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措施

2022-02-27 18:39钱成山
新课程 2022年43期
关键词:情境语文课堂

钱成山

(永登县龙泉寺镇中心小学,甘肃 永登)

小学阶段中语文作为重点组成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有着积极影响。在课堂中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出能够进行师生互动的契机,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好创新工作,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保障语文教学高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堂中需要展现学生主体地位,使用新颖高效的教育手段打造动态化语文课堂。教师也要端正教学态度,找准自身位置,主动与学生沟通,利用适合的互动模式激发学生想象力,逐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使用互动教学法时还需要找准互动时机,保障互动内容趣味性,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原则

(一)抓准学生特点

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特点,结合学生能力与水平进行教学,确保互动活动顺利进行。小学生具有性格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对游戏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游戏能够提升互动趣味性,将学生带入互动活动中。另外,小学生还具备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摆正位置,帮助学生解决依赖性强等问题。在使用互动教学法时需要从语言互动出发,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做好角色研究工作,让学生在扮演、模拟等活动中理解知识。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先组织学生阅读文章,提炼角色特点,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在活动中还需要掌握故事主线,针对事件脉络等进行分析,做好角色演绎工作。借助表演能够让学生跟随主线了解所发生的事情,进而感受人物性格特点。通过有效互动可以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实现与文章知识的有效联系,主动发挥自身想象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模式能够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知识,而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1]

(二)找准教学定位

想要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教师就需要结合课程改革中的要求,打造出动态化语文课堂,为互动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教师借助有效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而教师也要发挥自身指导作用,提升教学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在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师生互动效果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还需要做好完善与创新工作。课堂中教师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对学生保持充足耐心,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做好教学创新工作。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特殊性,才能找准创新方向,才能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表现进行激发与引导。如在讲述《鲁滨逊漂流记》时因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阅读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所以教师需要抓准教育契机,结合学生兴趣开展互动活动。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思维定式问题,过度信赖教师,不敢主动提出质疑。然而对于互动课堂来讲,教师想要提升互动效果,就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引入多样化互动方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在课堂中主动交流,为语文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二、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措施

(一)培养主体意识

1.产生互动欲望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过度信赖教师,认为自身应当完全服从教师,这也是学生主动性不足的体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学生需要从转变传统观念出发,以主体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由于小学生更加期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支持,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积极性评价语言吸引学生,在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也要从保护学生自信心入手,通过私下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转变学习态度,借助鼓励性互动模式能够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欲望。[2]

2.展现平等地位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友好的,在课堂中需要确保教师、学生处于同等位置,在尊重主体性的同时表达观点,转变被动学习状态。而教师也要及时规范言行,端正教育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语文课堂中应当凸显学生主体位置,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教育,保持充分信任,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在发现学生思想存在问题时,教师需要做好正向引导工作,实现人格上的平等,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语文思想感染作用。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需要主动与学生互动,及时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发挥人文关怀作用。

3.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因成长环境、思维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知识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也正是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受到限制。所以在语文课堂中需要结合学生能力采取差异化提问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深入思考与探究中找出答案,提升知识层次。在课堂中使用多样化提问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所以教师就需要针对内容进行创新,提升问题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尝试参与中理解知识。如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主人公的精神品质等进行分析,谈一谈对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等。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能够提升学生思维活跃性,使其产生创造欲望,主动表达观点。提问属于比较高效的互动形式,能够提升知识积累效果,促进思维发展,产生课堂参与热情,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二)提升职业素养

1.创新互动模式

教师作为互动活动中的实施者,其职业素养对互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许多教师喜欢在互动中使用提问方法,但是如果提问的方式不合理或是内容不准确,很容易出现互动枯燥等问题。如果学生长期局限在单一的互动模式中,还会对思维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做好互动兴趣激发工作。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视频、声音等动态化展示出来,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保持好奇心。所以在互动中需要从学情特点出发,增加互动形式,如借助游戏互动法、合作互动法等提供直观、生动的体验活动,刺激视觉与听觉,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提升表达欲望。在互动中,教师也要主动参与,通过共同探讨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确保全班学生可以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如在讲述《四时田园杂兴》时可以使用合作互动法,针对学情进行划分,控制好各小组人员数量。在教学中需要先完成预习任务,在相互提问中找出答案。在这一环节中还需要控制好时间,保障教学节奏合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简化知识难度,激发探讨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不断探讨与分析中完善知识结构。[3]

2.健全培训体系

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专业素质,通过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在主动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好互动教育创新。如可以在学校中开设教研活动、以老带新等活动,确保教师能够适应工作岗位,承担起教育责任。教师在活动中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育方法,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在课堂中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主动参与培训活动,进入公开课等场所中接受最新教育理念。

3.坚持因材施教

课堂中应当明确教育目标,以公平公正态度进行教学,掌握学情特点,在明确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保障教育的专业化与针对性。在过去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习惯根据自身偏好、教育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互动中表现出选择对象等问题,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学生属于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在教育中需要以辩证的眼光进行教育,根据心理特点等进行分析,在发挥潜力中采取适合的互动方式,使用科学互动方法,激发互动主动性,为互动公平开展提供支持。为了掌握学生情况,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及时与学生沟通,在找准探讨方向的基础上端正学习态度,及时发表真实想法。只有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才能在良好的互动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

(三)做好互动管理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做好互动引入工作,利用教学情境提升教学真实性。在创设情境时需要选择熟悉的素材,以生活中常见内容为主,兼顾认知能力与水平,激发学习热情,保障互动活动顺利开展。情境中主要包含交流、交往、生活等内容,所以在创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经验,提供多样化选择机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而语文学习的目的也要落实到生活中,因此我们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在积累经验中建构知识,实现主体完善目标。在创设交往情境时需要提供合作互动机会,在独立思考与主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保障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借助高效的互动情境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巩固主体地位,在自主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主动创新。创设想象情境时需要及时关注思维变化情况,主动向多方向发展。现如今创造性、想象力已经被联系在一起,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时想象力已经成为灵感的来源,所以在教育中需要提供多样化素材,在挖掘潜在想象力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利用目标。如在讲述《柳树醒了》时就可以借助情境互动进行教学,在预习阶段中播放柳树成长过程,确保注意力的有效集中,让学生自然进入情境中,通过情境学习文章,在互动探究中了解成长规律。[4]

2.调整教学节奏

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做好知识讲授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情感培养,调整学习节奏,实现教育创新。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在调整语速的同时做好语调调整工作,关注教学细节变化。只有突出教学重点,才能转变传统教学状态,才能提升教学趣味性,为师生互动提供支持,产生深刻印象。在内容输入中需要落实由浅及深原则,以满足学生认知规律为主,关注心理规律变化情况,使用自然的语调,提升课堂新颖性与吸引力。如在讲述《翠鸟》时就需要做好范读工作,通过调整音调速度等将文章中的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主动朗读文章。在开展互动活动时还需要及时观察学生,借助肢体动作等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从而继续学习语文知识。如教师可以进入学生中,观察学生在互动中的状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启发,确保语文教学顺利开展。

3.营造互动氛围

语文教学中需要及时调整课堂氛围,在合理把控基础上营造轻松氛围,转变学习状态,保持语文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就需要结合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做好氛围调整工作。小学语文以阅读为主,在教材中存在不同的题材与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在感悟作者写作观点与想法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前,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互动方法,在课堂中构建趣味性学习环境,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述《怎么都快乐》时就可以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互动环节,利用有效素材营造互动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逐渐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对学生个性、心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在引入趣味性游戏的基础上提升互动针对性,如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拍手游戏进行互动,在朗读中记忆文章内容。[5]

4.培养识字能力

新课标中针对学生识字、写字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需要运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等,确保书写的规范性与整洁度。小学作为学生识字、写字的基础阶段,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使用直观教育手段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运用语言因素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借助多样化情境来吸引学生,如在讲述《泉水》时需要从情境创设出发,从会意层面进行教学。通过观察汉字结构特点、与身体之间的关系等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尝试练习与书写中产生深刻印象。

5.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阅读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结合阶段目标及教学侧重点,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掌握词句含义。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诵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践中积累词汇,提升语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完成阅读后还需要检验阅读效果,做好综合评价,提升对文本的把握与理解能力。对于语文教材中需要精读的文章,应当关注情感体验,强化综合理解能力。互动课堂中可以从自读、领读、分组阅读等方面出发,使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感受语言文字魅力,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如在讲述《荷叶圆圆》时需要学生先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了解荷叶圆圆的形状,随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通过将重点内容展示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6]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中需要做好互动教学工作,运用科学教育手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做好互动教学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参与语文互动活动中理解知识,保持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情境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