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芝,辛均庚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1]《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2]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游戏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途径,幼儿园音乐活动与游戏是不可分割的,这意味着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有其必然性。游戏化是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助推器,将游戏精神渗透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能实现幼儿园音乐活动与游戏的有机融合,让幼儿园音乐活动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经验和能力。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是探索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路径之一,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是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实践中存在不理解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不明确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目的与音乐素材、将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与游戏机械对接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的价值、目的与音乐素材、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的质量,让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成为助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
歌唱活动是使用嗓音进行的一种音乐表现活动。[3]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是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群体幼儿学习歌曲或歌谣,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是将游戏精神渗透于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中,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快乐地歌唱的活动。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活跃的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4]游戏化的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亲近音乐、愿意主动学习和探索音乐,并且保持着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主动参与的活动。
以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蝴蝶蝴蝶真美丽”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蝴蝶采花蜜”的游戏,将适量的呼啦圈散放在地板上作为小花园,引导幼儿随音乐歌唱并模仿蝴蝶飞舞的动作,要求幼儿在每一个乐句结束处飞到呼啦圈里模仿蝴蝶采花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歌曲每个乐句的第一拍敲奏一次三角铁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乐句。“蝴蝶采花蜜”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把“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活动中,实现玩中学。
幼儿音乐能力主要包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这四个方面。[5-7]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能够将音乐知识无形地渗透于音乐活动中,充分体现幼儿无意注意的学习机制,引发幼儿的操作欲望,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帮助幼儿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探索和理解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并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大胆进行个性表达和创意表现,从而让幼儿在乐趣中提高音乐能力。
以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咕呱呱”为例,歌曲《咕呱呱》的每一个乐句结束处都有一个四分休止符。教师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可以先引导幼儿在歌曲的每一个乐句结束处(即四分休止符处)拍手并模仿青蛙叫“呱”,之后引导幼儿将之前的动作换成创意表现青蛙跳舞的动作。这样,可以将游戏精神渗透于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四分休止符,避免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传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教师引导幼儿在乐句结束处拍手并模仿青蛙的叫声,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引导幼儿创意表现青蛙跳舞的动作,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创造力。本次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应追求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应以培养专业的音乐家为目的,而是以乐育人,充分发挥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让幼儿获得有益于其全面、持续性发展的学习经验。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让童心在愉悦中学习,让幼儿在释放天性、养成个性、唤醒智慧的过程中培养毅力、专注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全面、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为例,教师引导幼儿两两一组在歌谣的结束处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赢方为猫,输方为老鼠,若为平手则再来一次,直到分出输赢为止。之后赢方在原地读“小老鼠上灯台”这一句歌谣时老鼠逃跑,赢方读完这一句歌谣之后与输方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在玩剪刀石头布游戏时,需要迅速判断自己与同伴的角色,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赢方需要在输方逃跑时原地静止不动,待读完一句歌谣之后才可以追输方,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输方需要克服害怕的情绪,积极地参与游戏,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本次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对情绪的调节能力等,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喉咙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正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又具有实效的途径。[8]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目的是增强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将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的育人价值更好地渗透于音乐活动中,激发和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实现以乐育人的目的。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的音乐素材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因素,包括歌曲和歌谣两个部分。
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应选择适宜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歌曲。歌曲应以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儿歌、民歌为主,以培养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音乐文化的热爱,这对培养幼儿的“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优秀的儿歌、民歌,以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例如,与幼儿的名字相关且富有童趣的儿歌《你的名字叫什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民歌《其多列》等。
歌谣与歌曲之间的不同在于,歌谣使用的是语言、文字,而歌曲使用的是音调和乐谱;歌谣发出的是声调、语调,而歌曲发出的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9]由于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可能不易掌握歌曲的旋律,但是每个幼儿都喜欢 “说歌谣”。因此,朗读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朗朗上口的歌谣,对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要素,培养幼儿稳定的拍感、即兴创编能力、热爱音乐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小老鼠上灯台》《会叫的鞋子》《小燕子造房子》《好朋友们来联欢》等。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音乐学习进程,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每一环节的目标,将音乐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系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学习进阶路径,形成循序渐进、衔接得当、螺旋上升的音乐活动设计。教师应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幼儿适当、足够的脚手架,适时地支持和激励幼儿,让幼儿在能够“自我掌控”的音乐学习活动中,维持学习兴趣和热情,保障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维护和发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幼儿获得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力量源泉,使其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自信、勇敢地投入下一个音乐活动环节,并真实地感受自己的进步,体会成长的喜悦。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不断自我挑战、自我印证、自我超越,持续不断地获得前后衔接的学习经验,主动获得丰富、生动的生命成长体验。
例如,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猜拳歌”。首先,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合乐动作,即歌唱第一句歌词“小朋友我们行个礼”时鞠躬行礼,第二句歌词“握握手呀来猜拳”时自己左手和右手相握,第三句歌词“石碰布呀看谁赢”时按照节拍拍手,第四句歌词“输了就要跟我走”时按照节拍原地踏步。其次,幼儿在熟练掌握基本的合乐动作之后,教师引导幼儿与邻近的同伴合作玩游戏,即第一句歌词“小朋友我们行个礼”时两人互相鞠躬行礼,第二句歌词“握握手呀来猜拳”时两人握手,第三句歌词“石碰布呀看谁赢”时两人按照节拍互相击掌并在唱出最后一个“赢”字时玩猜拳游戏,第四句歌词“输了就要跟我走”时输方双手搭在赢方的肩膀上跟在赢方身后向前走,平局则两人手拉手一起走。最后,歌曲前三句合作游戏与前一个步骤一样,但是将歌曲第四句歌词“输了就要跟我走”改为“输了就要跟我做”,教师引导幼儿两人一组,猜拳决定胜负并进行动作模仿游戏,即赢方在第四句歌词时需要做四个即兴动作 (教师以两拍为单位敲手鼓帮助幼儿稳定速度),输方随即跟着模仿(教师以两拍为单位敲三角铁帮助幼儿稳定速度)。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设计了递进的歌唱活动环节,让幼儿在玩新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重复歌唱,不断地与同伴互动。每一活动环节幼儿都在不断接受重复与挑战,重复是对旧元素的巩固,挑战是对新元素的接受与学习,幼儿在这样迂回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迈进,提高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提炼与升华。[10]音乐与生活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化是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的应有之义。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生活是不可割裂的,幼儿的音乐学习体验需要与生活紧密结合。除此之外,幼儿游戏的内容是幼儿现实生活经验的反映,[11]因此,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必然需要生活化。创设生活化情境能激活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游戏能力,降低幼儿的音乐学习障碍,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分析和理解。因此,教师应立足幼儿生活,走进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使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焕发音乐的活力,将幼儿的音乐学习置身于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化情境之中。
例如,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咕呱呱”。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咕呱呱》的歌词创设“小青蛙找妈妈”的生活化情境。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人数用适量的呼啦圈围成一个大圆圈代表池塘,呼啦圈的小圆圈代表池塘里的荷叶。引导每一名幼儿扮演小青蛙站在代表荷叶的呼啦圈里,一边歌唱一边找青蛙妈妈。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游戏的玩法找青蛙妈妈,即在歌唱时模仿青蛙的动作随乐律动,并按照顺时针方向在歌曲的每一个乐句结束处(即四分休止符)跳到相邻的呼啦圈(代表跳到下一片荷叶找青蛙妈妈),直到歌唱结束。幼儿以顺时针方向一边唱歌一边找青蛙妈妈。几轮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没有找到青蛙妈妈”,引导幼儿继续以逆时针方向一边唱歌一边找青蛙妈妈。待幼儿对歌曲熟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小青蛙找妈妈”的生活化情境创编音乐作品,如用刮胡代表青蛙,手鼓代表小熊,三角铁代表小蜻蜓,以《咕呱呱》这首歌曲作为主部,以小青蛙与小熊、小蜻蜓的对话作为插部,形成ABACA的小型回旋曲式。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用呼啦圈模拟池塘和荷叶,引导幼儿通过扮演小青蛙找妈妈等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并通过语言引导“没有找到青蛙妈妈”让幼儿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的音乐要素,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化情境中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编音乐作品,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与同伴创意表达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对生活的升华以及个性与共性交融的美。
幼儿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11]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幼儿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选择是实施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的重要媒介,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师应挖掘生活材料的游戏价值,尝试将生活材料与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让生活材料成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载体,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生活材料的运用创意。教师可以从生活材料的外观、运动形态、音响特点等方面探索生活材料的游戏价值。例如,引导幼儿把气球想象成小鱼吐的泡泡、呼啦圈想象成花园或池塘里的荷叶、布料的波动想象成海浪的起伏、摇晃罐子中的硬币发出的声响想象成鸭子游水发出的声音、晃动塑料瓶中的豆类发出的声响想象成雨声等,从而用生活材料协助音乐活动构成一个又一个想象中的生活画面,让幼儿置身于充满想象的音乐世界中。
例如,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春雨沙沙”。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ABC三组,引导A组幼儿唱歌曲《春雨沙沙》,B组幼儿摇晃装在塑料瓶中的沙子、豆类等,模拟雨声,用筷子敲杯子、碗、锅等模拟雨落在物体上的声音,C组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种子成长的情境。教师引导幼儿讨论,ABC三个组分别创作“音乐作品”,将创作好的“音乐作品”以图画的方式记录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按照ABC三组的表现展示幼儿的“音乐作品”。在本次音乐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挖掘塑料瓶、沙子、豆类等生活材料的音乐价值,通过摇晃、敲击生活材料发出声响模拟雨声以及雨落在物体上的声音,让幼儿置身于“春雨沙沙”的情境中。运用生活材料创设想象中的生活画面拉近了幼儿与音乐的距离,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可能。在此过程中,每一名幼儿既是音乐美的鉴赏者,也是音乐美的表演者以及创造者,这对拓展幼儿音乐表现和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幼儿在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中并非旁观者,教师要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必然需要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给幼儿充分尝试的机会,丰富幼儿的意义建构,帮助幼儿深入参与音乐实践。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被调动的感官越多,越能专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越能确保在音乐活动中实际参与和心理参与。幼儿在游戏化的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中体验着、领悟着,可以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不断激活创造潜力。因此,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歌唱、律动、游戏、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联通听觉、视觉、语言与运动区域,丰富幼儿的成长经历,加深音乐活动体验,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音乐,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主动建构和主动发展。
例如,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闪烁的小星星”。首先教师可以拿出小星星的卡片和一块黑色的布(作为夜空),营造小星星卡片在黑布上随着歌曲中的音高位置和旋律上下跳舞的画面。其次,教师将高音木琴或中音木琴竖起(低音在上高音在下),敲奏歌曲旋律,引导幼儿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音高位置和歌曲的上行旋律、下行旋律,引导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在原地用双手扮演小星星做高低动作,表现出小星星在夜空中上下跳舞的画面。最后,引导幼儿用整个身体扮演小星星,一边唱歌一边在原地用肢体随歌曲的上行旋律和下行旋律做出高低动作,表现出小星星在夜空中上下跳舞的画面。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听觉、视觉、动觉感知不同的音高位置、上行和下行的旋律,从而学习歌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民间游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民间游戏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特点为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提供了空间,为幼儿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可以把切西瓜、老鹰捉小鸡、击鼓传花等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使其更具有教育性、适宜性、灵活性、时代性,实现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融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可以让幼儿接受民间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例如,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找朋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玩民间游戏“找朋友”,即全体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教师或者一名幼儿站在中间准备发出游戏指令,其他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同方向转动,在唱到歌曲最后一个字“友”时,由教师或一名幼儿发出诸如“三个朋友”“四个好朋友”等的指令,相应数量的幼儿需要迅速抱在一起,以示找到了好朋友,未找到好朋友的幼儿则退出游戏。之后不断变换游戏指令,幼儿听到新的游戏指令继续寻找相应数量的好朋友。在这一活动中,幼儿需要在歌曲的结束处根据相应的指令寻找朋友并快速地抱在一起。本次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热爱民间游戏的情感,还可以使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密切、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从而实现民间游戏“找朋友”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让歌唱活动变成幼儿的音乐游乐场,充满魅力,让每一个幼儿融入音乐学习活动成为可能,落实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游戏化中,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游乐场里畅游,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一起在玩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欢愉和感动,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增长智慧,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