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方面均具有良好疗效,但阿柏西普的使用,可大幅降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所以临床效果优于雷珠单抗[12]。本研究结果显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高,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低,且氧化应激水平也出现了显著改善(P<0.05)。说明了阿柏西普降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水平明显较好[13]。

综上所述,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以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就抑制黄斑中心厚度来说,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猜你喜欢
增殖性黄斑时段
裂孔在黄斑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傍晚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
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实现与应用
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