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探析①

2022-02-27 18:35柴荣花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任教研员研讨

柴荣花

(和龙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和龙 133500)

温儒敏教授说: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结合区情、县情、校情,民族学校要想合理有效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要想开方抓药,先要把脉问诊,明确病情,才可对症下药。教研员如同医生,要帮助教师找到存在问题,才能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目前,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新任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且整体偏差,即使是汉语学科转岗的老教师,于统编语文教材而言亦是新手。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入职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

为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的需要,民族学校虽然在源源不断地引进大量的小学语文教师,但这些教师多为刚刚毕业或任教时间短的年轻教师,且专科学历居多,还有部分非师范专业。摸底听课中了解到,这些教师教育观念比较淡薄,教学风格还未形成,仍处于专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1.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教学语言不规范,与学生的交流不及时,范读课文达不到要求,起不到示范作用;钢笔字、粉笔字不规范,板书混乱,笔顺笔画书写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也就不到位。

2.教学基本流程不够清晰

经观察发现,有些教师导入不自然,课堂管理问题突出,教学方法选用不科学,课堂提问缺乏层次性和启发性,课堂评价随意化且单一无内容;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甚至是不清楚,一篇课文怎样划分课时不知道,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基本流程不清楚,教学环节松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应在听说读写的各种训练活动中培养语文素养。大多数新任职教师只关注自己,不是满堂讲,就是满堂问,不管学生是否听到、学到、理解、掌握。教与学是不对等的,学习目标不能得到扎实有效地落实。

4.信息技术手段使用不当

年轻的新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他们的强项,制作课件的水平是老教师望尘莫及的,但正是这一强项反而成为他们语文教学的桎梏,技术游刃有余,内容却繁琐冗长:教师的每一次提问,每个环节的衔接过渡语,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课文的大段甚至是全篇内容,图片视频的罗列……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手段,课件成为他们记住教学流程的一根拐棍,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负担,教师准备得苦不堪言,学生亦走马观花、头昏脑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性荡然无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严重脱离教学目标。

(二)汉语学科转岗,畏难情绪严重

1.主观畏惧严重影响教学热情

对于转岗的老教师,畏难情绪表现如下:一是身体上的疲乏导致力不从心。与年轻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既担心记忆力减退影响接受、学习新教材的速度,又有着随时被“拍在沙滩上”的焦虑、不甘与无奈,身体、心理备受煎熬。二是对学生已形成的了解造成对语文成绩的担忧:转岗教师由于太了解曾经的朝鲜族孩子,他们在家庭环境熏陶、自身汉语基础、课堂内外积累、汉字书写质量、说写严重分离等方面,与汉族学校学生的差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此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教师主观思维的畏惧。三是汉语教学经验的定势思维影响教师对语文统编新教材的接受程度。基于以上畏难心理,致使这些转岗的老教师急于逃离语文教学岗位,教学热情不高。

2.缺少对统编教材的整体把握

相较新任教师,转岗的老教师对课程标准还算了解,但对于各学年的知识点的勾连与衔接却很难准确地把握。特别是统编教材中,编排体例和编写特点都发生了变化,每一单元增设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的语文教师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系统地把握好,往往只关注了一个单元的内容,而忽视了知识体系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教学中的“一课一得”所得较少。

二、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加强培训指导,提升理论素养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否让民族学校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关键看教师,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得上,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培训则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1.立足评课进行微培训

民族学校新任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教研员从评课入手进行的微培训,可以帮助其将自身已有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实践学科素养相结合,合理进行教学情境分析、建构和解构,再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梳理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教研员评课当天,所有听课教师都参与,达到教学方法的一课一得:了解孩子的认知能力,每一次学习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简单批注等,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给足交流机会,将课堂还给学生;把握整册书的要点,挖掘单元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做到有效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孩子主动提问的机会,引导他们能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敢于质疑,并积极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2.依托课标进行全员培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培训要从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总体方向和要求出发,明晰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价值。要强调语文课程的素养导向和育人价值,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质量等部分的内在联系。”依托新课标对新任教师进行项目式模块化培训,有长远规划,有明确方向,有考核评价,帮助年轻的新任教师从整体上解读新课标、把握新教材,找准新教法,提升学科理论素养。例如,2021 年秋季学期初进行的全员培训,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准(2018 年版)》和统编教材答疑两大板块进行统筹设计,把握语文课程性质和教育特点,厘清教材设计思路和目标渗透,明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前后勾连,促进新任职教师专业理论素养的全面提升。培训中,将生涩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步步引导,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培训的各个环节,爱学、乐学并能学以致用。同时,鼓励教师们夯实基础,丰富储备,钻研课标教材,精心备课,为学生们呈现最好的课堂教学。培训后,所有教师都撰写培训心得,建构自主学习框架,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加互动效果,从理论到实践书写成长感悟。

3.着眼经典加强自主学习

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好三笔字、说好普通话、根据文本情感读好课文,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不断拓展阅读视野,利用课余时间坚持阅读,特别是中外文学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书籍。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涵养自身的气质修为,从而提升文学造诣,学高为师,厚积薄发。教研部门可给予积极的导向支持,倡导各校语文组从“质”和“量”两方面强化读书要求:一是保“质”,即经典书籍反复读,深入读,使用双色笔勾画、批注,达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阅读效果;二是保“量”,也就是在现有读书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校”内漂流活动,每天微信群内或朋友圈打卡,约束读书时长,增加读书数量。只有教师满腹经纶、博学多才,才会培育出知书达理、谈吐优雅的学生。

(二)创设多元平台,提升教学技能

治其器必求其用。理论培训让教师更有内涵和底气,而实践操练才是真正学以致用的法宝。针对新任教师实践经验少、课堂历练少、接触学生少、平时听课少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供不同阶梯的实践平台,多措并举,丰富其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1.搭建研讨平台,提升教、评与反思技能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研讨课是最具实效性的教研活动之一,更是新任教师的成长平台。以县级民族学校为例,全市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民族乡镇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民族学校小学语文学科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乡镇学校新任(转岗)教师研讨课活动等依次开展,各具特色。

(1)主题聚焦,研讨分层

不同的研讨课活动要聚焦同一个中心主题,如夯实语文要素用好新教材、切实提升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整本书课内外阅读衔接与指导等,教研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层次拟定三年教研发展规划,确定适切的主题。

在一个中心主题的引领下,每次研讨又要各有侧重:低中高第一课时如何教、乡镇学校小班化怎么做、一年级养成教育怎样抓、习作教学如何引……如此分层次、分学段研讨,使大问题得以分散,教学难题逐一解决。

(2)全员互动,教评互促

无论是多少人参加的研讨活动,只要到场的,都要参与评课。以全市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52 人参加的研讨活动为例,具体流程如下:选择低中高学段三位老师出课,根据年段特点,整合教研员多次听课及微培训后的建议,自行设计教案;全员参与,分组研讨,即参训教师按低中高学段分成三组,就观摩的课例进行研讨,各抒己见发现亮点,提出困惑和建议;归结梳理,由教研组长汇总后进行汇报,对于自己所教年段教学内容提出更深入的认识、理解和建议。

(3)瞻前顾后,反思提升

民族学校教研员组织的教研活动,要有“瞻前顾后”的意识。“瞻前”即主备教师先审视自己之前的教案设计和教学策略方法,结合经验设计出符合活动主题的教案;“顾后”则是要在活动后,出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要看到在研讨中的所得,还要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做,如何提升,这也就是研讨活动的最终目的。以研讨为契机,组织有针对性的评课反思,达到民族学校新任(转岗)语文教师“教”“评”能力的双提升。

2.创设引领路径,探寻教学方向与方法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捷径。对于民族学校新任(转岗)教师而言,有效的教学引领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学期初,可以分两次组织普通学校名优、骨干教师送教到民族学校,开展有主题、有目标、有方向的示范引领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按民族学校教师的需求上衔接课,即把一篇课文的两课时完全呈现出来,有难度有挑战。引领课结束后,授课教师要进行说课,主要说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及授课过程中生成的教学机智、下一步处理建议;观课教师再结合授课与说课,针对自己所见、所思、所悟或困惑,进行交流、提问。敞开自我、各抒己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促进名优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极大提升民族小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一举多得。

3.统筹城乡研磨课,丰富课堂教学经验

切磋琢磨,玉汝于成。一节节好课就像打磨璞玉一样,在反复地切磋琢磨中,不断淬炼。对于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更离不开这样的磨砺,研课磨课就是最好的锤炼过程。以民族学校为例,市教研员一年内设计了两次研磨活动。研课磨课主要是对年轻的新任教师进行打磨,在中心主题引领下,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123”研磨,即1 次说课与反思、2 次执教展示、3 次自主与集体备课。通过打磨,既看到了出课的年轻教师的一次次成长与进步,更彰显了其他研磨教师的互助精神与学习热情,所有的教师都得以蜕变。

4.借助总结提升活动,促进教师再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以来,民族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经历超出普通学校教师数倍的辛苦,去适应新教材,去衔接转型期,去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度过语言难关,还要跟上普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突破。因此,在进行一系列、多举措的培养打磨后,还应该安排铭品成果的总结提升活动。例如,年末民族学校小语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全市朝鲜族学校小学语文成果展示暨总结提升活动,精选三位脱颖而出的新任教师出展示课,总结成长过程,其他教师完成听评课反思,规划今后发展方向。从最初的诊断到最后的提升,为教师们上好课建立了知识与能力的链接,既明确了完成教学提升必经的路径,又收获了成长硕果的喜悦。

总之,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之路绝非坦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科教研员要植根课堂,边听课实践,边摸索前行,探究有效的研培策略并落到实处,从而帮助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新任教研员研讨
省审计厅举行新任处长任职宪法宣誓仪式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为新任村干部廉政课叫好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