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路径探究

2022-02-27 02:50:55王代朝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三全育人育人

王代朝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路径探究

王代朝

[南开大学]

国家安全是定国安邦的基石,开展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落实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的必然举措,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存在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宣传教育方式单一、课程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考核评价缺位等突出问题,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从核心引领、课程改革、安全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三全育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1],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有着丰富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只有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高校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从全员、全程、全方位等维度,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师生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进而推动全社会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一、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国家层面:是落实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的必然举措

进入新时代,世界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经济与政治重心出现转移,新兴国家群体逐渐崛起,全球政治开始觉醒,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演变,加速了这一变化。虽然,我国国家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有序可控,但也要看到,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和发展环境,境外间谍机构从未停止策反、渗透活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频频通过干涉香港、台湾问题意图阻碍我国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尤为艰巨。国家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内涵、外延不断丰富。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规的客观要求,也是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所在,高校要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辨别是非、提升防范本领,教育学生敢斗争、会斗争,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二)社会层面: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迭代更新,信息化时代加速到来,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等方面变化显得有些滞后,存在文化坠距现象,尤其是在安全教育、安全理念、安全素养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是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时代大任,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可有力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夯实社会安全稳定基础。

(三)学校层面: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也列入其中,国家安全教育已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机体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丰富、外延广泛,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生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具有充沛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资源。高校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国家安全素材、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具体实践,把青春奉献给祖国、把汗水散在中国大地。

(四)个人层面: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青年学生富有朝气、积极活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但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拉拢、分化和腐蚀的主要对象,境外间谍机关诱骗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窃取、出卖国家秘密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社会阅历普遍匮乏,明辨是非能力不强,如果学校不重视国家安全教育,必然会导致学生防范意识低,甚至可能会被境外情报机关拉拢,引发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做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和案例警示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警惕性,增强鉴别能力和处置能力,做到不窃密、不泄密,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二、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颁布了国家安全法,发布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从多层次、多角度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做了部署,整体上来说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形势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安全领域,认为国家安全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国土等方面,没有重视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新领域,存在盲点、盲区。二是对当下国家安全形势认知不足,不能及时甄别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容易受外来文化输入影响,如上海师范大学吴跃东通过对上海1246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2],很多学生对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没有一个较为客观和清晰的认识。

(二)宣传教育方式单一

一是宣传教育时间相对集中,部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集中在国家安全教育日、新生军训等节点,在这期间密集开展活动,普及国家安全知识,但其他时间缺乏常态化安全教育机制,存在分散性、零星化、运动式教育情况。二是教育方式单一,大部分学校通过专题培训、现场问答、主题观影等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讲解式宣教多、体验式教育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课程建设尚不完善

课程教学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开设专门课程,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主要有军事理论课、思修课、《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但讲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较少、课时较短,学生受众也有限,未能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同时,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灌输教学方式,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抬头率较低,不能很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四)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一般由思政教师、保卫部门或武装部干部、学生辅导员等人员承担,一方面,一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学习,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和领悟不够深入,把握核心要义和理论内涵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知识传授、塑造价值效果需要再提升;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是兼职负责国家安全教育,时间和精力较有限,不能很好结合时政热点、贴合学生实际去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

(五)考核评价机制欠缺

考核评价是推动落实的有力抓手。一是部分高校缺乏国家安全教育评价机制,一些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比如考试、论文等,侧重于结果考核,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高校监督体系不完善,有些学校虽然重视国家安全教育评价,把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同考核,采用理论学习与军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推动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因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考核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核心引领,推进“全员”育人

国家安全教育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理念,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引导师生全面自觉践行,推动高校安全教育再上新台阶。一要提升思想认识,高校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将国家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顶层设计,为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指导。二要完善体制机制,高校要构建和完善考核、激励、督导机制,充分调动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发挥优势,激发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形成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校园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三要强化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配强教师队伍,大力引入国家安全领域专业教师,选聘国家安全机关等校外专业领域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教育培训,高校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元为纲,紧跟时代发展,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调研、主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要着力打造理论过硬、业务精湛的教育团队。

(二)深化课程改革,贯穿教育“全过程”

一是高校要探索开设国家安全必修课[3],填补专项课程设置空白,要配备专业教师队伍,统一教学内容,采用研讨互动、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改进国家安全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二是要深化课程融合,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军事理论、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政课和专业课程中,明确专题教学课时,确保国家安全教育贯穿在学生教学各个阶段,促进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三是要积极发掘课堂资源,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和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时政热点、专业特点、学生兴趣点和成长阶段,深入挖掘课堂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国家安全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如针对理工科研究生,可以从科研项目保密方面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三)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高校要大力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体验式”“渗透式”教育。一是发挥社团育人功能,通过平安志愿者协会、国旗护卫队等社团组织,广泛开展诸如定向越野运动、经典电影重演、演讲比赛、剧本杀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扩大国家安全教育辐射面,提高师生参与度。二是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日活动,在新生开学、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防教育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活动,打造主题观影、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在活动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增强国家安全教育感染力和渗透力,提升安全育人效果。我校在今年国家安全教育日联合天津市国家安全局开展国家安全进校园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被多家媒体报道。三是借助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整合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和广播站、LED显示屏、电子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形成宣传矩阵,开辟专题专版,以鲜活有趣、贴近师生的方式宣传国家安全知识,营造良好国家安全文化氛围。

四、结语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同心而谋、同向而行,更需要学生主动作为、勇做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推动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2]吴跃东.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9(03):39-45.

[3]卜浩然.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8(12):62-64.

该课题获天津市高等学校安全管理协会2019- 2020年度高校保卫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支持,项目名称: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安全观三全育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38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