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荣
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公寓为例
马芳荣
[西安工业大学]
为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优化学生生活品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身心成长,文章从基层服务队伍、硬件设施条件、后勤服务社会化及被重视程度四方面分析了高校学生公寓在服务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以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公寓为例,在现有人员及设备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夯实服务工作,创建便捷生活,提升服务质量,丰富公寓内涵的途径,践行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打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以达到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最终目的。
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途径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劳务外包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高校学生公寓在管理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1]育人功能也因此被悄无声息地弱化,甚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学生公寓如何在社会化进程中及落后的基础设施中创新服务项目、加强队伍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吸引学生参与,如何将学生公寓打造成高校服务育人的主战场、培养优秀人才的第二课堂[2],是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改革中服务育人的重要使命。
“服务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如何探索出耕好服务育人这块田的最短途径,需要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者与时俱进地挖掘育人内涵,发展育人机制。[3]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习惯养成、交流研讨、彼此促进的有效载体,在践行高校服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据统计,高校大学生超过60%的在校时间是在学生公寓中度过的[4],学生公寓的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生活品质的提升及学习进度的把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以及安全稳定,甚至影响到其他专项工作、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学生公寓也是“一体化育人”的重要组成体系[5],各大高校应在这学生最为集中的生活、学期区域深入挖掘高校育人工作内涵,将服务育人作为学生公寓各项工作开展的主要命脉线,通过最贴心、最入微的服务,将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我国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不断推进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功能方面带来许多新的气象,例如,保洁工作更专业,消除“微腐败”现象,降低用工风险等。但在服务育人功能上却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经营方在学生公寓基层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欠缺。学生公寓内管理员、门卫等基层员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辅导员及代课教师都多,是高校服务育人方面的主力军。但是,他们却大多是年龄大、学历低的临聘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且育人意识淡薄,不具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学生在公寓出现的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甚至不能获得准确反馈。
目前,高校学生公寓多数修建较早,楼宇结构及功能单一,缺少供学生阅读、休闲、娱乐的场所,学生在学生公寓的活动选择受到很大限制;学生日常生活所需的热水、空调、洗衣机等基础设施缺乏,这些硬件设施设备的欠缺,使得学生在日常琐碎事情上耗费过多精力,对学生公寓环境整体满意度较低,严重制约着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当今高校学生公寓大多已实现服务、劳务外包的管理模式,物业公司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尽可能的减少在服务的投入和支出,服务育人方面的站位较低,缺乏高校员工该有的服务育人主动性,使得学生公寓育人功能的发挥受到物业公司市场性的阻碍。同时,校方对外包物业公司一般只提取管理费用,弱化对经营方育人职责与使命的要求,导致在服务育人的路径上出现裂痕。[6]
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其提供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过程来体现,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专业人力作为支撑,然而其育人功能却较为隐性,相对于高校的学科建设而言,学生公寓的建设经费投入却严重不足。这导致从整个社会到高校的决策层、管理层都存在对学生公寓服务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6]
以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公寓为例。近年来,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公寓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俭约学生时间、提高学生满意度为抓手,基于已有的硬件及人员条件,克服多重困难,开创服务项目,强化育人功能,探索出多项服务育人的新途径,学生住宿的满意度不断刷历史新高。
提升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功能的关键在于提高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西安工业大学结合学生公寓实际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纪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使服务人员增强规矩意识、纪律意识。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定期组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纪律要求、门禁制度等培训;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心理学、礼貌礼仪、服务意识、关爱学生等方面的专项学习教育;开展电梯故障、消防事故、自然灾害、偶发意外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实操演练;每学期初对服务人员进行日常事务的理论及实操考核,不通过者给予再次培训,直到考核通过为止。
以上一系列的举措明确了服务人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了服务育人基本理念,将以往的 “拖延、被动、数量”型服务转变为现在的“迅速、主动、质量”型服务,打造出了一支政治素养高、服务意识强、职业素质硬的学生公寓服务队伍,实现了学生公寓高素质员工为学生提供服务,达到员工服务育人的功能。
为给大学生创建更为宽敞舒适的住宿环境,学校下大力气对学生公寓进行了扩建、改造,集中力量改善硬件设施。新建研究生公寓,收回学生第13公寓87间办公用房,用于缓减学生居住密度。翻新旧学生公寓并安装空调、更换窗帘、增设行李架、改造用电模块、引进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测温门,使学生住宿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有序。将学生第16公寓改造为考研生宿舍,为考研学生提供独立、静雅、便捷的复习空间。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住宿体验,让学生有找到“家”的感觉,学生公寓各楼层均引进直饮水机、洗衣机、吹风机、洗手液机,各公寓一楼增设咖啡机、售货机、绿色植被,并在值班室配备微波炉、冰箱、急救箱、针线包、打气筒等。为使学生办理日常事务更为便捷,引进“智慧公寓”APP,实现了随时随地设备报修、电量缴费查询。
通过一系列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扩建、增建、改造,满足了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住宿环境即宽阔便捷又温馨雅致,达到了硬件设施服务育人的功能。
1.构建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服务体系
成立新生院,将同一级入校的4500余学生集中安排在相邻的4栋学生公寓,选派20多位政治辅导员进驻到各学生公寓负责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同时深入学生宿舍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做好道德规范教育工作。
应用企业微信,将同一级全体师生紧密联系起来,任何一个学生都可随时通过企业微信找到各项专项工作负责老师,从而有效缩短了信息反馈时间,提高了信息接受的准确度,建立起“学院-学生公寓-学生”的服务体系。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体系
成立“西安工业大学公寓管理委员会”学生组织,设有楼长、层长职位,由学生处、公寓管理科共同指导,协助公寓管理科执行服务、宣传、管理等工作,落实同学提出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充分调动大学生在服务育人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为我服务”转变为“自我服务”。组建“学生督察员队伍”,成员由各学院生活部骨干组成,负责监督学生公寓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促进学生公寓服务质量的提升。
学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学生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与针对性,学生在住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诉求得到迅速回应,建立起“公寓管理科-学生公寓-学生”的服务体系。
“学院-学生公寓-学生”与“公寓管理科-学生公寓-学生”的双重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效率,达到体系服务育人的功能。
1.开展系列活动,增强协作意识
开展“最美宿舍”“最美阿姨”评选,组织“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宿舍装饰”大赛等公寓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展现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初心,践行构建优雅住宿环境的使命,增强学生在宿舍中的获得感和信服感。组织“角色互换”“毕业生送祝福”等活动,让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日常事物管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生公寓各项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2.加大宣传力度,保障信息接收
为各学生公寓入口处安装LED显示屏,大厅内制作宣传栏,保障学生获取校发通知、就业、考研等相关信息的渠道。公寓走廊内悬挂学校各类大型活动照片以及学生的绘画、摄影等作品,打造出文化长廊,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张贴七步洗手法、垃圾分类指南、传染病预防指南等,让生活常识“悄无声息”地融入学生生活。
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公寓将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践行“三全育人”教育方针,在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中,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创建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从而达到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最终目的。
[1]曹志勇,覃吉春.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术纵横,2007(04):104.
[2]庄琪.高校公寓传统文化育人的价值诉求和实现路径[J].高校后勤研究,2017(05):115.
[3]孙冰红,杨宁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07):33.
[4]查显友,冯诗松.坚持服务育人宗旨 破解制约发展难题—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理念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7(09):38.
[5]庞曦.浅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的“双育人”工作[J].高校后勤研究,2019(12):28.
[6]王艳.新时代高校后勤“服务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0(04):12-13.
(责任编辑:赵鹏程)