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婷
(曲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在过去五十余年,日本分别经历了昭和时代与平成时代,这两大时代也是日本儿童文学快速发展的繁盛期。在结合两大时代社会现实背景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日本家庭关系变化,众多儿童文学作家在构建虚幻儿童世界基础之上也结合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真正引导读者正确思考日本社会家庭关系,包括其中的亲子关系,同时树立读者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客观讲,昭和时代与平成时代的日本儿童文学对于日本社会中的家庭关系变迁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1993 年所出版的《日本儿童文学大事典》中就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性定义,即以儿童作为创作对象的文学作品的统称。在日本,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充满童心童趣,情绪相对饱满,当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也流露出某些创作者对日本社会家庭关系变迁的反思,其中不乏一些体现家庭矛盾与社会阴暗面的作品,这些都成为日本儿童文学中的话题,引发社会争论。而在针对日本社会家庭关系变迁这一问题来讲,日本儿童文学作品确实做出了相对较深的思考,这一思想源头就来自于日本作家森绘都的《意外的幸运签》[1]。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亡灵通过天使所组织的抽签活动重新获得生命的故事。该书虽然内容灵幻但被定义为儿童文学,内容中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且文学基调相当灰暗。在这本书中,不但有自杀但却获得重生、被天使附体的主人公——真,还有真出轨的母亲、在公司中不受待见的父亲以及不体谅人、蛮横不讲理的哥哥。由此可见,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现代感十足,在体现社会矛盾现象问题方面散发出一股令人绝望的气息。众所周知,日本社会生活节奏相当快,家庭中对亲情产生怀疑、缺乏安全感与存在感的儿童特别多,所以大量涉及儿童心理现状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这些文学作品大量聚集于战后复兴阶段的日本昭和时代,文学创作者在深度探索当时家庭关系变迁以及儿童心理方面非常深入,许多文学创作者希望提出家庭关系变迁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文学作品中做出了种种假设[2]。
昭和时代被日本人称为“充满希望的黄金时代”,因为在经历了二战战败后日本百废待兴,正处于国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在昭和前期(1940 年),日本由于受到战争影响满目疮痍,国民生活相当困苦,且人口疾病死亡率一度飙升,社会中普通家庭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日本儿童文学借题发挥,希望从儿童文学角度来反映社会现实,此时的日本迎来了昭和时代的第一个转折期,例如在佐藤红绿的《あの山越えて》一书就出自日本昭和前期,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二战阶段,所有国民都在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下生活,这部文学作品就详尽刻画了日本平民家庭中女性的追求,那就是成为一名“贤妻良母”,而男性成为一家之主的家庭模式。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家庭中的长子为了继承家业十分努力,而女性则成为支持丈夫的贤内助,同时担负了重大的子女教育使命。而由于日本相对森严的家庭等级制度,子女也必须无条件服从、尊重自己的父母,进而形成了日本社会所独有的“家庭家父制”,这一家庭关系在日本昭和时代是常见的,它也充分证明了日本是典型的父权社会[3]。
在进入昭和时代后期,日本儿童文学创作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的日本已经转变为一个民主主义国家。就以1970 年作为节点,日本迎来了战后儿童文学的第二个重大转折期。在文学作品中,家庭矛盾问题依然存在,例如父母不和睦、离婚、儿童离家出走等情节都有出现,某些悲剧结局被大胆运用于儿童文学作品中,该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被称为“禁忌的崩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就包括作家松谷美代子的《小さいモモちゃん》,在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第三卷《モモちゃんとアカネちゃん》中就相对正面地涉及了某些日本家庭中比较常见的离婚现象,可以说这部作品是日本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父母离异的作品,其中的主人公就包括了姐姐モモちゃん以及妹妹アカネちゃん,还有父母组成四口之家,作品中对这四口之家的成长故事进行了详尽描述。作品中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的モモちゃん以第一人称视角诉说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在生完妹妹アカネちゃん后母亲虽然身体状况欠佳但却依然坚持工作,而爸爸工作相当繁忙经常不能回家。作品有趣之处就在于创作者又从モモちゃん视角以第三人称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变化,为读者所呈现出的是这一四口之家家庭关系维系的无力感以及亲情快要被抛弃的负面情绪,相当真实。如此看来,日本儿童文学作品是非常写实的,其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令人触目惊心。而从昭和前期、后期的儿童文学作品看来,其中家庭关系的变迁是相当巨大的,就这一点也要通过日本昭和时代的《厚生省白皮书》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因为从昭和45 年(1970 年)开始,日本社会离婚率呈现出突然上升趋势,到1982 年12 年间日本的家庭离婚案例已经达到6 万起,且依然存在不断攀升趋势。而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家庭离婚率更高达51%(2021 年),可以见得在追求快节奏发展的日本社会中,夫妻婚姻家庭关系是相当不稳定的[4]。
严格来讲,日本的这一社会高离婚率是违反人类社会常态的,有必要从日本社会背景切入展开探索。在二战以后,日本专门修改了民法宪法内容,废除家族制度,同时缩小家庭规模,这直接导致日本家庭中三世同堂的情况锐减,夫妻二人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在如此社会背景下,夫妻之间的家庭关系状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具体来讲,本文认为昭和时代前后期日本家庭关系的变迁可以从儿童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几点:
性别分工意识逐渐增强。从战后日本看,日本正式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期,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结构极大减少了夫妻、妻儿之间的相处时间。在家庭中,妻子必须承担繁重的家务与子女教育工作,肉体上疲惫且精神不安,压力巨大,而这种极为明显的性别分工则被日本社会公认为最为理想的家庭组合。实际上,在日本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却严厉地披露了这一社会现象,即长期处于孤立无援状态下的母亲却出现了虐童、杀子、甚至是母子自杀等等“丧失母性”极端案例,不免令人心生唏嘘与不安[5]。
夫妻关系表现更加典型化。在日本战后时期,丈夫一般都会将所有收入交给妻子,再从妻子手中获得少许零用钱,妻子则主要负责掌管家务。可以看到,夫妻双方的角色形象相当刻板程式化,他们在扮演各自角色之余少有沟通,因此日本家庭中夫妻感情并不深厚,这也使得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中在表现日本家庭阴暗一面颇为拿手,是极度刻板的日本社会导致夫妻家庭关系、爱情关系被硬性割裂,夫妻感情不和所带来的正是对子女教育的疏忽,为当时儿童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就昭和时代后期看来,日本家庭关系变迁逐渐朝“核心家庭化”方向发展,这些都决定了当时家庭关系呈现出了平行并列走向。在如此家庭中,父母具有绝对至上权威,而子女则完全不可超越。当父母感情破裂后,子女只能选择默默接受。再一方面,夫妻之间的家庭关系伴随着丈夫的绝对权力被彻底削弱,夫妻双方逐渐趋于平等化发展,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采用性别分工来评价家庭关系标准是非常常见的[6]。
平成时代是彰显个性化生活的时代,该时代的日本社会更加自由民主,日本家庭也逐渐呈现出民主化表现态势,以性别分工的社会意识逐渐淡化,日本正式进入现代社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平成时代的日本儿童文学作品依然能够反映许多家庭关系变迁问题,即源自日本家庭的许多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其中就包括了未婚晚婚化、少子高龄化、家庭暴力等等,这些社会现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在展现日本新式家庭方面表现鲜明。
平成时代,高田桂子的《ざわきやまない》一书中就描述了两位具有同样家庭变故经历的少女,其中一位是主人公里子,她还有半年就参加升学考试,此时的母亲却留下里子离家出走,从那以后里子只能与祖母相依为命。在失去母亲后,里子对父母充满了责备与愤恨,而在经历一些事情后,里子尝试理解并找回自我,最后深刻领悟家庭关系的变迁,原谅了父母的行为,从此完成了一次心灵精神层面的自我成长过程。而在作品中,为里子带来莫大心理影响的就是转学而来的海归少女千佳。千佳因为厌倦了父母频繁调动工作、搬家,根本不顾自身想法而选择自杀,但自杀未遂,最终留在祖母家中生活。可以说两位少女都面临着同样的家庭问题,不同之处就在于主人公里子试图理解父母的苦衷,希望努力成为一名自主独立的女孩。而千佳则用最激烈、极端的方式选择开创自己的新生活道路,是典型的个性女孩。在这部作品中,舍弃父母、舍弃子女是最大的两个话题,它也客观反映出日本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形态。当然,就这部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来看,高田桂子是希望客观反映平成时期日本男女婚姻观中所发生的思想变化。具体来讲,日本人的结婚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在昭和时代,结婚生子、相夫教子是女性的终极幸福,这种思想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其中更有强烈的性别分工意识驱使。但在平成时代,现代职业女性取代了传统居家女性,结婚选项在她们的生活中从必选项转变为可选项,因此一生未婚、晚婚等社会现象频频出现。再者,日本人的离婚价值观发生改变,日本人普遍认为与其继续维持不幸的家庭婚姻关系,还不如选择离婚单身,再次寻找新的人生起点,这样对夫妻双方、对孩子都好。最后就是夫妻关系逐渐复杂化,在日本社会家庭夫妻缺乏交流这一问题一直都存在,所以才出现了家庭内分居、家庭内离婚、归宅拒否症等与婚姻价值观相关的社会性病症。这些都体现了在平成时代日本男女开始怀疑婚姻与家庭的本质,进而选择晚婚甚至是不婚[7]。
可以说,在平成时代,日本儿童文学作品中所刻画的日本家庭关系变迁更加自由开放,通过儿童读物来客观反映当代儿童与家庭,其对于社会问题的挖掘是相当到位的。相比于传统昭和时代,儿童文学的笔触也更加犀利和深刻,它更加贴近于日本现实社会与家庭关系现状,在突出社会问题这一题材选择上更加游刃有余[8]。
从昭和时代到平成时代,日本儿童文学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巨变是伴随日本家庭关系的变迁而变化的。日本儿童文学创作者始终都无视日本社会“禁区”,在突出刻画当代日本最为突出的家庭关系矛盾问题方面毫不惜墨,希望在儿童文学故事中为不同时代都处于迷惑与烦恼甚至仇恨与痛苦中的日本家庭指点迷津。而文学创作者在果断捕捉家庭中儿童形象过程中则更为细腻,刻画出了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诸多经典儿童形象,为今后的日本儿童文学领域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一次次警示日本社会中的男男女女,要珍惜当下生活,维系良好的夫妻家庭关系,成为优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