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格,赵金霞,徐卫萍
(扬州职业大学旅游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进程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复杂环境的多重背景下,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始终是旅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和重心,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全面构建旅游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1]。“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高职旅游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中,通过不断完善竞赛体系,通过竞赛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加强与行业岗位的融合,成为新时代包括旅游专业在内的高职教育的必然路径。同时,加强与行业证书考试的结合,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对高职院校来说,强化赛事引领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是院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新时代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具体表现。
通过构建竞赛教学体系,让竞赛融入高职旅游人才的全过程,从专业技能到综合素养,给学生以更强劲的职业发展动力支撑。一方面,技能竞赛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高度融合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从备赛到竞赛就是一次高效率的专业技能实战,不仅对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更加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而且对学生今后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竞赛参与有益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竞赛参与、技能展示和学习交流,也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2]。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勤奋、努力和付出,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与团队的合作等,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让学生对旅游行业和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对学生树立起热爱劳动、热爱旅游行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也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旅游行业具有高度关联性,大众旅游需求呈多元化趋势,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如智慧旅游、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文旅数字化等旅游行业发展大背景下,对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具有复合型素质的旅游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3]。高职旅游院校通过构建技能竞赛导向的教学体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充分对接,了解旅游行业尤其是本区域旅游人才的需求状况,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素养和特征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在高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让旅游行业和企业参与到学生技能竞赛的开展和教学体系的实施,有助于缩短学校与行业的间隙,从而使行业和企业能迅速精准地匹配到适合旅游行业各岗位的专业人才,减少行业人才和岗位磨合的成本。
构建竞赛导向的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地参加各类竞赛,而是通过竞赛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构建起多类别、多层次的竞赛教学矩阵,以此作为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抓手。创设科学、系统的竞赛教学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各赛项中。学校通过竞赛效果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技能的情况;通过与毕业生保持沟通,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包括毕业生在行业一线工作中参与的相关竞赛,做好相关内容的衔接和融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参考[4]。此外,通过与其他院校、行业协会组织单位沟通和交流,共享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路径,树立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共同体”意识,在相互学习中共同促进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加强创新,同时也塑造出学校旅游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和特色。
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在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旅游形态开始出现,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岗位类型和特点也日趋多元化,这对高职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5]。从当前情况来看,高职旅游院校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与行业工作场景的衔接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旅游专业的技能竞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技能和旅游饭店服务技能两大赛项,赛事主办单位包括教育主管等政府部门、旅游行业协会等。从整体上看竞赛类型偏少,竞赛技能内容高度集中在部分领域,与旅游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不符,与旅游行业工作场景的多元性、融合性、复杂性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技能竞赛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少院校对高规格赛事格外重视,但忽视竞赛教学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大赛成绩,但对赛事反馈和教学衔接关注不够,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竞赛与教学分离、与行业需求割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
在庞大的旅游产业内部,不仅存在着多元化的岗位分工,在同类型的工作场景和岗位上,由于服务个性化的特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意度也不尽相同。旅游业态的多元化必然催生旅游职业场景的个性化,这也要求旅游高职人才的培养具备个性化服务的能力[6]。学生一方面要学习旅游服务技能,夯实专业基础,包括一些具有标准化特点的技能运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与行业实践结合的能力,把个性化与标准化融合。以旅游专业典型技能赛事——导游服务赛项为例,院校技能大赛立足全面考察选手素质,将英语口语技能纳入到赛项内容;而协会举办的导游技能大赛则将选手分为中文和英语两个类别,其余的竞赛内容包括理论测试、自选景点讲解、旅游文化元素讲解、才艺展示等方面,两个赛项比较相似。尽管不同主办单位的赛事规程也不尽相同,但竞赛规程的标准化与旅游场景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把导游服务技能变成了一项程序化的竞技,选手的竞赛技能比拼变成了标准化、程序化的表演。在旅游饭店方面的技能竞赛也呈现这样的特征,旅游酒店业态和类型日渐丰富,旅游餐饮更是个性化服务的前沿,但在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方面的技能竞赛仍是一套标准、一套流程贯穿始终,与实际职业场景的脱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成为制约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7]。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带动性和包容性,与其他行业关联性强,从业人员类型多样、人数众多,尽管近年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受到一些波动,但其发展前景仍十分客观。同时,我国高职旅游院校多、学生数量多、从业者多,与此对比强烈的是,技能竞赛参与度却很低。一方面,由于竞赛类型和数量偏少,技能竞赛岗位高度集中,造成竞赛高度“内卷”,部分学生干脆选择“躺平”,不愿参与竞赛或者另求发展方向,“以赛促学”的理念难以真正得到广泛实施;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竞赛教学体系,高规格的省级、国家级大赛又有严苛的参赛选手限制,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备赛和参赛的积极性。部分院校过分看中竞赛成绩,过早让学生进入备赛状态,甚至采取停课的方式,让学生专心投入到备赛中,这样不仅给选手增加了无形压力,也让学生的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够系统和完整。技能竞赛是学习手段和内容之一,但不能取代学生整体的学习体系和内容,从长远来说,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同时,由于竞赛名额的高度有限,对广大旅游院校的竞赛参与积极性也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部分赛项成为少数几家院校的“独享”,与大众旅游时代下的旅游从业大众化发展趋势不符。
基于旅游行业发展融合性特征,在旅游高职教育中,也要强化技能竞赛融合性的体现和运用。竞赛本身要整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人才发展需求,结合学生学习特征、技能运用状况和行业工作场景,设计既符合学生实际状况又具有一定引领意义的竞赛模块,做到学生、教师、行业、企业的需求价值融合。在竞赛内容上,注意技能、课程、知识、素质之间的融合,尽可能更加全面整体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对学生的专一技能考查过渡到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上来。此外,加强不同层次之间的融合,融合高层次大赛的激励功能和常规竞赛的参与意义,融合比较不同层次赛事规程,从整体上研究技能竞赛的导向目标和引领价值,推动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构建基于技能竞赛导向的教学体系,就是要打破竞赛仅属于少数参与者的现象,尽量覆盖全员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竞赛教学体系中参与和锻炼,让专业技能得到巩固,通过竞赛发现自身的优势,为学生今后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持续的支持。此外,全域也是立足旅游行业的全产业链,构建全域体系的竞赛模块和内容,而不能以一个岗位特征来概括整个旅游业的人才的素质需求。同时,全域性的竞赛教学体系,也是立足高职旅游人才的全过程,涵盖了专业认知、课程教学、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等全过程,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加持,在竞争意识、积极心态、团队互助等职业精神方面也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和体验。
竞赛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也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还是与行业融合、岗位接轨的尝试。紧跟行业发展态势,立足新时代下的旅游行业特征,构建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体系,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旅游行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变化”,游客的需求、市场的形态、供给侧的改革等,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时刻进行着不断革新,旅游职业教育要跟随旅游行业和岗位的一举一动,弄清旅游人才需求特征和行业发展方向,立足新时代的新旅游业,培养新时代的旅游人才。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新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职业意愿、行业认知等,深刻理解新时代旅游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丰富竞赛内容,完善竞赛体系,关切学生学习的痛点和难点,更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打造基于技能竞赛导向的教学体系,需要从根本上明确竞赛教学创新的方向和价值,也就是从“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四个主体和维度出发,打造“四元”维度的竞赛教学体系,打通这四方面的衔接渠道,实现互相赋能,价值共享。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从宏观、长远来说,高职旅游院校是为我国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面向行业实践一线的人才培养基地,技能是学生为旅游行业发展提供支持的核心。具体来说,旅游企业对人才的直观需求,影响着学生对行业的职业感知和发展意愿,企业的岗位要求、人才需求特征、职业发展空间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对院校来说,对学生的培养,其本质上是为了让学生在行业发展中寻求更大空间、在企业发展中发展更大价值,学校发挥着“中介融合”的作用。因此,学校融合“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四个主体需求,整合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学生对行业的期待,构建“四元”视角下的竞赛教学体系,通过丰富竞赛教学内涵,瞄准行业、聚焦企业、关注学生,让竞赛技能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特征,让学生在竞赛教学中获得更持续的发展动力。在“四元”主体的引领下,不断丰富竞赛内容和设计,让技能竞赛与行业发展、企业经营、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技能提升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成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体系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助推器。
四级是指构建“院赛、校赛、省赛、国赛”的四级竞赛参与体系,构建多层级式的竞赛教学体系,逐步提升学生参与赛事的等级,体验不同层级的竞赛风格和氛围,对于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院校对省级、国家级等高级别的赛项非常重视,一切以大赛成绩为导向,从而忽略了整个竞赛教学体系的培育和构建。以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为例,近年来要么是举办频次少,要么是各省参与人数极少,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的院校和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价值和激励意义。职业教育是面向群体和大众的,竞赛水平也是遵循从低到高层层上升的规律,而不是针对少数人的突击训练,这有悖于高度职业教育的教学宗旨。构建层式竞赛参与体系,从班级、系部、学院、学校、省级、国赛,贯通整个参赛通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个同学都能在竞赛参与过程中获得技能提升,让竞赛成为提升学生自信、增强职业忠诚的重要路径。“四级”竞赛体系不是单项竞赛内容的层次变化,而是契合不同层面开发不同的竞赛教学方案,如在校级层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与相关课程结合,以旅游人才的多种岗位特征为导向,设计如旅游产品设计大赛、旅游营销大赛、旅游形象推广大赛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把人才培养、课程实训与竞赛教学融合起来,学生也可以通过竞赛找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构建起基础的旅游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通过“四级”竞赛教学体系的实践,加强各层级竞赛的衔接和融通,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学促赛,既体现出旅游专业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广泛性,也通过大赛展示学生高水平的职业技能。
四阶是指在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出“教-练-赛-创”的四阶梯、递进式的培养路径。竞赛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在整个旅游职业教育大框架下实施的,从全域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说,如何全力整合教学、训练、创业等环节,使竞赛教学模式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学是贯穿旅游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强化教学创新,运用各类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从人才培养路径来说,教学既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开端,也是培养全过程的重要载体。其次,在完成阶段性的教学过程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馈,实现“教”与“练”的螺旋上升。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各类竞赛模块,让学生参与竞赛,通过竞赛来检验教学和练习成果。同时,结合各类大赛规程,在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注重更高级层面的大赛选手的选拔和考察,为参加高水平的技能大赛做好准备工作。竞赛让学生对某一个技能和能力更加专注,对行业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更多的学生参与旅游创新和创业提供支持。技能竞赛导向的教学体系,从常规环节来说,提升了“教—练”的融合提升,从长远发展来说,为学生的创业素养提供了更多支持。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也逐步呈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高职旅游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旅游行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持续性的动力支持[8]。只有构建出完整科学的竞赛教学体系,从理念到实操,从岗位到行业,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才能以此来更好地应对旅游行业的快速变化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并逐步探索出一条基于技能竞赛的可持续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