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新姿
(贵阳学院 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人的活动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效应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的活动的结果进行价值性的评价[1]320。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矛盾,人的活动的结果既有积极的正效应,又有消极的负效应。
人的活动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作用具有双重效应,这也充分体现了人的活动作用的辩证本性和矛盾关系。所谓正效应是指人的活动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作用所产生的积极的、肯定性的结果,它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所谓负效应,是指人的活动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作用所产生的消极的、否定性的结果,它不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并且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在研究正效应和负效应的辩证关系时,应坚持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就是从人类和社会的整体出发来评价正负效应,只有坚持全面性的原则,才能形成客观而科学的价值判断。而发展性的原则,就是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出发来评价正负效应,只有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其价值判断才有可能是客观科学的。
人的活动是自觉能动的活动,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人的活动必然要追求活动目的的实现和自己需要的满足,追求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有利的活动结果,追求积极有利的正效应。人的活动理应是一个包括人、自然、社会在内的系统工程,人理应从系统性、整体性出发,追求反映这一系统的内在联系的全面性的目标。也就是说,人在自己的活动中,既要保证对系统的改造获得成功,从而满足自身的需要,又要同时保证系统能够维持其正常运行机制,从而不伤害人类的长远利益。
人、自然、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是十分复杂的,其运行机制和运行状况及结果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人的具体活动只能追求特定的目标,人不可能既完全了解该系统的全部矛盾和要求,又完全预测到他的活动给该系统造成的全部影响和后果。因此,人的活动总会带有某种无知性和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其负面效应的产生就难以避免。
人的活动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具有辩证的双重效应,既有积极的正效应,又有消极的负效应。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活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造成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必须辩证地、具体地分析人的活动的双重效应,增强正效应,减少负效应,以此对人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规范。
人的活动之所以能对自然界发生作用,产生双重效应,主要在于:人与自然界、人的活动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不是超自然的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界,必须既依赖于自然界,又作用和改造自然界,而人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双重效应就产生于人作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1]328
人的生理器官、自然力、生命力是自然的、生物性的,人的生理器官的运作,人的自然力、生命力的发挥乃至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要服从自然规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同时,人还必须以一定的自然空间作为自己生存的场所,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空气、阳光、水等维系人的生命的自然物质。人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也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来自自然界,需要从自然界取得原材料进行加工,以此来满足多样化的生活、生产需求。总之,现实的人依赖自然界,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的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活动,人依赖自然界,需要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存基础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要,而自然界又不会以现成的状态来自动满足人的多样化需要,从而构成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2]。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一矛盾。人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依赖自然界,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自觉主动地作用和改造自然界。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自觉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它对自然界的作用和改造最终还是为了人自身的利益,为了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在作用和改造自然界时,其根本目的就是使自然界发生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产生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效应,从而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再到智能文明的人类文明变迁过程中,由于智能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在自然环境保护上有数量可观的创新应用,比如:垃圾分拣机器人能更好地进行垃圾分拣回收;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河道污染防治;人工智能监测树木枯化或者监测森林火灾,有效保护地球之肺;气象污染防治和气象预测;等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灭绝,自然生态多样性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受利益驱动,不少偷猎者瞄准珍稀的动植物进行猎捕贩售,而政府机关刚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源头上监控偷猎者,从而阻断其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也有机构利用卫星图像、遥感测绘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测量农耕田地,从而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可以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极大优势更好地保护自然界,人工智能技术恰恰具备这样的能力,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产生了积极的正效应。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人对于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无知性,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和改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使自己的活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效应。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不断扩大,冲突不断加剧,从而也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
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矿石分拣虽加快了开采速度,但也加快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分析预测能力来探明油田或海洋资源,有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体来看,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活动给自然界带来的更多的是积极的正效应。
人的活动之所以对社会发生作用,产生双重效应,主要在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动作为人存在的根本方式,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活动既依赖社会,又作用社会,改造着社会,创造着新的社会。没有这样的关系和作用,就没有人的活动对社会的意义,更谈不上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双重效应。
真正的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性,更重要的是,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具有社会性,这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1]334。人的本质同社会的本质是不可分割的,社会的一定性质也就是社会的人的一定性质,社会的人的一定性质也总是体现着社会的一定性质。
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一定的社会环境。作为人存在的根本方式的人的活动,也同样依赖一定的社会环境,受到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环境的一切,都与人的活动有关。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离不开人的活动。
没有人类的生产活动,就不会形成生产过程中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会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一定的政治活动和思想观念活动,就不会有上层建筑。也正是人的生产活动,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导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同样离不开人的活动,它们是人的活动所形成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人的活动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结晶。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智能输入法可以根据之前输入的内容,推荐接下来可能要输入的内容,减少我们在输入文字过程中消耗的精力。手机可以帮助人们翻译文字或语音内容,也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语音输入,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交流。在摄像功能中,人工智能识景让摄像者获得了更好的画面颜色效果,对图像进行防抖处理让画面更加流畅,人工智能超分辨率让我们能将画面看得更加清晰,人工智能手势识别则简化了机器操作的复杂程度,使人们对机器的操作更加便利。
除此之外,游戏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也已经深入到各大游戏制造商的开发中,现有的游戏将逐步发展为更高智能的交互式文化娱乐手段,未来与我们一起进行娱乐活动的将不会再是冰冷的机器人,而是一个拥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玩伴。总之,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渗透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来,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并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除以上分析外,无人机、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新型零售、音乐创作、影视制作、新闻播报、案件判决、舆情监控、股市预测、医药发明、自动诊疗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涵盖了经济、文化、军事及政治等领域,这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将会形成不同以往的全新产业,也会创造全新的工作岗位。
总之,这一切都体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活动对社会的正效应。也正是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人的活动具有这些正效应,从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了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社会条件。
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相对的负效应。智能机器可以减少人类劳动或者使劳动更有成效,然而却引发了失业和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科学技术的胜利,有时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获得的。
在人工智能时代,工业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密集型和重复型劳动被智能机器所代替,智能机器的应用,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力,会导致不少人失业或转行,如扫地机器人、智能客服、供电巡检机器人等,它们不计报酬、不怕危险更不会劳累,这就迫使人们必须思考: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提升自己的技能,提早做出改变,避免与智能机器竞争。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社会,密集型和重复型的劳动大多会由智能机器来完成,而人类作为其中监控管理和辅助生产的一方,大部分则将转入第三产业,“技术性失业”的潮流将会席卷整个社会[3]。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企业市场的准入门槛,会导致拥有该项技术的企业加快资本积累,从而扩大社会的贫富差距。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可以独自构建起技术领域的护城河,形成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4]。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企业加大生产力度,迅速占领市场,获取巨额利润后,又反过来聘请掌握高新科技知识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进一步强化自身技术壁垒,从而在某一个领域占据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这就使得其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形成滚雪球效应,扩大了资本方财富,也进一步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没有生产资本和技术资本的一方,将会在智能时代处于劣势。同样,国家之间也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拉大差距,从而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人工智能技术也有可能会被利用到军事当中来,成为战争武器。未来出现在战场上的将是一个个模式化了的并被赋予灭杀任务的智能化机器人,机器人战争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美国波士顿公司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蹲立弹跳自如,能够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智能思考能力,可进行较弱的人工智能判断。
总体来看,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因此需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以限制,扩大其对社会发展的正效应,规避其发展带来的负效应。
只有人才能成为活动的主体,人是自己活动的主人,人的活动是为人的活动,因此,人在活动中不仅要追求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正效应,还要为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而追求有利于提高和增强人自身的活动能力的正效应。
一般说来,人的活动能力的强弱与人的活动作用的大小、有效性的大小往往是成正比的。人的活动能力越强,人的活动的作用就越大,有效性也越大,正效应就越大,就越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反之,人的活动能力越弱,人的活动的作用也就越小,有效性也越小,正效应也会越小,就越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的活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活动作用的大小和有效性的大小,也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应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否更积极有利。为此,人只有不断地提高和增强自己的活动能力,才能使自己活动的作用更大,有效性更大,从而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从总体上看,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的活动能力的提高和增强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产生着积极的正效应。
在人的活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智能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5]71。智能技术在推进人的实践能力发展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生产力是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智能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使人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智能技术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促进人的能力提高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的生产工具不断更新换代,向智能化发展,有效地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人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实现了生产机械化,第二次是电气化,第三次是自动化,而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则是智能化,这具有进一步把人从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可能。
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它不但创造着人发展的物质条件,还创造和提高着人自身发展的精神文化条件,是精神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人在活动中不仅作用和改造了对象,同时也作用和改造了人自身。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人的活动的不断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增强。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发展对于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类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科学知识改造客观事物为人类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样会更好地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为社会直接创造利益;同时还需要研究客观规律和具有创新知识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为实现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创造条件。因此,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中将会涌现具有研究和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此过程中,人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不断提高。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自身也有着消极的负效应。
在机器高度拟人化的时代,人在依赖工具的过程中,可能丧失自身表达情感的能力,以至于最后漠视道德与伦理。在工具理性普遍盛行的现代,人类似乎变成了大机器上的小零件,日益丧失主观能动性。当人类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一旦不面对电脑屏幕就“提笔忘字”时,智能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就已经产生。
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活动对人自身的作用也是辩证的、矛盾的,人类需要合理规范自身的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合理规范人的活动,实际上就是用合理性的标准来衡量人的活动,评价人的活动,规范人的活动,尽可能减少、减轻人的活动的负面价值和负效应,使人的活动日趋合理化,更好地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生产力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的活动的创造性越来越强,给人类带来的正面价值和正效应也越来越显著。但与此同时,人的活动负效应也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金融危机等等更是负效应的突出表现。
这些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生态、环境、社会的危机,但实质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对此,人类如果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任其自由且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人类将难以在这个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而要减少、减轻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活动带来的负面价值和负效应,就必须合理规范人的活动,使之趋向合理化,这是人们当前必须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人的活动的双重效应,特别是人的活动的负效应,是我们必须合理规范人的活动的根本原因。
在合理规范人的活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合理规范人的活动与人自身的理性结合起来,将合理性理解为既合乎人性(人的目的)又合乎物性(事物的规律),即把合理性看成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5]201。对人的活动而言,合理性必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是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表现,其就像任何新的技术发展一样存在利弊之分,一方面对人类、自然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它的发展正在引起或即将引起新的问题。因此,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前瞻性预防和约束引导,确保其安全可控。除此之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和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会成为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科技伦理上也需要我们制定统一规范的准则,避免人工智能技术的负效应进一步扩大。
在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到来之际,我们既要乐观以待,也要秉烛忧思。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它的发展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需要辩证地看待人的活动产生的双重效应,使自己的活动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