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晶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互联网重塑了商业模式,以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为手段的新型营销方式正在迅速发展,传统营销向数字营销转型是大势所趋。而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实际要求不匹配,专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重塑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1]。在 “互联网+” 背景下,传统产业要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实现转型升级。市场营销专业要抓住时代的契机,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向大数据营销、新媒体营销、数字化营销等方向转型。
传统商科专业向新商科转型须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采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着眼数字经济发展,整合资源,催生数字化生产新业态及新模式,扩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学生解决企业产品和服务特色化、差异化、精准化、数字化的能力,加快传统经济流通转型、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传统商科专业向新商科转型目前普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信息技术支撑,课程体系中实践类课程占比不高,缺少合适的实验实训平台,师资队伍技术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缺少数据思维及技术运用能力,创新意识不足等方面。市场营销专业向数字化营销转型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部分高校由于缺少合适的校企合作企业,也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特色,对市场需求调查不够深入[2],导致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无法做到目标明确、定位精准,同时也不能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这样必然会影响到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水平。
由于对数字化时代市场营销专业转型发展缺乏深入理解,部分高校只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践环节,更替了部分陈旧的专业课程,替换为信息技术类的相关课程,没有采用系统的思想从顶层入手重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字化营销的综合能力,只能做到知识的叠加而非知识的融合。
培养应用型高质量人才,实验及实训技能的培训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提高实验实训环节的比例。对于商科类专业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需要深入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只需要具备技术思维,能运用相关分析处理工具解决市场营销中的问题即可。因此,需要合适的实验实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多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教师,技术水平欠缺,缺乏数字化营销的实战经验,无法胜任相关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而企业导师虽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理论教学能力不足。部分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主要采用跟课的形式,但高校专职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教师教科研工作量大,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跟课,而通过企业集中的师资培训也无法完全掌握相关技能,从而导致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没有到达预期。
创新与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但在专业转型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参加过真实项目,很多知识都是纸上谈兵,缺乏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部分学生只注重理论成绩及各类证书的获取,不重视综合能力的提升。思维不开阔、站位不高,思考问题理想化、片面化。特别是商科类的学生利用技术创新的能力缺乏,综合能力不强,这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针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在转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根据所在独立学院该专业转型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以下几条路径: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背景及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合作院校的实际情况及特色,与高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编制课程大纲等教学文档,丰富线上资源,共同制订系列管理制度及评估方式。
湖北工业大学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掌握新媒体营销、大数据营销、搜索引擎营销、数字广告等新型营销方式及技术,兼具大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及管理、大数据营销、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
找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特色,有利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水平。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特色,利用校企优势资源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形成包含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验实训环节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科基础课主要由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商务统计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等课程组成,从经济管理、数理基础、计算机技术三个维度为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主要分为两大模块,第一大类是传统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品牌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营销策划及市场调研等;第二大类是数字营销类课程,如新媒体营销、大数据营销、搜索引擎营销、Python程序基础等,这类课程通过课内实验、项目式教学、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提升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营销的能力。专业选修课主要通过数据可视化、商业数据分析、Web前端技术、SPSS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扩展学生知识面。实验实训环节依托企业的优势资源,以 “走出去” 与 “引进来” 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开展各类综合实训及专业实习,同时通过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实训环节的开设离不开功能强大的软硬件平台的支持,通过企业领域专家、丰富案例、真实项目、脱敏数据及行业影响力,实现校企深入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发展,通过仿真实验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融入汽车、医疗、零售、教育、电商、食品等多行业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场景下专业知识的应用,通过项目导入式教学方法,借助实践实训平台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体会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优势。
学校通过智慧营销实验室、直播实训室以及新文科智慧工场支持市场营销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中智慧营销实验室是与企业共建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营销实验中心,该中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作为底层技术,嵌入多行业商业数据分析工具,运用新媒体运营的技术及方法,实现全渠道精准营销。该实验平台及资源能满足营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拟实训、职业资格培训等需要,同时也可以供新文科类其他专业共享。
市场营销专业转型离不开一支理论水平高且实践能力强的 “双师型” 教学团队的支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按照 “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 的原则[3],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企业导师实战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高校教师理论扎实、教学水平高,双方互助互补,通过跟课、集中培训、项目合作、合作授课等方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校企双方还可以通过共建课程及线上资源、编写真实案例库、共同开发针对性强的教材等方式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灵活多样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通过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竞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商业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4]。
通过行业实际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认知。通过信息化工具的使用,锻炼学生的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综合性项目实战,以行业标准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获得成就感,加强专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最终把教学从知识传授为主的目标提升至以思维训练为主的目标[5]。
开展各项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教育部1+X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及各类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字化思维能力。
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专业需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借助企业的数据资源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时俱进,在数据驱动时代,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及技术开展相关活动。对营销专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平台搭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专业转型的路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传统市场营销专业向技术化转型,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数据化思维,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