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桃,高培唐,王仁祥
(云南墨斯墨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昆明 650033)
专业技术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术、技术水平、能力,以及学术、技术水平能力层次的重要标志。职称申报评审是评价、选拔、认定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制度和重要方式,对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聘用、使用管理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激励、建设、发展和壮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是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职称管理服务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形成统一的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满足职称工作在线申报、在线审核、在线评审的创新工作需求,实现“互联网+职称”的总体目标。
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职称评审考试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职称证书查询验证服务。平等的职称服务平台、简化的申报手续和审核、透明的申报评审制度、公众的证书查询验证等职称管理服务需求进一步明确,全国大部分省份开始着手建立和健全省级统一的职称管理服务平台,但目前职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职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与信息化管理相比,专业技术职称传统管理方式主要是职称申报个人、各环节审核部门、评审专家全程进行人工填报和操作的方式。具体是由个人按照申报评审要求填写相关基础表格,如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表、评议评审名册表、送评材料一览表、评审材料提要表等,按照要求准备相关附件证明材料,包括基础附件,如身份证明、学历证明、职称证明等;业绩附件,如获奖表彰证明、项目课题证明、学术论文报告等,并将相关基础表格和附件证明材料按照要求顺序装订成册后,根据个人所在单位性质、等级以及申报职称的等级、受理评审委员会的单位情况,分别经过个人所在单位、单位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核后交由评审专家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传统管理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已不能满足和适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技术职称管理部门主要是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管理和实施。但结合专业技术职称的职称系列、评审专业、职称等级等相关情况,导致了专业技术职称的受理评审委员会多而散,分布在了省级、市级、县区级政府行业职能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国有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各评审委员会按照各自的受理对象、评审专业、评审条件、工作计划来安排和开展申报、审核和评审工作。同时,专业技术职称还可以通过考核定职、资格考试等方式取得。因此,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专业技术职称的牵头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管理,则会使管理难度,管理压力增大,管理效能较低。
1.2.1 政策繁、文件多
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政策和文件出处从纵向上看,有国务院、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宏观管理层面的政策和文件,也有国家相关部委、省级相关厅局等针对具体系列的改革意见及条件层面的政策和文件,还有省级、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评委会具体承办部门的年度申报计划、申报要求等具体申报层面的政策和文件;从横向看,有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计算机与职称外语的考试要求、特殊人才破格申报、非公经济组织人员申报、基层单位人员申报、转专业申报培训要求等一系列不同的政策和文件。同时,还存在部分现行执行的政策年代久远的问题,该类政策文件一方面难于寻找和学习,另一方面又不适应当前专业技术职称的发展形势。
1.2.2 流程复杂、难以掌握
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审核流程一方面要根据申报人员所在单位的行政区域、单位性质、单位等级以及申报人员是否属于劳务派遣等因素进行判断,另一方面又要结合申报人拟申报职称的等级、评委会等级等因素才能最终判断申报审核的流程。条件不同,流程不同,普通申报人员很难清楚地掌握申报流程相关要求。
1.2.3 部门较多、寻找困难
专业技术职称根据管理权限一般是省、市、县区分别管理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但权限下放后出现了市级部门管理和评审了高级职称、县区级部门管理和评审了中级职称。一些地区还存在部分系列、部分专业或部分等级的职称没有可以受理的评审委员会,必须办理委托评审的情况;部分评委会还存在对受理和评审专业界定不清的情况。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推进,评审委员会目录又进行了年度动态调整,如云南省2018 年公布的评审委员会有1 677 个,2019 年有1 793 个,新增136 个,撤销24 个,调整整合33 个,信息变更860个。申报人员很难一次并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申报的评审委员会。
1.2.4 周期较长、耗时耗力
专业技术职称每年度只可申报一次,且只能申报一个评审委员会,因此每年一次的申报机会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申报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职称申报工作。一方面是在申报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政策学习研究、整理业绩附件、撰写申报材料,另一方面是在申报中需要逐级报送材料进行审核和盖章或材料的反复修改或送交审核,材料初审通过后还需要评前公示、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过程直至领取职称证书才完成全部申报评审过程。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前需由工作人员将上会参加评审人员的材料运输到会场,并根据学科、专业、单位进行分类、分组、分发至对应的评审专家,职称评审对工作人员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2020 年昆明市建筑工程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分别有2 174 人、3 231 人上会参加评审,评审纸质材料需要使用货车进行运输。评审中需准备和打印大量的申报条件、评议名册、个人业绩简表等材料并分发给评审专家,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并且无法实时掌握评审进程、指标要求、评审数据。评审后由人工完成纸质评分、投票、表决等表格的收取,以及计算分数、统计票数等工作,计分统票过程漫长且容易出错,无法节省专家及会议时间。
职称申报人员只有一份完整详细的纸质材料分配给主审专家,评审过程中其余专家也无法完全掌握申报人员的详细情况和业绩,未能体现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评价机制。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完成后,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统计和分析各区域、各领域、各等级的职称申报数据或评审数据,不能有效利用职称数据形成相关研究分析报告,更不能为政策制定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建设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能够解决和实现平台统一,快速申报,高效评审,及时统计等具体问题。平台统一能够有效、统一地提供申报政策、申报通知、证书查询、评审公示、问题咨询等公众窗口和平台;快速申报能够实现在线填写、附件上传、在线审核等功能,可避免申报人员修改材料来回往返奔波,也可以实时在线查看申报评审进度;高效评审能做到匿名评审,量化评分,进一步体现职称评审的公正、公平及公开机制;及时统计可设置不同的评审统计要求,及时汇总结果,数据准确无误。
建设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互联网+人社”2020 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手段,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要求。
建设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能进一步优化职称申报、评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通过数据应用充分挖掘人才资源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从逻辑上分为支撑层、数据层、构件层、应用层、用户层、标准规范及机制等六个部分,具体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系统构架设计
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业务流程一般为申报个人填报提交,职称办事机构初审推荐(个人所在单位、单位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称评审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备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认发文。
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流程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包括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填报系统、职称审核系统、职称评审系统、证书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附件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系统、同行评议系统、专家管理系统九个子系统。
3.3.1 职称填报系统
实现职称在线申报、规范管理、快捷服务,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包括专业技术人才账号管理、基本信息管理、职称信息管理、职称申报表填写等模块。可满足国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人员申报县区级、市级、省级的各类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同时还可满足正常申报、破格申报、转系列申报以及考核认定取得职称。
3.3.2 职称审核系统
根据职称办事机构管理的审核要求设置不同流程,可多层次地垂直审核、平行审核,审核环节可逐级记录和追溯查询;可根据要求针对不同表格、不同内容、不同对象进行快速、便捷审核;实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审核权限分配,实现审核责任落实到人的网络化审核。
3.3.3 职称评审系统
根据评审委员会对职称评审的要求,设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等多种划分类型的、多轮次的评分、投票的评审,评审时可进行量化评分、投票表决,可实现匿名评审,可设置通过率等个性化的要求和功能。
持水力:参考李念文等[13]方法进行测定;取 5 g鱼肉块(W1),放入双层滤纸之间,装入离心管中,在离心力1664 g下离心10 min。离心完毕后立即对样品进行称量(W2),重复3次,取平均值。
3.3.4 证书管理系统
证书管理系统包括职称证书打印、补证、真伪查询、条码管理等功能,解决传统职称证书查询追溯性差、真伪辨别性弱、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形成新一代电子职称证书管理系统。
3.3.5 统计分析系统
统计的内容包含基础信息类指标、职称评审委员会指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专业技术职称备案指标等。按照各类相应指标抽取数据信息,生成不同类型的绩效统计信息图。
3.3.6 附件管理系统
为职称申报、审核、评审等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本地附件存储服务器;可按要求设置基础附件、业绩材料、专项附件等不同类型的附件上传、查看、整体下载等功能,实现职称电子档案的存储。
积极推动专业技术人才“互联网+继续教育”。紧扣高校资源,为专业技术人才对应所属专业领域建设培训方式及培训课程,依托继续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兼容开放、资源共享的继续教育网络体系。
3.3.8 同行评议系统
根据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改革趋势,建立专业技术职称代表作同行评议系统,不仅实现了“同行评议”的无纸化,而且系统上传材料、分配单位、分配专家、专家评议的全过程可视化、可追溯,保证了送审人员对评议全过程的把控以及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和科学规范。
3.3.9 专家管理系统
建成多用途、多领域共享的人才、项目评审专家管理库,实现库内专家入库、出库动态管理,满足评审专家按学科、按领域的随机、快捷、对口、公平抽取,可及时发送评审短信息给专家,减少人工通知的烦琐。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平台既是职称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职称改革的制度需要;既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需要,也是人才强国发展的战略需要,但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考虑和结合职称系列专业繁冗、职称办事机构较多、申报流程差异复杂、申报条件内容有异、平台操作简明扼要、平台功能满足要求等各方面的因素和要求。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人工职称管理方式与信息化职称工作方式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职称信息化平台的构架设计、流程设计、功能设计等平台内容,为今后职称管理部门在建设和健全职称信息化平台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同时,在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运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和总结,才能充分达到和全面实现职称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才能为职称改革与发展、人才发展与壮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