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莹
摘要:目的 分析CT和MRI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临床疑似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CT和MRI检查,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CT和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130例疑似脑梗死患者中有120例确诊为脑梗死,经CT检查,检出脑梗死88例;经MRI诊断,检出脑梗死117例。MRI对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CT,P<0.05。不同病灶位置检出情况,MRI高于CT,P<0.05。对于梗死时间<24 h和24~72 h患者,MRI检出率高于CT,P<0.05;超出72 h患者,CT和MRI的诊断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临床诊断中,MRI的诊断效能较CT更好,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病灶位置,对脑梗死早期的诊断检出率更高,利于临床医师尽早诊断、尽早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CT;MRI;诊断效能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理机制表现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患者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性硬化或血栓,血管管腔逐渐狭窄甚至达到闭塞状态,从而导致脑部组织出现急性供血不足而发病[1]。患病后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功能障碍、偏瘫、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偏差等,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同时在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影响下,该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发病前病情具有隐匿性等特点。患病后6 h以内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为6~72 h,亚急性期为72 h~10 d,超出11 d则为慢性期[2~3]。发病早期阶段若未及时发现予以科学治疗干预,在病情影响下将对脑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探寻一项高效且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用于诊断脑梗死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CT、MRI等,但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存在一定差异性[4]。相关学者在其臨床研究中提出,在诊断脑梗死患者时MRI的诊断效能比CT更好,特别对发病时间在72 h内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CT[5]。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CT和MRI在脑梗死的诊断效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临床疑似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CT和MRI检查。130例患者中包括74例男性,56例女性;患者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4.58±5.64)岁;58例合并高血压、42例合并糖尿病、26例合并冠心病。入组患者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下。(2)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多次就诊治疗。(2)有头部外伤史且接受过手术治疗者。(3)确诊为脑部肿瘤疾病者。
1.2 方法
CT检查方法:辅助患者在检查床上行仰卧位,并叮嘱其禁止随意晃动头部,将眶耳线作。为基准线扫描设备为东芝层螺旋CT,设置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管电流、扫描层厚及间距分别为120 Kv、120 mA、5 mm、5 mm。设定相应序列后,对患者整个头部予以扫描。完成平扫后,由肘静脉注射优维显予以增强扫描。将扫描结果以CT处理工作站做处理,重建患者冠状位、矢状位的图像,由PACS系统做数据传输。由两名主任级别诊断医师对CT图像进行审阅,达成一致意见作为最终诊断结果。
MRI检查方法:告知患者将身体中金属物质取下,并引导其于扫描床上行仰卧位。检查设备为西门子1.5 T磁共振仪。采取轴位全脑扫描,将层厚、层距分别设置为5 mm和1.5 mm,将FOV设置为230 mm。调整参数如下,T1WI:TR=500 ms;TE=7.8 ms;矩阵=256×256;分2次对数据进行采集,flipms,设置矩阵为448×336;分4次对数据进行采集,flip角=150°。在恢复液体衰减反转后,行FLAIR,TR=900 ms;TE=109 ms;T1 2500,设置矩阵256×256,完成1次采集后,flip角=150°。DWI弥散成像:TR=2900 ms;TE=84 ms,矩阵设置128×128,分两次对数据进行采集,b=0,1000。将获取的MRI图像由2名主任级别诊断医师判定,达成一致意见后作为最终统计结果。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梗死时间及病灶位置。(2)统计CT和MRI对脑梗死的诊断结果。(3)计算CT和MRI对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4)统计CT和MRI脑梗死病灶检出情况。(5)统计不同梗死时间CT和MRI检出情况。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确诊结果分析
130例疑似脑梗死患者经诊断确定120例为脑梗死,其中33例梗死时间在24 h以内,58例梗死时间在24~72 h,29例梗死时间在72 h以上。病灶位置:24例为额叶、21例为颞叶、11例为顶叶、19例为小脑、基底节区25例、丘脑20例。
2.2 CT和金标准诊断结果分析
CT检查结果有93例与金标准相符。见表1。
2.3 MRI和金标准诊断结果分析
MRI检查结果有125例与金标准一致。见表2。
2.4 CT和MRI诊断效能分析
MRI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P<0.05;不同诊断方法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5 CT和MRI病灶检出情况分析
不同病灶位置检出情况,MRI均高于CT,P<0.05。见表4。
2.6 不同梗死时间CT和MRI检出情况分析
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h~72h的检出率均高于CT,P<0.05;梗死时间>72h的检查情况,MRI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其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6~7]。该病病情进展快,在发生脑梗后的6 h,血脑屏障将出现严重损坏,随着血清蛋白向细胞外间隙渗透,将进一步增加细胞膜离子泵的通透性,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针对疑似脑梗死患者应予以尽早科学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病情归转。
本研究发现,130例疑似患者中确诊120例,经MRI检查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均高于CT,P<0.05;不同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论和胡蕾[8]的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CT和MRI均为临床诊断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二者各有优势,且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价值。但在脑梗死疾病诊断中,CT扫描借助于X线对颅脑予以深层次扫描,通过区分正常脑组织和病变脑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效果来确定病灶特征。基于射线吸收值的差异绘制出颅脑结构图像,进而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及范围[9]。但在图像清晰度及分分辨率方面,CT检查远不如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而言,于骨边缘位置可能存在条纹暗影,对临床判定产生影响,增加误诊或漏诊概率。而MRI的成像质量明显高于CT,骨结构不会影响扫描结果,能够对病变位置的数据指标予以清晰显现。对于直径小且隐匿的病灶可通过多层面扫描,多参数成像,获得更多的病灶图像信息,提高诊断效能。对不同病灶位置予以区分,MRI对不同病灶的总检出率为97.50%,明显高于CT的73.33%。说明相比于CT检查,MRI针对脑梗死有着更高的分辨率。在检查时,MRI能够结合脑细胞核氢元素及脑细胞共振形成图像,清晰显现脑细胞的活动,及时准确定位梗死病灶。这一结论与陈鹏飞等[10]学者的结果相似,说明MRI能在早期更准确的发现梗死,能够对脑细胞脑核的氢元素予以标记,可反馈出脑细胞的活动情况,比CT更早检出病灶[11]。另外,MRI对脑梗死脑水肿的水分检查敏感度更高,在T2加权成像中能够高特异性表达出水的聚集状态,提高早期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MRI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效能比CT更好,同时能够更准确区分病灶位置,利于早期确诊,指导临床医师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但MRI检查费用比CT高且检查时间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剑,彭光明,陈学君,等.CT、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1):16-18.
[2] 陈瑞鑫.对比分析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J].糖尿病天地,2022,19(1):163-165.
[3] 鲁本艳,胥胜江,李钟艳,等.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2,35(2):102-103.
[4] 闫智芳,张显利.MRI与CT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診断效能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9):122-124.
[5] 丁光真.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的诊断价值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1,12(4):56-57.
[6] 郑晓昀,钱向东,苏仕炜.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检出率、病灶直径、发病部位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4):258-259.
[7] 李明忠,李畅,贾学磊.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疾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1,17(1):46-47.
[8] 胡蕾.对比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3):128-130.
[9] 高畅.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死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37-39.
[10] 陈鹏飞,梁奕,王剑.CT与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有效性评价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7):21-23.
[11] 黄汝军,黄建军,王忠良,等.MRI及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3):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