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动力、实现路径研究
——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2022-02-28 10:01熊锦
南方论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旅文化产业融合

熊锦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已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8年国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将兼具文化商品特性、共创社会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在一起,这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深挖文化与旅游产业内涵机制,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将会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奋斗目标。

一、文旅产业融合动力和机制

(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融合概述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界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质上,文化产业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旅游业分为旅游业和旅游相关产业两大部分,指直接为游客提供各种旅游服务活动的集合,还包括为游客出行提供旅游辅助服务和政府旅游管理服务等活动的集合[1]。

由此可见,理论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具有明确的技术、产品、市场边界。然而实际中,部分文化产业发挥着旅游的功能,旅游行业中的文化旅游资源,本身具有文化属性,因此两产业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可避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也应运而生。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两产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过程。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融合会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使得产业边界收缩或消失。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让文化通过旅游的呈现变得更富有活力,旅游通过文化的浸润更富有品位[2]。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能够创造新型产业形态,实现产品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拓展延长产业链,实现价值增长,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文旅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

分析文旅产业的融合动力,首先需要分析文旅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旅游产业的机制影响因素分为内在驱动和外在推动两大方面。内在驱动包括文化要素的渗透、消费需求的拉动、经济利益的驱动,外在推动包括技术进步的推动、行政管制的转变[3]。

1.文化要素的渗透

文化产业具备丰富的文化要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要素本身具备强大的内在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无形之中影响其他产业。文化要素不仅充当文化产业内部整合的粘合剂,而且也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符号化特征。文以化旅,旅以载文,一方面表明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的深度;另一方面说明旅游产业作为文化要素的载体,使文化产品更具活力。因此,文化要素以其独特的思想性连接着产业,提升了行业关联性[4]。

2.消费需求的拉动

随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物质层面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需要。人们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浅层次旅游方式和单一的产品形式,更倾向于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性的旅游方式。正是由于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文化消费以更高层次的追求为目标,创造较高的附加值,而不断引领和驱动产业升级发展[5]。

3.经济利益的驱动

文旅产业融合的主体为文旅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生存法则。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旅游产品中注入适当的文化元素,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品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主题和类型,促进了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业的注入,使文化产业拓展了市场空间,使文化产品增添了传播渠道,通过打造更多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的文化商品,有效实现文化产业的价值增长。

4.技术创新的推动

技术创新是文旅产业融合的外部动力。技术创新是传统产业融合的开端,它同样在第三产业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将科技创新融汇于文化旅游产品之中,不仅提升了文旅产品的科技内涵,而且丰富了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涌现出更多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从而带动文化消费需求的上升,增加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当前,以数字化、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已渗透到文旅产业的众多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意发展,引领市场需要的变化。文旅新业态就是在创意和创新中产生,催生了创意产业园、主题公园、疫情常态下的在线旅游等。

5.行政管制的转变

政府的行政管制属于产业融合的外部因素。政府行政管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放松管制,目的是要降低产业之间的壁垒,减少影响产业间要素流动的阻碍因素,让产业中的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同时,政府行政管制的放松,将极大释放产业的内在活力,激活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政府行政部门转变角色,以服务型定位参与产业融合,可以为产业融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文旅产业融合为例,由于文旅产业涉及的行业众多,各业务环节对应的上级管理部门和制度会存在差异,存在监管盲区和制度重合或相悖的情况,这将会影响两大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近年来,国家逐步确立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经济地位,伴随政府行政管制进一步放松,限制性条件减少,吸引了外资、民营企业的进入,这些新生力量对市场有更敏锐的观察,具备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

二、长株潭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实现路径

长株潭地区是指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因此,选择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推动长株潭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对打造湖南文化旅游强省,提高长株潭地区整体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长株潭地区承载着深厚的湖湘文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关联方式,基于“资源-产品-产业”视角,分析长株潭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如图1所示,并选择主要路径分析说明。

图1 基于“资源-产品-产业”视角的长株潭文旅产业融合实现路径

(一)红色沃土文旅路径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宝库[6]。

长株潭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旅资源,这里是新中国三位领导人诞生、成长、从事革命的地方,形成了以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构成的旅游“红三角”。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内名人故居、革命历史纪念地及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集中的地区,如岳麓山、橘子洲等,资源丰富,品级高。利用好长株潭地区红色文旅资源,不仅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旅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乡村特色文旅路径

乡村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记忆、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协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文化高品质传承。长株潭地区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具有良好基础。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遴选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有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长沙市开慧镇锡福村、株洲市攸县酒埠江镇酒仙湖村等。这些乡村文旅资源富集、开发合理;乡村文化传承保护、转化发展较好;旅游产品体系成熟、品质较高;民宿建设主题突出、规范有序;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乡村旅游的典范[7]。

(三)工业体验旅游路径

工业旅游是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而形成的集游览、休闲、怀旧、体验、考察、求知、购物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发展工业旅游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切入。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瓷谷入选国家旅游局确定的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单,它以传承株洲醴陵釉下彩瓷制作技艺为核心,将生产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资源,可供参观,也可供游客购买。长株潭地区工业旅游品类分布富有浓郁的湖湘特色,包含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吉利、比亚迪、菲亚特、长沙金井、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工业要素。近年来,在长株潭地区,工业企业自主开发,旅游主管部门大力推广、引导和规范,工业旅游已初具规模,吸引了大批旅游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规模。

(四)文化创意文旅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近年来在各地掀起热潮,它与文化产业主要关联,是产业规模集聚的文旅新业态。它分布在特定地理区域,具有鲜明的文化形象,运用现代科技,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具备生产、交易、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伴随着湖南卫视在全国媒体界的较强影响,产生了一批视频制作文创企业,它们聚集在长沙,落户在被誉为“中国V谷”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另外,主打文化创意的主题景区在长株潭地区迭代层出,从长沙世界之窗,到株洲方特乐园,再到宁乡炭河古城、方特东方神话,长株潭地区成为湖南省文创资源最聚集的地区。

三、结语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路径。长株潭地区结合自身实际,采用文化产业旅游外显、旅游产业文化内化的融合模式,提出“资源-产品-产业”的融合主线,着力围绕红色、乡村、工业、文创主题,提出文旅融合实践路径。最终,伴随新业态的产生,推动长株潭地区文旅产业真正融合。

猜你喜欢
文旅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