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翔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市 110166)
岩溶作用是在碳循环及与其相耦联的水循环、钙循环系统中碳酸盐的被溶蚀或沉淀,是随时空变化的动态过程[1]。岩溶、裂隙、空腔等地质灾害源如果不能够提前探明,提前处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桩基成孔时塌孔、断桩、地面塌陷等,甚至还会因基础悬空、地基失稳、桩承载力不足造成路基沉降、破坏等,导致增加造价、拖延工期,甚至安全事故[2]。研究岩溶地区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制定合适的溶洞整治处理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花溪-安顺高速公路简称“花安高速公路”,又称“贵阳-安顺第二高速公路”,是中国贵州省境内连接贵阳市花溪区与安顺市的高速公路。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由于长期地应力作用及各种边界条件的影响,经多次构造运动,使路线区内构造复杂。现今地表主要表现为北东—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路线内有背、向斜10余个,大小断层30余条。为防止隧道崩落、冒顶坍塌、突水等地质灾害,及时采取对应加固支护方式以确保隧道安全施工。
本项目隧道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含碎石粘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含燧石灰岩、泥岩、砂岩及少量煤线(钻探揭露厚0.3~0.6m)。第四系残坡积层在隧道进出口、洞身缓坡地带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厚0.5~9.0m。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
隧道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建筑限界净宽为1.00+0.75+3×3.75+1.25+1.00=15.25m,净高5.0m。衬砌内轮廓,隧道内轮廓采用R1=9.2m、R2=5m的三心圆结构,内轮廓设计高程距拱顶高度8m,净宽16.435m,路面以上衬砌内轮廓净空面积107.47m2,断面湿周42.48m。
2016年1月14日九龙山隧道进口右线左上到坑施工至K69+130处掌子面时揭露溶洞。经实地进入腔体踏勘,溶洞沿隧道走向方向延伸,现场勘查可观察到约为40m,宽度跨越整个隧道宽度,溶洞形状不规则,向隧道左右侧延伸,溶洞高度约为1.5~5m。顶板为灰岩、易掉块,溶洞底部有填充物,为泥岩风化物,溶洞内无水,岩石走向与原地质描述基本吻合。隧道左导洞开挖后临时支撑变形,临时支撑初喷混凝土开裂,溶洞顶板部分受爆破开挖影响部分掉块,中隔壁背后存在土体坍塌,造成临时支撑部分断面受力过大变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隧道溶洞揭露情况见图1所示。
图1 隧道溶洞
2016年1月20日,隧道左导洞开挖后临时支撑变形,临时支撑初喷混凝土开裂,溶洞顶板部分受爆破开挖影响部分掉块,中隔壁背后存在土体坍塌,造成临时支撑部分断面受力过大导致临时支撑工字钢变形。临时支撑初喷混凝土开裂,见图2所示。溶洞顶部含隧石灰岩厚度较薄,隧道挖进过程中爆破易引起岩石沿层面掉块,造成安全隐患为明确探明溶洞发育情况,设计单位对该隧道做TSP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情况见表1所示。
图2 九龙山隧道进口右洞左导坑临时支撑初喷混凝土开裂
表1 YK69+130~YK69+273里程段超前地质预报情况
超前地质预报结论:九龙山隧道进口右幅地层岩性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灰岩,灰褐色,中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层产状160°∠36°;掌子面揭露溶洞,揭露厚约2~3m,含隧石灰岩之上为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砂岩、泥岩;溶洞底板为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砂岩、泥岩,沿隧道前进方向发育,呈半充填状,充填物为粘性土混碎石,掌子面有点滴状出水现象。
针对以九龙山进口右洞K69+130掌子面出现溶腔情况,施工单位结合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现场踏勘溶洞发育情况,判定为开挖轮廓线外大型溶洞,结合溶洞常规处理技术(回填碎石、注浆加固仰拱、疏导、引流地下水、清理充填物等工程综合治理技术[3]),以及现场查勘、地质勘察报告,确定了溶洞处理方案,制定了具体处理措施。
在探明无突泥、涌水迹象时,施工至溶洞处对溶洞区周边及顶部进行清危,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锚网喷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
(1)对于已开挖K69+115~K69+130段的左侧上导洞,在上导洞底部即I部填筑2m高石料,以保证中隔壁拱脚稳定。
(2)对于已开挖K69+115~K69+130段二次衬砌配筋由原Φ20@16.7调整为Φ25@16.7。
(3)对于已开挖K69+115~K69+130段的中隔壁采用Φ50钢花管径向注浆加固土体,钢花管长度为5m,间距为1m×1m,梅花形布置,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浆液用量以侧壁加固土体的10%计量,注浆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溶洞加固处理图,如图3所示。
(1)超前支护,对于拱顶为溶洞的段落超前支护不需要施做,对于开挖后拱顶没有溶洞的部分溶洞段支护参数由原S-Ⅴb调整为S-Ⅴaj。
(2)考虑K69+130~K69+170段溶洞发育,应对排水系统进行加强,将原设计Φ100半圆环向排水盲沟及Φ100横向导水管设置间距由10m调整为2m。
图3 已开挖溶洞加固处理图
(3)从现场实地勘察可知右洞左侧溶洞较小,规模不大,隧道左右洞之间的溶腔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密实,利于左洞开挖;隧道右洞右侧边墙外侧5m范围内溶腔应采用C20设模浇注混凝土回填密实,5m外的溶腔可不做处理;
(4)隧道拱顶与溶洞底板岩层间距大于10m时,可不进行处理,隧道拱顶与溶洞底板岩层间距小于5m时,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密实,隧道拱顶与溶洞底板距离介于以上两种情况时,超前支护加固拱顶围岩。
图4 揭露溶洞加固处理图
(1)溶洞基底填充物含有少量厚层状碎石块,该溶洞顶板及侧壁有落石掉块的可能,处理溶洞之前先将危石清理干净,并对顶板及侧壁做锚喷网防护或临时支撑防护,保证后续作业人员安全。
(2)溶洞段岩体总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应加强洞外地表沉降及洞内监控量测,并尽快调整工序,抓紧施工下台阶及仰拱。
(3)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的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和支护,施工应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原则[4],避免出现较大的掉块,同时二次衬砌应及时跟进。
(4)确保材料质量和加工产品质量合格,特别是注浆液必须按照配合比施工,在注浆量的控制上宁多勿少,以保证达到增强围岩自稳能力的目的[5]。
(5)进行地质的超前探测工作,及时了解地质情况,岩溶是否发育、走向等,动态设计制定出处理方案。支护参数严格控制,结构连接、焊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以九龙山隧道K69+130掌子面溶洞为依托,阐述了隧道溶洞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提出了已开挖和已揭露溶洞处理整治方案。依据隧道溶洞整治过程,分析提出加强溶洞处理控制要点。同时进行后期跟踪监测,动态设计表明处理效果良好,达到了目标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此溶洞处理措施实用、有效,隧底沉降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衬砌无下沉开裂现象,隧道结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大大缩减了经济成本,加快了施工生产,确保了工期要求及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