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义萍
(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镇教委,甘肃 嘉峪关)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响应新课改的形势要求,结合新课标理念创新教学实践。一方面,要充分提升美术教学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另一方面,也要强化美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面对新课改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美术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开展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助力其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个性、主体性以及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以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特点为基础,打造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掘生活中的艺术性,融入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各个学科都属于基础性学科,各个学科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教师通过强化美术学科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看待事物,因此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小学美术教学水平。
当前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讲解美术知识的时候,仍以文字形式为主,这不仅不能有效满足美术教学内容的灵活性特征,同时也会限制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现阶段小学美术课堂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授课,将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满足教学大纲要求,但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能力进行有效锻炼,进而限制了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受到教师教学思想传统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比较单一,与新课改背景下的创新教学理念相悖。与此同时,传统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部分教师自身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没能充分认识到创新美术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其制定的美术教学内容比较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会对资源造成浪费,也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
新课改背景下,虽然针对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定的创新,但大多数学校会将资金投入师资建设以及教学器材方面,不能完全满足美术学科的工具需求。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也需要不同的工具,若学校存在美术工具存储不足的问题,不仅会限制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还会阻碍美术知识的深入拓展,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重要价值。
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美术教师大多会根据教材知识特点制定教学流程,并不能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课上也以教师主导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和探究层次偏低,在进行美术学习活动的时候难免会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的问题,导致美术课堂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成效。
以往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大多数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材设置进行讲解,并安排学生进行练习与鉴赏。基于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只是完成了课堂作业任务,并不能有效激发其对美术的兴趣。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这种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美术知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更加简单、生动、直观地反映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缩短美术教师备课的时间。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创造美术学习虚拟空间,并将大量的美术资料引入其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在课前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并组织学生相互思考与讨论,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线上讨论组,在讨论组内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深化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认识。
1.生活场景
教师开展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应致力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同时加强其核心素养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场景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间的联系,借助生活场景来学习、思考美术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在构建生活场景的时候,教师应选择生活中的要素作为美术创作源泉,进而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作潜力。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应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美术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美术知识,进而将生活场景转变为有效的美术学习资源。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壮观与多姿多彩,让学生感受其丰富性、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及材料功能。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古代建筑图片,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与审美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在教室里张贴图片的方式进行场景化设置。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积极参与到古代建筑的学习活动中,并且可以激发其参与古代建筑造型、功能自主创作中,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家庭场景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提出要加强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一点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知识生活化”理念不谋而合,而家庭便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且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有“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论断,因此教师可以将场景化教学引入日常教学工作,通过构建家庭场景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家庭素材为创作背景,从而提高生活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在提高自身审美意蕴的同时,还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日后的生活中。
一是以“家庭构建”为主题,绘制相关作品。基于新一轮教育改革之中提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与人文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加大对美术材料的开发,如塑料水瓶、纸壳、石英砂等,通过二次改造的方式,与美术教材之中的教育主题相契合,在其中要让学生以帮助家长减轻负担和美化家庭环境的角度绘制相关内容,突出创新性,实现跨学科式的教学。二是可以在课堂之中开设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如将家中不用的物品带到学校,利用美术课程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二次改造,将其装饰于教室之中,增强教室温馨的氛围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视觉场景
打造视觉场景是教师基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特点,通过营造相应的场景来吸引学生眼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其感知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教师在打造视觉场景的时候,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视觉冲击力,进而促进抽象美术知识形象化的转变。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打造视觉场景,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青花瓷图片,带领学生初步了解青花瓷历史的同时,感受其鲜明、单纯、朴素、雅致的艺术特点。这样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官感受,并起到激发美术创作灵感的作用。而且,营造以青花瓷为主题的视觉场景还需要注重对青花瓷的表现内容加以展现,借助穿插的视觉空间来帮助学生完成美术知识上的过渡,实现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由低阶向高阶的发展。除此以外,在营造视觉场景的时候还应注重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更好地利用视觉场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总的来说,视觉场景的构建可以让视觉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以视觉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深层次学习,并进一步推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更多创新元素融入美术创作。
4.故事场景
教师通过场景化学习模式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感知,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故事场景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其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出故事趣味性、情境性特点,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丰富的故事场景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美术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还可以突出美术学科的深层次内涵,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创作质量。而且,故事场景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迷人的动画片”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故事场景创设,引导学生围绕动画片想象其中的故事情节,想象自己置身于动画片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进行故事场景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动画片中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以具体的故事场景为美术创作指明方向,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故事场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对动画片情境进行把握,教师在提供相关视频资料的时候还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载体,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素养,为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奠定基础。
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关注不足,更多是基于自主意识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美术知识。在对美术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转变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表达的机会,并开展相应的有效互动来强化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借助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美术教学内容来带领学生加深印象,巩固基础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先表达自己对自行车的印象,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鼓励其参与到自主创作中,同时通过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来增强学生开展美术创作的信心。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积极点评,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并实现其美术创作表现力的提升。
美术教学的开展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打造更自由的空间来实现头脑与双手的解放,进而促进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彩墨脸谱”一课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认识脸谱的同时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简单临摹和仿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创作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精彩的京剧视频片段,并向学生介绍脸谱的色彩和勾勒对人物形象的展现。其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脸谱,并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趣味性。而且,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教师还可以做到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对学生形成刺激,在满足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美术、理解美术。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外,教师还需要充分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发散性思维来强化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感知力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形式有助于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更加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艺术观点,探索出更多的艺术创新形式,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自主完成艺术创作。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与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将激励机制引入其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来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提升其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绘画作业,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除了加强激励机制的运用以外,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落实合理的教学评价,评价标准除了关注学生的绘画技能以外,还需要反映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整体表现。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画扇面”一课为例,学生要通过扇面作画感受扇子的美感与结构,部分学生在设计绘画中可能存在整体结构良好但笔法欠缺的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中值得表扬的地方,再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指导。美术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并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美术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起到关键作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通过落实场景式的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距离,并注重开展合理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不断促进学生创造力与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