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金,肖信锦,王慧娟,邓扬悟,2
(1.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江西,赣州341000;2.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
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早期,主要采用池浸和堆浸工艺,遗留下来了大量废弃矿区,废弃矿区的立地条件十分恶劣、生境破碎,动植物基本消失。本课题组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以下简称“AM真菌”)+植被修复技术对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并筛选出了摩西斗管囊霉(简称“G.m 真菌”)、根内根孢囊霉(简称“G.i 真菌”)两种AM真菌,对植被在离子型稀土废弃土壤上生长有较显著地促进作用。如何获得大量AM 真菌的菌剂是AM 真菌应用的关键,因此,需对AM真菌的扩繁条件进行研究。
AM真菌具有自身不能进行DNA复制的特性,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些真菌的纯培养尚未取得成功,不能像其他可纯培养的微生物一样通过工业发酵,来进行AM真菌菌剂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现有AM真菌生产方法中宿主植物盆栽培养法是最经济、可靠、易行的培养方法,因此可借助宿主植物对菌种进行扩大繁殖。在AM 真菌扩繁过程中,宿主植物和培养基质的选择非常重要。以砂或土为基质较易扩繁AM 真菌,但存在基质成分复杂,需要灭菌处理和接种剂重量大,不便于运输等缺点,离子型稀土矿山基本都分布在矿山相对偏远地区,若要大规模应用,理想的菌剂应具有侵染率高、质轻、便于运输等特点。为生产侵染率高、低成本、质轻的AM真菌菌剂,本试验以高粱和紫花苜蓿作为宿主植物,分别在以沸石、河砂、珍珠岩、蛭石、草炭土5 种原料组成不同配比的3 种基质中进行培养,探索G.m 真菌和G.i 真菌的最佳扩繁条件,为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山菌剂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①供试菌种:G.m 真菌和G.i 真菌均购自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BGC),每盆接种剂量为70g。
②供试植物:高粱、紫花苜蓿种子,均来源于市售,播种前用10%HO灭菌10min 后,清水清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12h。
③培养基质:试验设置三种基质,分别为P1(沸石:河砂:珍珠岩:蛭石=1:2:4:3)、P2(沸石:河砂: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2:3:3:1)、P3(沸石:河砂:蛭石:草炭土=1:2:3:4)(其中数字为体积份数),为排除基质携带的杂菌对试验的影响,配制好三种基质后,基质在烘箱中160℃高温灭菌4h,待自然冷却备用。
培养基质的的理化性质见表1。由表1 可知,P1 至P3,随着草炭土含量提高,基质的有机质、总N、碱解氮、总磷、有效P 等均有大幅提升,而总K 和有效K 含量有所降低,pH值也从中性降低到酸性。
表1 不同培养基质理化性质
④试验器皿
白色塑料花盆,10cm×φ16cm,体积约1350cm,花盆用10%的次氯酸钙消毒灭菌处理。
基质对侵染率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作为宿主植物,分别在3种基质上对G.m真菌和G.i真菌进行扩繁,6处理、3平行样,共18盆。
宿主植物对侵染率的影响:以P2 为培养基质,以高粱为宿主植物对G.m 真菌和G.i 真菌进行扩繁,2 处理,3平行样,共6 盆。试验结果与(1)中P2 作为培养基质,以紫花苜蓿作为宿主植物扩繁结果进行对比。
试验步骤:花盆装好灭菌基质至3/5 体积处(450g),然后将对应的丛枝菌根菌剂均匀覆于基质上层,再覆盖一层薄的基质(100g),然后播种对应的宿主种子(紫花苜蓿约50 颗、高粱20 颗),播种完后再覆一层基质(100g)。种子长出幼苗10d 后间苗,高粱留10 株/盆、紫花苜蓿留25 株/盆。前三 周 每 周喷1 次Hoagland 营养液,每次50mL,后续根据培养基质干湿情况进行适量浇水,室内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时间为14h/d。扩培4个月后检测植株根系菌根侵染和产孢量,菌根侵染率检测用墨水醋染色法,产孢量检测用湿筛倾析法。
培养基质的性质决定了水分养分的吸附性能和通气状况,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以及菌根真菌的繁殖。沸石为大颗粒基质,可保证基质有较好的透气性,河砂可以让多余的水分走掉,而珍珠岩、蛭石、草炭土等基质质量较轻,有利于运输,且能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
侵染率是反应AM 真菌在宿主植物根系侵染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侵染率越高,说明其在宿主根系侵染的能力越大,则菌剂质量越好;孢子是AM真菌最重要的繁殖体,孢子的数量可以反映菌剂质量好坏,孢子数量越多,越容易侵染植物根系。以紫花苜蓿作为宿主植物,G.m、G.i两种AM 真菌在不同培养基质下的侵染率及产孢量见表2。
由表2可知:
表2 培养基质对侵染率和产孢量的影响
三种培养基质下G.m 真菌的侵染率高低次序为P1≈P2>P3,其中P1基质下侵染率略高于P2,而P3基质下侵染率比P1基质低13.75%,三种培养基质主要的区别为草炭土含量不同,其中P3 基质草炭土含量最高,侵染率最低,可能是因为草炭土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元素,过高的营养元素供给量反而抑制了丛枝菌根的侵染。从侵染率高低的角度评价,G.m 真菌较好的培养基质是P1或者P2。
三种培养基质下G.i 真菌的侵染率高低次序为P1>P2≈P3,其中P1 基质下侵染率约是P2、P3 基质下的1.25倍,G.i真菌的适宜培养基质为P1。
G.m、G.i两种AM真菌在三种培养基质下侵染率和产孢量均表现出了G.i高于G.m,说明G.i真菌比G.m更易侵染紫花苜蓿。
三种培养基质下G.m 真菌孢子数依次为P2≈P1>P3,其中P3 基质下孢子数仅为P1、P2 的40%,主要是P3基质中含有较高的草炭土含量,能提供较为充沛的营养,而过高的营养则容易抑制真菌孢子的产生,从产孢量的角度看,P2或者P1基质适合G.m真菌。
三种培养基质下G.i 孢子数依次为P2>P1>P3 对于G.i真菌来说,适当的养分有助于孢子的产生,但过量的养分会抑制孢子产生。
由于AM真菌的培养条件变化很大,因此可供选择宿主植物种类很多,一般选用对AM 真菌依赖性较大,对菌种专一性较小,根系发达,且能够忍受高光照条件的植物种,通常选择C4 植物和豆科植物,现有文献报导中已经成功运用的植物种有高粱、三叶草、苜蓿、烟草、苏丹草等。本试验采用高粱、紫花苜蓿作为宿主植物在P2基质中进行菌剂扩繁试验,G.m、G.i两种AM真菌侵染高粱、紫花苜蓿的侵染率与产孢量分别见图1、图2。
图1 宿主植物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图2 宿主植物对产孢量的影响
由图1、图2可知,两种AM真菌在紫花苜蓿中的侵染率和产孢量都明显高于高粱,对于G.m真菌,紫花苜蓿的侵染率是高粱侵染率的1.35倍,产孢量是高量的1.19倍;对于G.i 真菌,紫花苜蓿的侵染率是高粱侵染率的1.18倍,产孢量是高量的1.73 倍。因此,两种AM 真菌最佳的宿主植物为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和高粱根系侵染状况及对照组根系情况见图3,紫花苜蓿根系绝大部分根段被侵染产生了大量泡囊和少量丛枝结构,而高粱根系则是部分被侵染,产生较多的丛枝和泡囊结构。a)、b)分别为AM 真菌侵染紫花苜蓿和高粱根系;c)、d)分别为空白紫花苜蓿和高粱根系。
图3 宿主植物根系侵染情况
本研究探索了培养基质与宿主植物对AM 真菌扩繁的影响,具有以下结论:
对于同一种培养基质,G.m、G.i 两种AM 真菌最佳宿主植物均为为紫花苜蓿,其侵染率和产孢量都显著高于高粱。
培养基质对不同的AM 真菌的扩繁影响不一致。对于G.m 真菌,在P1 和P2 基质下侵染率和产孢量接近,但都明显高于P3基质,从减少培养基质种类的角度看,可选择P1基质作为培养基质;对于G.i真菌,P1基质侵染率高于P2 和P3,但产孢量为P1 显著高于P2、P3,少量的草炭土能为植株和菌根提供适当的营养,综合看,P2基质更适合G.i真菌的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