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下云南体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2022-02-27 21:08文,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环线滇西云南省

■ 季 文,龙 腾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2019年云南启动了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最初涉及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保山、瑞丽、腾冲、泸水、贡山等地约1600公里[1]。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1600公里西南环线(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楚雄),形成“8字形”大环线。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对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叠加,释放辐射带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滇西边境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下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机遇

(一)顶层设计引领,政策支持力度大

体育要发展,顶层设计是关键,政策支持是保障。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相继提出了“体育强省”“体育中考100分”“健康云南”等一系列口号。其中,体育中考100分更是在国内首次被提出并推行,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些都足以证明云南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决心和意志。云南省体育局局长尹勇发言:推进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建设云南高原体育特色强省,并明确表明要培育大滇西体育旅游发展带,加快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近几年,云南省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体育大发展的政策文件,仅2020年就有5个;同时,对“十四五”时期的云南体育发展也做到提前筹划,编制规划,包括一个总体规划和六个专项规划以及其他相关文件政策。体育发展“组合拳”政策频频出台的同时,作为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之一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也正在大力推进。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于2020年5月颁布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云南省体旅融合发展。“体育”与“旅游”顶层设计双管齐下,两者结合的云南体育旅游业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跨越期[3]。

(二)交通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快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云南交通发展十分缓慢,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考察云南时提出: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破解跨越式发展瓶颈制约[4]。“十三五”期间,云南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公路建设取得辉煌成绩,开启了综合交通“三年攻坚”;铁路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期,不断完善和延伸“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民航机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共有民用运输机场15个,位居全国第三,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5]。“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启动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和大滇西旅游环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6]。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云南省各地州的距离明显缩短,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打破了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加速了各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拉动了消费,带动了地方经济加速发展。如经典旅游路线“昆大丽香”随着最后一段丽香高速于2021年9月的全面通车,丽香铁路也将于年底达到开通条件,交通整体大提升的良好机遇为云南省体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自然环境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体育旅游的重要阵地,体育旅游活动在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中开展,才能使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体育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和愉悦[7]。云南省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体育旅游的自然环境:首先,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动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之称;其次,气候舒适宜人,滇东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滇西北冬长夏短、滇南滇西长夏无冬,虽有冬夏之分但不会出现寒冬凛冽或酷暑难耐的极端天气,是避寒避暑的极佳选择;最后,生态环境优美,森林、灌丛、草甸、沼泽等陆生生态系统应有尽有,河流、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十四五”期间,云南将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同时,云南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了对昆明滇池、玉溪抚仙湖、大理洱海等环境的治理,水质明显变好,向着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大,生态环境愈加优美,拥有着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旅游发展成熟,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是全国著名旅游大省。旅游业是云南省支撑产业,发展时间长产业成熟,但也一直深陷酒托、强迫和变相消费、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合同、服务态度差等丑闻中,使旅游业大受重创,旅游人口流失严重,旅游形象深入谷底。近几年,云南对旅游业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了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旅游革命”,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云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旅游管理服务、旅游数字化等得到深入推进,其中也包括体育旅游基地、徒步精品线路和品牌赛事等体育旅游产品。同时,加大监督力度、严抓落实、大力整改,使云南旅游市场明显规范,旅游环境明显变好,良性的旅游市场为体育旅游的发展营造了和谐诚信的外部环境。

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下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挑战

(一)政策好落实难,省会地州差距难缩小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等发展战略,还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云南省省级层面的健康云南行动、体育强省建设、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等一系列体育发展政策,在政策导向上都是目标明确、方向坚定、内容夯实,但落到实处却是困难重重,出现了省会城市遥遥领先、省会周边城市紧随其后、省会较远城市小打小闹、边境边界城市充耳不闻的不平衡发展现状。

第一,省会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好,人民生活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其作为政治中心政策落实到位,在全省范围内起带头表率作用。

第二,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远离省会城市的地州城市化发展速度慢,经济相对落后,对外界现代先进文化的接纳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三,部分城市对于体育工作还存在着不重视不发展的传统思想,声音大雨点小、口号响作为少,没有充分认识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国的战略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动力。

第四,部分民族地区还存在着对新兴体育项目、体育产业等体育新形态排斥的情况,在训练、比赛、科研等体育工作方面往往是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轻现代休闲旅游体育,使体育发展停滞不前。综上所述、长此以往,各地州与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不利于云南体育强省目标的完成。

(二)交通便联系少,区域协同发展难实现

在云南交通实现大跨越大变革的发展时期里,随着大滇西旅游环线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将不再是阻碍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要素,交通便利的同时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间体育资源、体育活动、体育文化等循环流动。如今,省城体育热火朝天,各地州参差不齐,应根据地理位置和体育项目现状将体育工作分区域进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体育旅游亦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各地州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进程中对体育旅游方面的融入主动性不够,体育硬件设施难以保障、使用效率低,体育旅游产品服务配套不完善等;另一方面各地州区域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非常少,缺乏整体筹划和协同发展的理念。其实,现今云南省网球项目的区域体育发展初成模型,以“橙子网球”运营为例,组织云南网球俱乐部联赛,常规赛分为联合赛区和独立赛区,联合赛区有曲靖赛区(曲靖、昭通)、玉溪赛区、滇西赛区(楚雄、大理、丽江、德宏、临沧、保山、迪庆、怒江)和滇南赛区(红河、普洱、文山、西双版纳);独立赛区,即昆明赛区。联合赛区各赛区分别组织比赛后,前两名于年底在昆明组织总决赛。这种体育赛事区域协作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州之间的体育交流,但其他体育项目的区域互动进展缓慢。

(三)环境好保护难,生态体育融合难持续

云南虽然拥有着难以比拟的自然环境优势,但生态保护难度大、投入高,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生态好是云南旅游最具吸引力的焦点之一,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使全国各地来到云南的游客沉浸在大自然中流连忘返。同时,云南“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打造都是以本地生态优势为基础的,不仅能够吸引人旅游、消费,更能留住人定居。另一方面环境和经济往往是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的,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生态的保护必定要投入大量资金,从经济效益上讲,投入肯定远远大于回报,经济发展短期内必定是迟缓甚至倒退;但是从长远来看,自然生态得到保护、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更大。结合到体育领域,徒步、骑行、攀岩、定向越野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运动只有在生态良好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否则很难持续。

(四)专业新人才缺,高等教育培养难完善

现代体育的结构随着社会的前进不断调整、适应和发展,从大众体育到休闲体育,从休闲体育延伸到体育旅游。高等教育一直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地方的发展战略、地域优势、文化特色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学科优势、办学特色也不相同,应因地制宜[8]。

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专业也是云南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学科优势明显。在人们生活水平、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今天,旅游成为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欲望也逐渐强烈,体育旅游专业应运而生。2018年,教育部新开设体育旅游专业,将其增加到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目录中,之后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开设了该专业。目前,云南省暂未有高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开设的体育专业中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最多。相对于云南省旅游业的地位和如今“体育强省”的推进来说,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与人才培养的完善还任重道远。

三、“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下云南体育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好政策、严落实,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

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推动体育、旅游及两者融合发展的有利政策,应严抓落实。一方面完善评价机制、深入实地考察、加大科学研究、引入奖惩机制,使党的好政策能够真正地落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兼顾城市乡村、缩小地州差距、推动均衡发展。首先,鼓励各地州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设,注重体育发展,推动“体育+旅游”深层次融合;其次,加大对体育旅游方面的研究,出台促进体育旅游的具体措施。

(二)便交通、强联系,深入推进“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

抓住“十四五”云南交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随着大滇西旅游环线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深入推进体育旅游区域协同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在“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和西北环线的基础上(或按地区划分),推动各自区域内部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在民俗活动、体育赛事、节庆体育上加强联系;另一方面促进体育与旅游进一步融合,在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上不断完善、开发创新、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构建“区域体育旅游带”。

(三)好环境、持保护,全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需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同时又要注重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了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具体行动,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9],常抓不懈做好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值得一提的是:稳固的生态基础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使得“生态+体育”模式成为可能,并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和推进。

(四)增专业、育人才,着力推动“校地战略合作”促发展

在云南“体育强省”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的建设。一方面完善专业设置,结合地方体育发展,开设新兴体育专业;另一方面重视人才培养,统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总之,要遵从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推动高校和地方加强合作、携手共赢。

猜你喜欢
环线滇西云南省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行纪阿里大环线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