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进方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2018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更为详细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细化了各级政府、机构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大计划、重大行动、重大工程,明确提出了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1]。
高校因其学科多样、人才密集、科研成果丰硕等特点,在乡村振兴这项系统工程中有着显著优势[2]。教育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意见》具体要求,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高校深度参与和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主要负责人,分别通过专题会议、主题论坛、重要媒体等多途径、多渠道阐述高等院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人才、科技和文教优势。同济大学率先在浙江台州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各级、各地方高校纷纷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并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在地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自觉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是《意见》中关于引导设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部署。2018年9月14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住建部门协同各高校从服务重点、组织形式、组成人员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为在地乡村提供环境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设计和文化策划等领域的设计服务,并引导属地高校将设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纳入日常教学中。
近几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以传统工艺和创意经济为驱动,以“授人以渔”为策略,激发传统工艺的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储备众多创意设计人才。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约占25%[3]。
在此背景下,属地高校设计类专业利用人才优势,主动介入在地乡村振兴事业当中,以设计服务乡村资源的优势发展,借助设计的力量,既能较好地帮助乡村生态资源以及人文资源优势的转型,创造乡村特色资源,打造出高品质的服务品牌以及品牌产业,又可以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价值属性和应用属性。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大力地推行设计助力乡村建设工作,从品牌识别设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民宿设计、农副产品包装设计、IP服饰设计和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等方面助力乡村建设,有力提升了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品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为严峻的设计服务和设计人才缺失的问题。
第一,规划缺乏科学整体设计、文创产品属地特色与内涵设计不匹配、设计人才匮乏、设计人才不愿意下乡等诸多困境,导致大部分需要振兴、也有条件振兴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项目,只能请城市里面专业的设计团队出方案,继而导致同化问题严重,而请不起设计团队的乡村,更谈不上全方位的设计规划。
第二,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思路、特色品牌打造的企划方案,特别是落到实处的VI设计、景观设计、民宿设计、特色产品包装设计、服务人员服装设计等,所展现出的文化特色比较微弱,缺少文化品牌的构造内涵,各类文化活动的运行机制也不够完整。
这样属地高校的设计服务对在地乡村振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解决在地乡村设计服务费用、设计服务人才保障和设计服务持续支持等问题,既是在地乡村的现实需求,更是在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需要。
属地高校既是相关设计成果的研发机构、政策思路的研究机构以及统筹规划和产品创新的设计机构,也是设计服务人才的重要培养地和输出地。而且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可精准扶贫[4]。2018年始,各界学者、专家针对目前乡村振兴实施工作中存在的产业缺乏整体规划、文化缺地域特色、品牌缺乡土气息、产品缺包装创新等问题,从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角度展开研究。潘鲁生[5]基于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设计服务民生”的时代呼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倡导设计实践深入基层,探索有利于民生改善的设计和教育对策,通过设计介入,改善民生状况、拓展生计来源、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张继晓[6]认为设计服务是北京乡村资源优势发展的有力抓手,运用设计的力量来推动北京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向服务型业态转化,将有利于形成以北京乡村特色资源为核心的服务品牌与品牌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吕品晶[7]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例如,各专业在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与乡村建设有关的课程,教师的科研创作活动都体现着与乡村建设和乡村需求的结合等。并建议高校艺术类、设计类专业以“文化力量和艺术创意助力脱贫”,探索一条通过美术教育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工艺、服务地方经济与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
综上所述,属地高校设计助力在地乡村振兴既是在地乡村的现实需求,更是属地高校为在地乡村振兴培养设计服务人才的必然使命。目前属地高校设计类专业围绕设计服务乡村振兴培养设计类人才,达到校地共生、共同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乡村振兴的人才又非常匮乏,特别是既有针对性,又能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才更少,探讨校地共生理念下以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如何发挥属地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以设计服务助力在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借鉴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状态,遵守因地制宜等的原则,梳理好乡村的发展形态,及时地找出其所存在的各类短板问题。属地高校依托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创新优势,从校地联合打造创新设计服务团队、共同搭建设计服务平台、设计项目共同合作等相关路径,助力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造出更具特色化的乡村,帮助乡村体现发展优势,处理好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等问题,全面深化设计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提升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进而推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在技术服务中得以提升。
属地高校以在地乡村振兴为平台,培育社会服务模式下的创新设计团队,一个高校综合设计团队可以对口帮扶一个县区的美丽乡村的系统设计[8],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和地方政府、企业接触,引入优秀的企业一线设计人员为团队兼职教师,组成一支由院校主导、政府协调、行业企业参与、专兼教师共同授课、项目负责人牵头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校、地、企三方互动、教学岗与设计服务岗双岗交替的思路,共同打造一支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专兼结合的创新设计团队。
以团队建设为契机,推进设计人才下乡,利用设计实践,让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特长以及优势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来,挖掘振兴主体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构建乡村特色项目,大力培养设计人才的应用技术能力,同时构建出与其相关联的运行制度以及载体,让其实现长效的发展。设计专业人才连续性地参与到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工作中,加快乡村品牌构建工作的进程,将乡村的文化基因、村民们的主体使命效用、学生的个性化设计更为完整地发挥出来,让乡村振兴工作形成可持续化发展态势。
校地共同搭建的设计服务平台成为在地乡村设计服务需求的信息交互平台。属地高校获取信息后,从服务地方企业、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着手,结合在地乡村振兴实际情况,以一个特色小镇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创作设计工作,为其进行如导视系统设计、环境设计、民宿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地域特色服装设计等,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小镇的经济发展。同时,深化与在地企业的洽谈合作,为其进行战略规划、品牌企划和系统化设计等,使得其乡村标志性符号更加鲜明,地域文化品牌更加凸显出乡村自身特色。
创新设计团队与在地政府乡村振兴牵头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具体服务对象,落实具体合作项目,明确细分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为每个项目组成员定制详细发展的规划,细化各组员研究方向。
教师在授课之余不断加强其研究领域的学习和进修,鼓励教师加入相关学术组织,并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师申报科研项目、论文撰写、各类型比赛以及学历提升等方面提供帮助,提高团队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新时代乡村建设为设计提供了一个无比开阔的空间[9]。从设计层面,通过技术服务助力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凝练学科方向,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多建设“教师工作坊”“植入式工作室”类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设计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在课程建设部分走在前列,可在建设期内不断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或课程思政等创新的技术或手段。通过设计与更多在地乡村和企业合作。一是引入在地乡村和企业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校、村、企合作不断引入优质企业与我院长期合作,实现校、乡、企合作基地、教研基地、学生实践基地三合一,提高设计类人才质量,实现校、乡、企、学多方共赢。
属地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乡村的实际状况又错综复杂,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乡村振兴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属地高校需要突破的重点。教育部明确要求属地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当前地方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谋划、专题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支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支持等[10]。一是在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带头开拓创新,支撑在地乡村走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之路;二是发挥属地高校的专业优势,找到与在地村、镇、企的供需契合点,走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
有效利用乡村振兴的平台是属地高校深入推进设计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一是以其需求为切入点,和农民进行有效沟通,组织专业教师制定符合在地乡村振兴需要的设计类专业实践项目;二是在平台利用上,将站在乡村发展的全局角度上整体谋划、单点落实,构建学生实践的精品项目,并促进项目落地生根。例如,在产品包装设计时,以农村资源为出发点,注重乡村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开创一些更具特色的项目,增加乡村品牌的亮点,同时植入传统的手工工艺,让其特色得到更为完整化的传承。
属地高校适时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组建创新设计服务团队,将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融入人才培养的方案中,合理设置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将设计类专业及设计实践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中。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有机地结合乡村振兴案例与学生吸收教学成果相辅相成的方式,让乡村振兴成果来验证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利用设计当作纽带,让研究成果为教学实践引入可实践的社会资源,有效解决课程教学内容与当地经济社会的价值效应的连贯性以及实际的运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促成属地高校与在地事企业单位、村镇互融互通,彼此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帮助乡村振兴的同时办出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