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劳动教育基地 打造学校特色劳动教育

2022-02-27 18:39杨虎彪
新课程 2022年43期
关键词:田园基地劳动

杨虎彪

(榆中县美丰实验小学,甘肃 榆中)

一、打造“新型”田园实践基地

(一)想法的缘起

在打造学校劳动基地时,我们想到了现在正在兴起的“田园综合体”,原因有:

1.以产业园为基础的基地建设:“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基础性产业,这符合我们建造劳动基地的初衷,以农业产业园代替传统的田间地头,学校的劳动基地也适合以产业园的形式进行。

2.以文化为灵魂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所以说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是单纯地让他们去劳动,而是通过劳动教育让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更是利用我们当地的乡土乡情、民约规定、文化传统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体验乡村生活与乡村礼仪。使我们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起到作用。

3.以体验为活力的教育形式:把农民的生产、农村的文化和农民的生活变成孩子的劳动成果,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亲身体验农业、农事,在体验过程中愉悦了身心,形成了特色的学校劳动教育。

(二)基地打造思路

打造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就是要深度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倡导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等教育理念,以学校资源和土地为基础,以基地劳动教育活动为脉络,以基地建设项目为配套,以特色劳动教育为核心,以高质量的教育团体为保障,对基地进行有效打造,把基地打造成一个“岛式圈层”结构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在基地打造时,我们首先把学校的基地当成了资源点,学校资源不光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还有校园美化、学校卫生、学生日常等学校资源,还有学生的家庭、村子构成的社会资源,这就是我们学校基地建设的本底资源;其次我们想方设法组织最吸引学生的特色活动,引发学校劳动教育,这就是我们学校劳动教育的吸引点;再次以基地项目建设为支撑点,为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最后以特色劳动教育为核心教育点,达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基地打造策略——四个“+”打造学校“田园综合体”式的劳动基地

1.基础+资源点——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和土地

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指学校是适合学生劳动教育的基地,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基础,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土地资源决定了学校“基地”的规模,影响着学校劳动教育内容的结构形式。

在“岛式圈层”劳动教育体系中,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和学校土地就是最外层圈层,我们运用合理的综合教育手段,以劳动教育内容深层次进行(如劳动技术、艺术创意、文化艺术)和劳动教育规模化发展为主,辅以家庭劳动教育、美食劳动教育、感恩劳动教育、服装设计、科技等其他劳动教育,并形成学生、学校、家庭的联动。

2.主导脉络+吸引点——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导,在其主导下,合理地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劳动成果的展示及奖励,使其成为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吸引点,激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同时,各个劳动活动之间通过有机组合成若干个活动链,串联起劳动教育的各个圈层。

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可融合记录劳动感受(劳动实践征文、植物生长日记等);生活技能(厨艺大赛、我是整理小能手);创意手工类(种子画、石头画、树叶画);科技类(科幻画、科技小制作、创意纸箱)……创设特有的综合劳动体验,如田园种植、田园管理、田园采摘、园艺设计等。在具体活动中,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活动,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劳动教育。

3.配套+支撑点——基地建设项目

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的生态环境、学生年龄、基地条件等,可分年级、分步有序地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如学生农技体验园、劳作工具室、农具文化博物馆、种子陈列馆、丰收院、小小农科院、花卉园、无土栽培科技馆等,为整体劳动教育提供支撑。

4.核心+培育点——基地特色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在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始终,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基地建设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有特色的劳动生活中获得劳动体验,知道劳动并不可耻,劳动人民是最令人敬佩的……

二、研发“智慧”的田园课程

我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研发以“培育新时代劳动者”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创新劳动、尊重劳动、智慧劳动”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实践体验为手段,以“时尚、环保、科技、创意”为特色,集智慧农场、文化旅游和智慧园艺为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

(一)课程介绍

在以现代“田园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模式为重要载体,让孩子充分参与和受益,集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园艺的知识活动于一体形成了“智慧田园课程”的课程体系。

智慧农业——引导学生认识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地膜、水利等;学习植物种植和农产品的加工、运输、营销等;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农业中科学技术的总结与应用,点燃他们创新的热情。

智慧文旅——引导学生挖掘出本地有特色的农产品,学会如何推广农产品;收集当地的文化生活、民风民俗、农村的节气、故事、童谣等;适当掌握和了解一些智慧服务的技术和装备。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智慧园艺——引导学生进行对花卉的研究、对观赏树木的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方法的初步掌握;掌握简单的绿地设计、基地的美化、校园的美化、教师的布置等。让学生具有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智慧田园课程分为劳动技能课程、劳动文化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劳动科技课程四类课程。“智慧种植”是劳动技能课程,“快乐文旅”是劳动文化课程,其中劳动文化课程包含“二十四节气”“民风民俗”“文化传统”“旅游服务”等课程,“创意园艺”是劳动创意课程,包括“园林设计”“创意手工”“创意花卉”等课程。“神奇科技”是劳动科技课程。校本课程的三个领域、四种课程,让学校的劳动教育有了平台、让劳动理论长了翅膀、让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实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及全面发展。

(二)课程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智慧田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要以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为特色资源,以智慧劳动为核心,把“田园综合体”中新型的技术、社会服务新变化知识当成支撑,将学生的劳动实践、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技能的掌握、德育内容的渗透贯穿于整个劳动教育过程中。

首先,利用基地打造循环农业、再生农业、健康农业生态样板,开启智慧种植。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农工生产,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收获及应用,还能让学生认识农具、使用农具,更能让学生了解新农业,掌握新知识,实行生产性劳动教育。

其次,借助基地农产品,引爆农产品目标市场,开启快乐文旅。让学生通过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丰富的文化生活,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以及学习民歌、童谣、当地谚语,学习简单的旅游服务,让学生或唱、或吟、或演、或说,突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第二个特征——服务型劳动。

再次,进行对校园、基地、教室的创意美化,引入创意园艺。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感悟创造设计、实践操作、创意扦插、创意造型,逐步发现自己、社会、花卉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学生会发现、会探索、会创造。

最后乘着“田园综合体”中神奇科技之飞船,打开神奇科技之门,让学生不断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相呼应,使他们学会运用多元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体质得到强健,以此来突出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三)建立“智慧”田园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实践。智慧田园课程在设计时是重视孩子的农耕文化体验,也重视孩子对当前的新科技、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对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我们探索的评价体系也在努力体现着这一切。

1.完善多元评价方式

在进行劳动课程评价中,我们给每个孩子一本“劳动存折”,我们还准备了四种劳动币,即劳动技能课程的劳动币起名为“劳动小标兵”,劳动文化课程发“劳动小明星”劳动币,劳动创意课程的劳动币印有“劳动小巧手”字样,劳动科技课程则用“劳动小能手”。孩子们在哪方面有成就、有贡献,我们就给他们发一个相应的劳动币,孩子们将劳动币存在他们的“劳动存折”中,孩子们可以用他们的劳动币换取班上或者学校小银行的相应物品,也可用自己的成果去劳动银行换劳动币。这样,把各种劳动成果用劳动币来衡量,培养了学生自觉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才干,塑造了他们自觉、诚实的劳动精神。学校还依托“美丰实验小学劳动评价表”“美丰实验小学劳动记录表”等,既注重劳动终结性评价,又关注每次劳动得分的过程性评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多与少、劳动态度的优与劣、劳动效果的好与差等,一目了然,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

2.展示多彩教育成效

劳动教育需要有仪式感,更要多一点劳动文化的体验,我们每学期都会颁发各种荣誉称号,如植物种植方面颁发“种植小达人”“小小庄稼汉”的荣誉称号;园艺设计方面颁发“十佳小园丁”的荣誉称号;劳动科技方面颁发“小小新农人”;我们还通过创意拼盘、智慧作文、种植摄影、创意植物贴画、植物编制等各类评比,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四)课程特色

以基地为基础:智慧田园课程以学校劳动基地为依托,根据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里的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园艺来提取课程内容。

以文化为灵魂:在智慧田园课程中,我们挖掘了本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的苦乐,体验农村特有的礼仪,把握住了劳动教育的灵魂——文化。

以体验为活力:把农村的生产、文化和家庭生活变成课堂,让学生亲自体验,满足孩子的实践要求,用现代化的体验来实现娱乐、教育等目的。

创新教育途径:旅游文化课程的选择,将劳动教育从传统的田间劳作、家务劳动中拓展到了新型的智慧劳动教育领域。

三、开展“魅力”田园农事体验

首先我们开展了“种子的成长”主题体验活动,把农作物的播种、日常管理、收获、出售、品尝等各个环节串成一个活动链。春天,万物复苏正是播种的好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翻地、播种、认识种子。夏天,是农作物成长的季节,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见证种子宝宝的生长,精心地呵护它们,为它们除草、浇水、施肥……秋天,种子宝宝成熟了,我们分享收获的喜悦,在“种子的成长”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亲自参与了所有的劳动体验过程,并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做成了种子的《成长记录册》,其中不仅记录了种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有图片、有文字,还记录了劳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劳动智慧及获得的劳动技能,更记录了教师、自己和小伙伴的合作学习,这一本种子的《成长记录册》实际就是一本充满智慧的集农作物生长、管理、相关的科技知识、技能的百科全书。“种子的成长”主题活动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产型劳动”这一特征。

我们进行的第二大体验活动就是“乡村旅游节”。在旅游节活动中,学生能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民俗、歌谣、谚语、二十四节气,可以将农村丰富的文化生活变成小品、短剧、舞蹈、吟诵、歌谣等展现给大家。另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农业产品“出售”给大家,这些农产品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种的,有的是新农业所产出的新产品,等。更有趣的是还有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如种子画、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乡村旅游节”将现代的乡村智慧文旅的元素纳入其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学到了相关的农业知识,还让学生体验了新农民的生活,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服务型特征”。

除了这两大主题体验活动外,我们还会在各种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让孩子给父母做一顿饭,教师节、重阳节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每次劳动之后让孩子们写劳动作文;在学校的餐厅进行一次服务;进行学校种植摄影比赛;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志愿者服务劳动等,实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活型特征”。

总之,打造的劳动教育基地是基础,研发的智慧田园课程是有效补充,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是亮点,这样我们的劳动教育就充满生机、富有魅力,实现了新时代“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活型劳动、生产型劳动和服务型劳动”特征体现了出来;也发扬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新时代的劳动精神。

猜你喜欢
田园基地劳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