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G需要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2-02-27 03:56周洁萍焦岩岩
教育观察 2022年3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效能职业

周洁萍,焦岩岩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群体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8年,颁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及自身教师角色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有着与教师职业荣辱与共的情感体验,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工作,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并有为此持续投入的行为倾向。职业认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ERG需要理论最初出现在奥尔德弗的《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书中,它是西方激励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奥尔德弗认为人类有三个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生存需要指个体生理与物质方面的满足,涉及最基本条件的需求,如食物、住房、交通等,可以通过金钱和薪酬得到满足。相互关系需要包括所有与重要的人有关的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往产生的信任、理解、归属感和关爱的需要。成长需要指个体追求提升自我的内在愿望,希望在工作中发挥潜力,施展才能,是个体对学习、培训和进修、职务提升等方面的需要。奥尔德弗认为,人的三种核心需求是可以同时并存的,在特定情况下共同作用于人,当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则更渴望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幼儿教师的需要也遵循ERG需要理论,当工作获得的物质报酬基本满足了幼儿教师的基本需要之后,相互关系的需要就转变为优势需要,支配其意识和行动。在工作关系中得到肯定和尊重的需要后,成长需要成为其突出需要,教师期望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获得职业上的发展和成功。因此,该理论可作为本研究的可靠理论依据。

一、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本研究以银川市151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魏淑华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2]该量表包含职业价值观(4项)、角色价值观(6项)、职业归属感(3项)和职业行为倾向(5项)四个维度,共18个题项,全部为正向题目,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教师职业认同越高。量表各因素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37—0.865,总量表α系数为0.933,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最终结果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总体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4.15,SD=0.51),各维度相对比较而言,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价值观(M=4.28,SD=0.57)、职业行为倾向(M=4.15,SD=0.51)、职业归属感(M=4.10,SD=0.64)与角色价值观(M=3.96,SD=0.61)。这一结果与国内程丽、陈书艺针对荆门市幼儿教师总体认同情况[3]及陈亮华针对江西省幼儿教师总体认同情况[4]的调研结果一致。说明研究被试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积极的认知,对其具备的社会角色较为认可。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提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有了一定的改善。

在本研究调查的幼儿教师中,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说明幼儿教师个体对幼师职业的意义和作用等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并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职业行为倾向这一维度得分也相对较高,说明幼儿教师对工作分内的事情能够尽职尽责,愿意积极配合完成教学工作。得分最低的是角色价值观,说明幼儿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存在偏差,且“个人教师”角色向“社会教师”角色的融合或归属的深度仍有待增强或深化[5],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认可程度不够。

(二)人口学变量上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情况分析

1.是否在编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情况

根据研究结果,是否在编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呈显著差异(t=4.679,p<0.001),表明编制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有很大的影响,职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与是否在编也均呈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在编的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普遍高于非在编的幼儿教师。在拥有同样薪资的条件下,在编的幼儿园教师比非在编的幼儿教师拥有更好的待遇和更稳定的工作条件,其心理期望能被更好地满足,对园所更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因此拥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水平;而非在编教师职位不固定,也没有将幼儿教师作为自己准备终身投入的事业,因而职业认同感较低。

2.不同收入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情况

通过对不同收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及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分析可知,收入与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显著相关(F=33.143,p<0.001),且收入在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收入的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高到低排序:4001元以上>3001—4000元>2001—3000元>2000元以下。说明工资水平会对教师职业认同产生重大影响,收入越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教师收入水平代表了教师个体在幼儿园的履历,主要表现在工作实力、工作功绩、工作阅历等方面,当教师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时,教师会认为工资与自己的工作价值不匹配,因而他们的职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

3.不同学历背景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情况

研究表明,学历因素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呈显著相关(t=4.466,p<0.001),即学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从四个维度上分析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发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幼师。学历为本科及其以上的幼儿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显著高于专科及其以下的幼儿教师,这与他们接受过较长时间的知识教育有关,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职业的认识越深入,专业化程度越高。此外,幼儿园会对高学历的幼儿教师抱有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需求,因此教师会在自身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与努力,其自我效能感也会更高。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

根据ERG需要理论所提出的三个核心需求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生存需要是使幼儿教师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兴趣和热情积极投入工作的重要前提,主要表现在给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上,只有先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使幼儿教师在衣食住行方面无所忧愁,才可能激发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关系需要是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必备的一种需求,幼儿教师需要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支持和认可。对幼儿教师来说,社会支持是影响其关系需求获得的外在因素,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使幼儿教师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角色价值观,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愉悦感。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低上,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促使幼儿教师努力追求专业成长,积极参与培训和进修,快速获得职务晋升,自我效能感从内部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

(一)收入偏低和缺乏政策保障是影响职业认同的现实因素

在我国,幼儿教师的薪资收入和待遇保障总体上相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更低。是否有编制对幼儿教师工资收入的影响非常大,在编教师比非在编教师拥有更稳定的收入和更好的政策保障。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其职业倦怠便会加深,更难认同所从事的职业,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度更难以保证,长此以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由此看来,收入偏低和缺乏政策保障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非常现实的因素。

(二)缺乏社会支持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外在因素

社会支持是个体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主要指幼儿教师从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它是教师个人成长所获得的外部保障。社会支持包括法律政策支持、人际交往支持、情感支持等,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满足幼儿教师相互关系的需要,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归属感。ERG需要理论提出人有相互关系的需要,关系的需要包括个体与重要他人,即家人、领导、同事、朋友等相互沟通、建立情感的需求,人们渴望在人际交往中被接受、被理解、得到爱和赞美。当幼儿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陷入困境时,具有高社会支持的幼儿教师能够获得家人朋友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自身会更加认可幼儿教师的角色价值。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增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三)自我效能感不足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内在因素

自我效能感来源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指幼儿教师对教育价值、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对幼儿学习发展方面影响能力的一种主观感知和判断。[6]自我效能感水平全面影响幼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行为以及自身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时情绪饱满,信心十足,较少有紧张或焦虑的情绪,会在工作中努力追寻成功,满足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7]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幼儿教师缺乏自信,容易忽视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总是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内心充满紧张、焦虑。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幼儿教师所受教育程度有关,较高的学历能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底气,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努力找寻新的方法解决和改进。

三、ERG需要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一)生存需要方面:完善待遇保障体系,提高幼师职业吸引力

根据ERG需要理论,生存需要是个体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需要,是获得高层次需要的必要前提。因此,想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首先要保障幼儿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从完善幼师待遇保障体系着手。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权利的保障来看,国家对在职幼儿教师缺乏专门、统一的职称评选指标,对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力度不够,导致幼儿教师长期处于教师队伍系列的末端,幼儿教师整体职业吸引力不足。[8]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国家需要完善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体系,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其他权益,尤其要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和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如提供教师住房、定期分发生活福利、保证教师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保证教师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等。还要重视榜样的力量,加强对优秀幼儿教师的宣传和表彰,为幼儿教师设置专门的荣誉称号和奖励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9]

(二)相互关系方面: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幼师角色价值观

ERG需要理论提出,人有相互关系的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个体渴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角色价值观,能够促使幼儿教师以更高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工作。首先,在当前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背景下,社会各方要全力支持幼儿教育事业,尊重幼儿教师的劳动付出,政府应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职业,从而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可度。[10]其次,幼儿园领导要时刻关心幼儿教师,与他们多沟通交流,为他们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幼儿教师的精神物质需求,让他们能够安心愉快地工作,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友好、和谐的环境氛围,积极鼓励与引导幼儿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归属感。最后,家长要支持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尊重幼儿教师的劳动和付出,以积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共同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三)成长需要方面:健全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幼师自我效能感

成长发展需要指幼儿教师希望自身工作能得到更好发展,科学制订职业成长规划,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能够获得职务提升等。为了满足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全面系统的培训。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增强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首先应当从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做起,制订合理的培训目标、科学的评价指标以及详细的、可操作的具体培养方案,并建立全面的监督体制;其次要制订明确的幼儿教师各阶段专业发展标准,并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量化评价细则,引导培训讲师、园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相关培训工作,政府应通过政策文件、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强化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保护幼儿教师的进修培训权。同时,幼儿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利用一切可学习资源,如教师网络学习平台、智库、教学资源网站等,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和专业化水平。

总之,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ERG需要理论,人的三个核心需要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不同层次的需要既可以共存也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幼儿教师有同时追求多种需要的权利,幼儿园管理者不能忽视幼儿教师的各类需求。只有满足了幼儿教师的核心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追求,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效能职业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