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芬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第一幼儿园,浙江杭州 311209)
叙事能力是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未来读写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幼儿的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然而,在现实中幼儿缺乏叙事性讲述的技巧和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幼儿的叙事性讲述能力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平时的活动中,部分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有独立表达的欲望,但是缺少在集体面前讲述的勇气,孩子想说却不敢说。
教师搭建的讲述平台较少,幼儿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交流表达的机会,导致幼儿能说却没机会进行交流表达。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开始尝试独立叙事,但叙事不完整,往往缺少关键要素,经常出现孩子叙事混乱不清,语言缺乏一定条理性,听者难以理解。
综上所述,笔者试图借助“学习支架”创设学习情境,提高中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词句进行有条理地讲述,能清晰地呈现叙事结构与叙事顺序,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能独立构思并在集体面前清楚地表达,从而提高教师对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驾驭能力。
幼儿的叙事性讲述能力是随着幼儿年龄、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而发展的。本研究从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两个层面提出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三个构成要素,即使用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有条理地组织讲述的内容、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
本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梳理出一套教师的支持模式,以提升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详见图一:
图1 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路径
1.选择生活经验分享话题
日常生活是语言学习的宝贵资源,我们利用幼儿生活经验,鼓励他们运用因果关系或连接所述事件的连词,分享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兴趣的事。例如,皓皓是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但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利用皓皓“垫吸汗巾”的叙事性讲述契机,让其分享成功垫吸汗巾的经验,幼儿能运用“白白的”“漂亮的”“平整”等较形象的词汇,用“先、然后、最后”等表示行动顺序的连词把整个事件连接起来。随机分享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表述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增强了自信。
2.选择即时事件交流话题
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教师积极为幼儿创设叙事性讲述的情境“支架”,让幼儿模仿情节想象的叙事性讲述,从而助推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l例如,《小小快递员》游戏中,贝贝当起了“交警”,只见他神气地站在圆台上指挥交通。“快递员”奕帆逆向骑着三轮车过来了,贝贝对他进行了安全教育,还认真地向大家介绍了交通规则。在这种自主开放的游戏中,孩子们能把自己对角色的观察与理解融入游戏,在游戏中产生自然的交流。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提供了叙事机会,贝贝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运用简洁的语言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所知道的交通知识,同时也能运用标志等凭借物吸引同伴的注意。
3.选择绘本叙事讲述话题
图画书是理解故事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为幼儿挑选富有情节性绘本,能引发其进行相关话题的讲述。例如,绘本《蚂蚁与西瓜》的互动讲述中,幼儿被绘本中颜色的强烈反差和形状的悬殊差距所吸引,因此产生叙述的欲望。幼儿乐意围绕“蚂蚁与西瓜”主题进行讲述,说清西瓜出现的原因,以及由于蚂蚁发现西瓜而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从中提高了讲述叙事结构与顺序的能力。
4.选择语言情境构思叙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图片、木偶戏、皮影戏、无声动画等作为叙事性讲述的语言情境,引导幼儿独立构思并在集体面前清楚地表达,并借助简单的表情、动作、语气等形象地讲述,以增强叙事的情感色彩。例如,在《汪汪队立大功》围兜情境故事分享中,教师创设围兜情境,孩子们踊跃地向身边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动画故事让幼儿叙述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过程,利用开放性的提问引发幼儿讨论,丰富幼儿的叙事经验。
1.搭建“情境支架”,创造叙事机会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抓住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为幼儿创设宽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积累叙事性讲述经验”。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丰富的游戏情境和叙事机会支持其游戏。例如,在“森林医院”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角色中的“医生”与“妈妈”模拟现实生活中看病的情形,不仅有利于幼儿真实体验不同的角色,更有利于幼儿表达叙述角色所需表达的内容,从中诱发了叙述性表达的渴望。
2.提供“图示支架”,形成线索思维
“图示支架”往往能够让幼儿把直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图片、棍偶、简笔示意图、实物写生比较直观,可以起到提示物的作用,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
?
例如,在《好饿的小蛇》绘本故事中,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孩子们纷纷表述着自己的想法。教师提供的图片线索支架,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猜测和想象,并能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以此提高了幼儿叙述能力。
3.运用“经验支架”,促进自主构思
幼儿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思维方式,即一系列思考问题的程序,通过这些程序有效地进行构思。“经验支架”是建议新问题和旧经验的“思维之梯”,积累叙事经验,促进叙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我心中的儿童节”晨间谈话活动中讨论“想拥有一个怎样的儿童节”。孩子们积极展开讨论,并热情投入地规划着属于自己所期待的儿童节,利用自己过去的经历和自己的想象向大家描绘心中儿童节的样子,表达出自己的希望,在自主构思与表达中,促进了创造性思维与叙事讲述能力。
1.观察“需要”,了解“水平”
观察是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及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等,是教师观察了解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的游戏与学习中,教师持续跟进相关的情境与材料,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学、有意义地学。
2.激活“最近发展区”,有效前进
支架只有发生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之内才真正有效,当教师指导幼儿学习恰好难于幼儿当前水平时,教师就激活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使他们朝更高的水平前进。
3.保障“四大行动”,合理安排
(1)选好主题,抓准兴趣。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叙事主题为幼儿所喜欢且乐于参与,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讲述,从中帮助幼儿获得认同感,让幼儿体验到成功。
(2)寻找素材,提供温暖。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凭借物,给予幼儿温暖的、支持性的反应,肯定孩子的能力,减少幼儿的挫败感和危机感。
(3)铺好情境,有效互动。幼儿的情景想象丰富。教师应积极铺设故事情境,为幼儿提供叙事主题,引导幼儿在情境中用对话方式与同伴互动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判别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反馈。
(4)找准时机,循序撤离。当幼儿基本了解该叙事内容,潜在水平即将获得的时候,教师可以分步部分撤离或同步完整撤离“学习支架”,从而缓解幼儿经验层面的“陡坡”。例如,一次大雨过后,乐乐惊喜地发现天空中的彩虹,于是我们利用晨间谈话的“每日趣事”环节,与幼儿讨论关于彩虹的故事。在案例中,教师抓准“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开展关于“彩虹”的话题讲述。教师给与“互动”和“温暖”支架,能及时给予反馈,减少幼儿的失望和不确定感。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让其围绕“彩虹”这一叙事主题,借助图示说出彩虹形成的原理,并进行较完整的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循序“撤离”支架,从中提升幼儿的叙事讲述能力。
经过一年的支架式教学对中班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实践研究,我们积累了相关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讲述兴趣“浓”了,从“索然无味”到“兴趣盎然”
在平时的互动讲述中,幼儿越来越有兴趣说,能说清楚事件中基本的人、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在日常交流中,也能运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等丰富形象的句式进行语言渲染。如绘本讲述从一开始的不太主动到慢慢喜欢思考对话与积极表达,说明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叙事性讲述能力,且参与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表达内容条理更清楚了,在集体活动中讨论的内容也更聚焦,幼儿的参与数更多,课堂气氛更浓厚。
2.叙事能力“强”了,从“茫然无知”到“了然于胸”
通过“学习支架”循序渐进,幼儿讲述的条理性得到了提高,能围绕主题进行简单构思并在集体面前讲述两个以上相关的行动事件。例如,“娃娃乐”这一区域游戏中,老师准备了三幅图片作为支架,分别是:娃娃玩耍图、冰淇淋店图、家中学习图,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支架”边进行角色游戏边有条理地讲出娃娃家里有意思的三件事并且感受到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教师对中班36位幼儿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各阶段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由此可知,随着“学习支架”的行进,中班幼儿的叙事能力进步显著,在主题贴切、叙事长度、对话使用、词汇水平和叙事能力总分上都存在明显进步,拓展阶段幼儿的表现明显好于初始阶段。
3.叙事积累“丰”了,从“哑然无语”到“情绪渲染”
幼儿能运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表达讲述时的情绪色彩,给听者更形象的感受,从而引起听者的倾听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六一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幼儿作为“销售员”能结合不同的语气语调、夸张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叫卖,还能推销各种玩具的功能、报价,学习和同伴讨价还价,从中叙事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提高了教师对叙事性讲述活动的分析和组织能力
叙事性讲述活动是要在幼儿理解讲述的内容与主题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讲述活动前,预设讲述的情节,事先让幼儿了解与讲述内容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搭建合适的“支架”。在讲述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判断当前幼儿发展水平,对讲述方向有整体的把握,但不限制幼儿的讲述内容,以一种扶持、搭建“支架”的方式来支持、扩展幼儿的讲述。教师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可先分解并分层达成。如在游戏故事讲述中,利用游戏照片、幼儿绘画作品、图示等支架,让孩子们先根据支架尝试构思叙述内容,然后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游玩的时间、地点、人物、有趣的游玩趣事,心得体会。
2.提高了教师对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评价能力
在叙事性讲述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评析要具体、直观,多使用直接的肯定的语言评价幼儿,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的活动中接受评价。多用“温暖”“支持性”的语气评价幼儿的讲述,以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让幼儿在叙事性讲述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学习支架”对幼儿的叙事讲述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教师也需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凭借物,帮助幼儿集中精力去构思,加深讲述事件的记忆,如何结合幼儿的需求,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跟进,形成自己的反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